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寓言故事中的教育意义或深刻的道理,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认同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关注文中具体描写鹿的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并能用自己积累的语言概括鹿的心情。
思维能力:凭借想象将文字变成活动的生活画面,激发对语言的感悟。
审美创造:品味寓言故事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课前解析
关注教材:课文讲述一只鹿在喝水时发现了自己的倒影,他欣赏美丽的角,抱怨腿太细了;当遭到狮子突袭时,鹿角被树枝挂住,险些送掉了他的性命,而“难看的四条腿”却帮助他狮口逃生。在生活中,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完美无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味欣赏长处而看不到短处,是不对的;因为短处完全否定长处也是不对的,事物各有自己的价值,不能只凭外表去判断事物的好坏。
关注语言:课文语言简洁生动,尤其是小鹿的四句独白值得回味推敲:前三句都以语气词开头,凸显小鹿当时的心情变化,引导学生关注具体描写鹿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并能用自己积累的语言概括鹿的心情。最后一句意味深长,有助于学生读懂故事的寓意。
关注朗读:朗读作为语文教学的永恒主题,有着非凡的魅力。引导学生凭借想象将文字变成活动的生活画面,激发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如:抓住感叹词“啊、哎”,副词“多么、怎么”等,从而体会鹿的心情变化。
关注词语:借助字义区分多音字“撒”。“撒”读sā时,意思是放,放开,如“撒手、撒腿”。读sǎ时,意思是散播,散布,如“撒种、播撒”。
教学目标
1.认识“匀、皱”等6个生字,读准“称、禁”等3个多音字,会写“鹿、塘”等12个字,会写“池塘、痛快”等13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鹿的心情变化。 (重点)
3.能根据提示讲故事。
4.了解故事蕴含的道理,能对与故事有关的说法发表自己的看法。(难点)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1.认识“匀、皱”等6个生字,读准“称、禁”等3个多音字,会写“鹿、塘”等12个字,会写“池塘、痛快”等13个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鹿的心情变化。
3.学习第1~4自然段。
一、导入图片,揭示课文题目
1.教师导入:同学们,请你根据图片,猜一猜故事名称。(出示课件3)
预设:龟兔赛跑、乌鸦喝水、农夫与蛇。
2.走进《伊索寓言》。(出示课件4)
教师追问:你们知道这些故事都是出自哪本书吗?
预设:《伊索寓言》。
3.教师揭示课文题目: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故事就和小鹿的犄角还有腿有关,名字叫作《鹿角和鹿腿》。那原本毫不相干的鹿角和鹿腿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教师出示课文题目并板书:鹿角和鹿腿。学生齐读课文题目。(板书:鹿角和鹿腿)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初读课文。(出示课件5)
(1)教师出示自读提示:按要求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活动:自主朗读课文。
2.学习字词。(出示课件6)
出示词语:匀称 不禁 皱纹 配得上 抱怨 狮子 逼迫 撒腿
教师指名让学生读词语,同学间注意纠正字音。
3.学习多音字。(出示课件7~9)
指导学生明确多音字“称、禁、撒”的读音,出示语境选词填空,学习不同读音的用法。
三、整体感知,厘清结构
教师提出问题:朗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出示课件10)
1.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相关问题。
2.预设: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鹿欣赏自己的角,抱怨腿难看。
第二部分(第5、6自然段):鹿狮口逃生。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借鹿之口点明寓意。
3.师生交流故事内容:一天,一只鹿在池塘边喝水,他十分欣赏自己精美别致的角,抱怨自己的腿难看。鹿忽然发现一只狮子向自己逼近,他的四条有力的长腿帮助他狮口逃生,而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让他丧命。
四、品读感悟,体会心情
1.教师提出要求:朗读课文第1~4自然段,思考:鹿对自己的角和腿分别是什么态度?(出示课件11)
预设1:从“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这句话,我感受到了鹿对自己的角抱有欣赏的态度。
预设2:“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这句话让我知道了鹿在抱怨它的腿。(板书:池塘喝水——鹿角:精美、别致 鹿腿:细长、难看)
2.教师提出要求:默读课文的第2~4自然段,找出鹿说的话,自己多读几遍,体会鹿心情的变化。(出示课件12)
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相关问题。
(1)教师指导朗读:鹿的心情变化真快啊!我们该怎样朗读这部分内容呢?(出示课件13)
师生交流:“咦,这是我吗?”语调上扬,读出内心的惊讶和怀疑。
“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读出自我陶醉、骄傲的语气。
“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读出抱怨、失望的语气。
(2)班级展示读,指名让三名学生朗读,师生评议。
(3)教师引导:我们还可以抓住动作、神态来体会鹿的心情变化。(出示课件14)
预设:从“不禁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 能感受到鹿的抱怨、不满。
3.小练笔。
(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用心理描写写一段话吧!
预设:回到家,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心里暗暗地想,他剪纸这么好,我为什么不能呢?难道我比他笨?不,不可能!我绝不是比他笨,我只是比他练习得少罢了。
(2)教师提出问题:加上合适的动作、神态,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出示课件15)
师生交流:
预设1:他跺着脚,焦急地说:“你真是急死我了!”
预设2:老师喜笑颜开:“这次校运会我们班得了总冠军,真棒!”
预设3:妹妹着急地说:“我的小金鱼不动弹了。”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先抓住三个语气词,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对比体验读,体会语气词在表达上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鹿心情的变化。再结合文本特点,引导学生品读提示语中描写鹿动作、神态的词句,并进行仿写训练,由积累到运用,与《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内容有效整合。
五、指导书写
1.学生明确课文要求会写的生字,读准字音,仔细观察字的结构和需要注意的笔画。(出示课件16)
2.重点指导“塘、赏、配”等容易写错的字。(出示课件17~19)
1.学习第5~7自然段。
2.能根据提示讲故事。
3.了解故事蕴含的道理,能对与故事有关的说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一、品读语言,感悟文本
1.教师导入:上节课,我们知道鹿认为自己的角很好看,自己的腿很难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2.教师出示自读提示:朗读第5~7自然段,思考:鹿在逃生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样的波折,心情怎样?(出示课件20)
师生交流梳理。(出示课件21、22)
(1)“一头狮子正悄悄地向自己逼近。”——突遇险境(惊恐)
(2)“撒开长腿就跑。有力的长腿在灌木丛中蹦来跳去,不一会儿,就把凶猛的狮子远远地甩在了后面。”——鹿腿帮助脱险(高兴)
(3)“鹿的角却被树枝挂住了。”——因为鹿角险些丧命(更惊恐)
(4)“又拼命向前奔去。”——鹿腿帮助再次脱险(恍然大悟)
(板书:狮口逃生——鹿角:被树枝挂住,险些丧命 鹿腿:蹦来跳去,帮助逃生)
(5)“他叹了口气,说:‘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让我送了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鹿后悔,幡然悔悟(羞愧)
(板书:溪边感慨——鹿角:美丽、差点儿送命 鹿腿:难看、狮口逃生)
二、讲述故事,理解寓意
1.小组活动。
(1)教师提出问题:根据下面的提示,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看谁说得更生动。(出示课件23)
鹿角:美丽 欣赏 差点儿送命
鹿腿:难看 抱怨 狮口逃生
(2)学生练习讲故事。
(3)教师引导:要想把故事讲清楚,讲生动,还可以加上一些提示性的词语,试着用上课文中生动的语言,再把这个故事细致地讲述一下吧!(出示课件24)
鹿角:美丽 匀称 精美别致 欣赏 挂住了 挣脱出来 差点儿送命
鹿腿:难看 噘起了嘴 皱起了眉头 抱怨 撒开长腿就跑 甩在后面 狮口逃生
(4)教师指名让学生上台讲故事。
2.教师提出问题:学完课文,小猴子和小松鼠展开了讨论,你赞成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出示课件25)
小猴子:美丽的鹿角不重要,实用的鹿腿才是最重要的。
小松鼠:鹿角和鹿腿都很重要,它们各有各的长处。
教师引导:大家来说说自己的看法吧!(出示课件26)
预设1:鹿角也很美丽,能给人美的享受,这本身就是有价值的。鹿角除了美丽外,也可以用来抵御敌人。
预设2:鹿腿虽然比鹿角难看一些,但可以让鹿躲避危险。
3.师生总结:事物各有自己的价值,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轻易否定它的长处。(出示课件27)
4.学生讨论。(出示课件28)
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像鹿的角和腿一样,既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
预设1:山羊:个子矮小,很容易从院门进去吃草。
预设2:骆驼:个子高大,很容易吃到墙头上的树叶。
三、概括主题,课后作业
1.概括主题。(出示课件29)
2.课后作业。(出示课件30)
围绕课文的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一些教学效果:①教学一开始,出示谜语,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多层次阅读,感悟交流,明白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③联系生活,学用结合。还有一个重要的训练点:根据提示,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