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寓言故事中的教育意义或深刻的道理,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认同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学习两个人物个性鲜明的对话,感受他们不同的价值观。
思维能力:结合生活实际对池子与河流的观点发表自己的想法。
审美创造:品味寓言诗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的特点。
课前解析
关注教材:《池子与河流》是一首寓言诗,通过池子与河流之间的对话,表达了他们对生活、对人生不同的态度。池子享受无忧无虑、清闲自在的生活,认为人世间忙忙碌碌太辛苦、不值得;河流则立志做一条“伟大的河流”,认为人生就应该奔流不息,保持清洁,给人们带来利益。他们的命运截然不同:河流至今长流不断,而池子却一年年淤塞,最终完全干枯了。寓言揭示了“才能不利用就要衰退,它会逐渐磨灭;才能一旦让懒惰支配,它就一无所为”的道理,教育人们不要贪图安逸、虚度年华,应当为社会多做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
关注结构:整首诗一共十小节,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8小节)是池子与河流的对话,展现了池子与河流不同的人生态度:池子懒惰,贪图安逸,得过且过;河流则志向远大,勤奋努力。第二部分(第9、10小节)揭示了池子与河流各自最终的命运,河流至今长流不断,而池子却年年淤塞,最终完全干枯了。
关注写法:课文的写作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手法,将人物对话变成简练的诗歌形式,以小节的形式对比呈现了池子与河流的不同境遇和不同结局。
教学目标
1.认识“滔、涯”等7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结合生活实际对池子与河流的观点发表自己的想法。(重点)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导入图片,揭示课文题目
1.教师导入: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池子和河流,请同学们说说它们有哪些不同。(出示课件3)
学生活动:自由发言。
2.揭示课文题目: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俄国寓言大师克雷洛夫的《池子与河流》去看一看吧!
3.教师出示课文题目并板书:池子与河流。学生齐读课文题目。(板书:池子与河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
(1)教师提出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理解词语,读通句子。(出示课件4)
(2)学生活动:自主朗读课文,疏通字音。
2.学习字词。
(1)出示词语:滔滔 生涯 贵妇人 忙碌 遵循 应验(出示课件5)
教师指名让学生读词语,同学间注意纠正字音。
(2)教师引导: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一些词语的意思吧。(出示课件6~8)
3.教师提出问题:再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说了什么?(出示课件9)
预设: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8小节):池子与河流的对话,展现了池子与河流不同的人生态度。
第二部分(第9、10小节):揭示池子与河流各自最终的命运。
三、对比角色,感知看法
1.教师提出要求:朗读课文第1~8小节,找一找:哪几个小节是池子说的话?哪几个小节是河流说的话?(出示课件10)
(1)教师引导: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吧!(出示课件11)
预设:第1~6小节是池子说的话,第1~5小节都只有前引号,没有后引号,直到第6小节才出现后引号。
教师点拨:一个人连续说了几段话,且段与段之间没有提示语,可以段前标引号,段后不标引号。讲完所有的话,最后一个自然段末尾再标后引号。
(2)教师追问:按照刚才的方法提示,你能找到哪几个小节是河流说的话吗?(出示课件12)
预设:第7、8小节是河流说的话,第7小节只有前引号,没有后引号,直到第8小节才出现后引号。
2.小组合作。
再次朗读课文,小组讨论:池子和河流有什么不同?(出示课件13)
(1)学生小组合作并讨论相关问题。
(2)学生汇报。(出示课件14~16)
预设1:做法不同。从“我安闲地躺在柔软的泥土里,像贵妇人躺在鸭绒垫上一样”可以看出池子无所事事,安逸清闲;从“滚滚滔滔”“数也数不完”这两个词语可以看出河流忙碌辛劳。
预设2:志向不同。从“无忧无虑”“还有什么能够代替”可以看出池子得过且过,贪图安逸;河流则胸怀大志,奔流不息,可以从“不顾自身的安逸”“用源源不断的清洁的水,年年给人们带来利益”看出来。
预设3:命运不同。河流长流不断;池子完全枯干。
3.教师总结。(出示课件17)
人物 |
生活方式 |
志向 |
结局 |
池子 |
安逸清闲,无所事事 |
得过且过,无忧无虑,贪图安逸 |
完全枯干,被人们遗忘 |
河流 |
忙碌 辛劳
|
胸怀大志,奔流不息,给人们带来利益 |
长流不断,受到人们尊敬 |
(板书:池子:生活安逸—被遗忘—干枯
河流:遵循自然规律—赢得尊敬—长流不断)
四、明确寓意,拓展延伸
教师引导思考:根据课文揭示的道理想一想:池子与河流的观念,你赞同哪一个?生活中有池子这样的人吗?你想对他说什么?(出示课件18)
预设1:我赞同河流的观念,拥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才能为社会多做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光添彩。
预设2:生活中有像池子这样好吃懒做的人,我要劝告他们:懒惰只会让你虚度光阴。只有勤奋努力,积极进取,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板书:不要贪图安逸,虚度年华)
设计意图:抓住对比,引导学生在读中比较池子与河流生活方式、志向的不同,到最终结局的不同,再引导学生辨析观点并说明理由,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梳理结构,布置作业
1.梳理结构。(出示课件19)
2.课后作业。(出示课件20)
学完课文后,我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有像池子这样的人吗?你想对他说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由课文引向生活和学习,启发学生要像河流那样勤劳,不怕艰辛,让自己的人生绽放出耀眼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