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17 松鼠
【教学目标】
1.能通过交流分享,认识“驯、矫”等8个生字,会写“鼠、秀”等11个字,会写“松鼠、乖巧”等13个词语。
2.了解松鼠的特点,提炼、梳理松鼠的相关信息,并分条记录。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松鼠的特点,提炼、梳理松鼠的相关信息,并分条记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 导语: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猜谜语。
出示松鼠有关的谜语。这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种动物。板书课题。(17 松鼠)谈到松鼠,你们在生活中对它有什么了解呢?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作者布封,学习他是怎样介绍松鼠的可爱之处的。
2. 简要介绍作者。
3. 这位伟大的天才是怎样用形象的语言勾画出松鼠活动的一幅幅画面的?让我们到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说说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2、检查反馈,解决字词难点。出示词语
a.驯良、玲珑、歇凉、做窝
b.苔藓、榛子、分杈、矫健
c.梳理、光滑、狭窄、勉强
3、开火车认读,读准字音。
4、区分“驯”和“训”,“歇”“渴”“喝”。
5、借助图片认识“苔藓”“榛子”“分杈”。
6、交流:松鼠给你留下整体的印象是什么?(漂亮、乖巧、驯良,讨人喜欢。)
用课文里的一句话说就是?齐读第一段第一句。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在文中圈画出有关松鼠的具体信息,分组讨论:作者大概介绍了松鼠哪些方面的内容?
2.学生交流阅读收获。
教师引导: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松鼠的?(可以概括每自然段的段意,把握内容。)你是抓住了那些关键信息体会这几个方面的特点的?(注意抓住关键词。)
学生交流后明确(教师适时板书):
第1自然段首先从总体入手,介绍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接着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来写松鼠漂亮的外形特点。
第2自然段从松鼠的活动范围——树上(不侵犯人类)、活动规律——白天休息,夜晚(不骚扰人类)这两个方面着重介绍了其性格特点——驯良。
第3自然段侧重写了松鼠的行为特点——乖巧。①从“有人触动大树”时的反应来表现它的警觉;②从储备食物过冬来表现它的聪明;③从蹦跳的动作来表现它的轻快。
第4自然段列举了松鼠搭窝的经过,从选址、建造、居住及窝口的特点等方面来表现它的聪明、勤快,进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
第5自然段补充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情况、何时换毛及喜欢洁净的特点(其他习性)。
3.把握课文内容要点。刚刚同学们一起理清了课文条理,概括了课文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知道了课文主要写了松鼠的外形特征、性格特征(生活范围和生活规律)、行为特征、搭窝和其他习性等内容。
4.文章介绍松鼠的信息这么多,怎样能让读者一目了然呢?梳理出来的信息,可以用表格或者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让人一目了然。课件出示:
松鼠 |
相关信息 |
外形特点 |
|
活动范围和生活规律 |
|
行为特点 |
|
搭窝 |
|
其他习性 |
|
(1)合作梳理第一自然段: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从第一自然段中你对松鼠有了哪些了解?师生共同提炼完成(课件出示)
小结:抓住语段中的关键词逐句梳理,有些句子没有关键词,需要整合形成答案。
(2)小组合作。默读第二部分,想一想:你从中获得了关于松鼠的哪些信息?小组合作完成学习单。
(3)独立梳理:默读课文3—5自然段,独立完成信息梳理。
(4)汇报交流。课件出示:
松鼠 |
相关信息 |
外形特点 |
漂亮、乖巧、驯良;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有帽缨形的尾巴,吃相好。 |
活动范围和生活规律 |
经常在高处活动;白天休息,晚上活动。 |
行为特点 |
警觉,动作敏捷;秋天储藏冬天的食物。 |
搭窝 |
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干净、暖和、舒适、安全;搭窝很有技巧,窝口朝上,并且有一个圆锥形的盖。 |
其他习性 |
通常一胎生三四个;小松鼠过了冬会换毛;用爪子和牙齿梳理毛发。 |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作者从外形特点、活动范围和生活规律、行为特点、搭窝、其他习性这几个方面来介绍松鼠,从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2. 师生共同总结归纳:
(1)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
(2)同一方面的内容,放到一个自然段里,使条理清晰。
(3)从多个方面去介绍。要将一种事物介绍清楚,仅从一个方面介绍,就会像“盲人摸象”一样,所以应从多个方面去介绍。
3.教师总结:本单元“交流平台”中有这样一句话:“说明性文章通常抓住事物鲜明的特点进行具体说明,使我们清楚地了解事物。”本课正体现了这一点。那么,作者是如何把这些特点介绍得既清楚又生动的呢?我们下节课接着研究。
五、探究外形,品味语言
有关松鼠的外形,《中国大百科全书》中有这样一句话:
松鼠体形细长,体长17~26厘米,尾长15~21厘米,体重300~400克。
它和文章哪个自然段内容相对应?思考:同样是介绍松鼠的说明性文章,它们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例句是从松鼠的体形、身长、尾长、体重四个方面介绍松鼠的外形特点,采用客观严谨的数据,用词准确,让人觉得简洁明晰;
课文是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等方面来介绍松鼠的外形特点,突出了松鼠漂亮的特点,语言形象生动,表达出了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小结:说明性文章的语言风格多样。有的平实简洁,有的活泼生动。但无论哪种风格,描述都要准确、清楚、有条理。
六、课后作业
1.认真书写本课生字。
2.借阅《中国大百科全书》阅读有关松鼠的文字。
【板书设计】
外形特点
17 松鼠 生活范围、生活规律
行为特点
搭窝
其他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