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李银芬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李银芬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文涵

    扶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董昕

    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贵香

    元上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李玥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柯烨

    桃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马晓奕

    徐舍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毛旭芝

    和桥二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苗书瑜

    新庄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史旦萍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唐瑛

    万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琦

    丁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永美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烨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宇桥

    万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越

    范道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许静逸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应学萍

    丁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轲

    万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文蕴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陶罐和铁罐

作者:蒋贵香  日期: 2025-04-11  点击:

说明: id:2147497416;FounderCES

说明: id:2147497432;FounderCES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寓言故事中的教育意义或深刻的道理,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认同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学习描写陶罐和铁罐神态、语言的方法。

思维能力:通过语言剖析人物内心,明白寓言揭示的道理。

审美创造:品味课文生动的对话及鲜明的对比描写,感受作者是如何借助语言突显两个不同人物的性格的。

说明: id:2147497448;FounderCES课前解析

关注教材: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骄傲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谦虚的陶罐以礼相让,据理力争。许多年过去了,陶罐被人们挖掘出来成为文物,而铁罐早已无影无踪。从而揭示道理: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关注语言:课文的语言表达特点:一是故事以人物之间生动的对话推动故事的发展。人物语言和提示语用词生动、准确,如奚落、傲慢、轻蔑、懦弱等。二是运用了鲜明的对比描写来突出文章的主旨。如态度、语气上的对比:一个骄傲,一个谦虚;称呼上的对比:“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与“不敢,铁罐兄弟”;结果的对比:陶罐依然光洁,朴素,美观,与铁罐的无影无踪的对比。在对比中,两个性格不同的人物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关注思维:文章中人物神态、语言描写突出,反映了鲜明的人物性格,学生大致能读懂,但是通过语言剖析人物内心,并且与寓言揭示的道理结合,学生的深度思维能力还不够,需要教师引导。课文揭示的道理学生能说一二,但是多角度思考,全面概括还有困难。

关注词语:通过偏旁区分同音字“脑”和“恼”。“恼”的偏旁是“忄”,跟人的心情有关,如“恼怒”;“脑”的偏旁是“月”,和人的身体有关,如“脑袋”。

说明: id:2147497464;FounderCES教学目标

1.认识“陶、罐”等11个生字,会写“骄、傲”等12个字,会写“国王、骄傲”等16个词语。

2.结合课文相关词句,了解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分角色朗读课文。(重点)

3.默读课文,能说出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故事,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难点)

4.能说出“阅读链接”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的相似之处。

说明: id:2147497480;FounderCES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说明: id:2147497496;FounderCES课时安排

2课时

说明: id:2147497503;FounderCES

说明: id:2147497519;FounderCES

1.认识“陶、罐”等11个生字。

2.整体感知课文,重点学习第1~9自然段,结合课文相关词句,了解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分角色朗读课文。

说明: id:2147497535;FounderCES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陶罐,什么是铁罐吗?(出示课件3)

学生欣赏陶罐和铁罐图片。

2.教师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个有关陶罐和铁罐的寓言故事。这则寓言会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3.教师出示课文题目并板书:陶罐和铁罐。学生齐读课文题目。(板书:陶罐和铁罐)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音

1.初读课文。

(1)教师提出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停顿。(出示课件4)

(2)学生活动:自主朗读课文。

2.学习字词。(出示课件5)

出示词语:陶罐 骄傲 谦虚 懦弱

恼怒 流逝 惊讶 代价

教师指名让学生读词语,同学间注意纠正字音。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提出问题:结合课文中的两幅插图,说一说,故事中有哪两个场景。(出示课件6)

预设:国王的橱柜里、荒凉的废墟上。

2.教师引导:这两个场景可以把课文分成两部分,同学们来说说每部分的主要内容吧!(出示课件7)

师生交流:第一部分(1~9自然段):铁罐自恃坚硬,奚落陶罐。陶罐争辩几句后,不再理会铁罐。

第二部分(10~17自然段):许多年过去了,埋在地下的陶罐完好如初,而铁罐却连影子也见不到了。

四、品读课文,深入理解

1.教师提出要求:默读课文第1~9自然段,说一说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出示课件8)

交流语句:国王的橱柜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一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1)教师提出问题:“奚落”是什么意思?

预设:用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

(2)教师引导: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陶罐又是怎么回应的?朗读第2~9自然段,圈画出描写铁罐和陶罐神态、动作的词语,感悟铁罐和陶罐的特点。(出示课件9)

(3)思考比较,发现人物特点。教师提出问题:陶罐和铁罐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出示课件10)

预设1:铁罐优点——坚硬。

预设2:陶罐缺点——易碎。

预设3:因为铁罐很坚硬,所以它很骄傲。

预设4:因为陶罐很容易破碎,所以不敢和铁罐碰一碰。

(板书:陶罐特点:易碎 铁罐特点:坚硬)

2.教师提出问题: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两个人物不同的性格?(出示课件1112)

预设1:称呼。“陶罐子、懦弱的东西”对比“铁罐兄弟”,可以看出铁罐傲慢、没礼貌,而陶罐谦虚、友善。

预设2:内容。铁罐一味奚落和攻击陶罐,自认为高人一等,总想把陶罐碰成碎片。陶罐先是据理力争,希望和睦相处,最后和铁罐无法讲理,就不再理会。从中可以看出铁罐的蛮横、自以为是,陶罐的宽容、克制。

(板书:陶罐性格:谦虚 友善 宽容 克制 铁罐性格:傲慢 轻蔑 恼怒 蛮横)

3.教师指导朗读。(出示课件1314)

班级展示读,指名让三组学生分别朗读展示三次对话。教师鼓励学生加上适当的动作、表情进行朗读。师生评议。

4.教师引导:读对语气后,加上适当的动作和表情能使人物角色更生动,让我们来进行分角色朗读吧!

学生活动:同桌练读对话,读出两个人物不同的语气。

说明: id:2147497574;FounderCES教师相机指导:读铁罐的话时,可以按照“傲慢—轻蔑—恼怒—凶狠”这样的情感线索来体会朗读时不同的语气;陶罐自始至终是谦和宽容的态度,所以读的时候语气要“谦虚—平稳—和气”。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引导学生逐层推进,读好对话。从关键词“奚落”入手,引导学生关注提示语,关注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词语,关注称呼、标点,体会人物性格。在此基础上,根据人物的语言把提示语补充具体。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合作进行角色扮演,加上恰当的动作、表情表演读,从侧面进一步理解两个人物不同的性格。

 

五、课后作业(出示课件15)

1.抄写三遍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

说明: id:2147497589;FounderCES

说明: id:2147497605;FounderCES

1.默读课文,能说出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故事,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

2.能说出“阅读链接”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的相似之处。

3. 会写“骄、傲”等12个字,会写“国王、骄傲”等16个词语。

说明: id:2147497621;FounderCES

一、品读结局,领悟道理

1.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国王橱柜里的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一件有趣的事情。请两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1~9自然段,要读出铁罐傲慢自大、陶罐谦虚有礼的语气和神态。(出示课件16)

学生活动:分角色朗读课文。

2.教师出示自读提示。自由朗读课文第10~17自然段,交流: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陶罐和铁罐各是什么结局?(出示课件1718)

预设1: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个罐子遗落在荒凉的废墟上。

预设2:许多年过去了,陶罐还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出土成为文物;而铁罐连影子也没见到,消失得无影无踪。

(板书:陶罐结局:光洁美观,成为文物 铁罐结局:消失得无影无踪)

教师提示:鼓励学生多角度、个性化理解,教师相机整合。

3.教师引导交流:为什么人们翻来覆去找不到坚硬的铁罐呢?(出示课件19)

预设1:铁罐易生锈,经不起氧化,最终完全消失了。

预设2:陶罐不生锈,铁罐容易生锈。两个各有特点。

4.教师提出问题:读了这个故事,你发现陶罐和铁罐各有什么优点和不足?(出示课件20)

师生交流。

 

优点

不足

铁罐

坚固

易生锈

陶罐

保存时间长

易碎

  5.教师引导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也像陶罐和铁罐一样,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出示课件21)

学生汇报:铅笔和钢笔;叉子和勺子。

6.教师提出问题:物品各有长处和短处,人呢?请结合自己来谈一谈长处和短处,也可以谈谈其他人。(出示课件22)

预设1:我的长处是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短处是课下做作业很马虎,经常出错。

预设2:我的姐姐的长处是学习成绩很好,每次都能考全班第一名,但是她不喜欢锻炼身体。

7.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这则寓言给你带来的启示吧!(出示课件23)

教师小结:事物各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人也同样如此,不要拿自己的长处跟别人的短处相比,要学会互相尊重,和睦共处,要看到自己的不足。

(板书:正视自己,尊重他人)

 

说明: id:2147497644;FounderCES

  设计意图:学习这则寓言故事,如果仅仅是关注人物的性格,学生很容易误以为寓意是“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关注点最终落到两个事物不同的特点上。在对比中发现,两个事物其实各有长处和短处,人物的结局最终是由各自的特点决定的,而非性格所决定,从而帮助学生懂得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由物拓展到物,由物联系到人,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寓意。

 

二、比较阅读,深化理解

1.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出示课件2425)

(1)教师提出要求:默读《北风和太阳》,想想故事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有什么相似之处。

(2)教师引导:北风和太阳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故事最后,北风为什么悄悄溜走了?

2.比较阅读,深化理解。(出示课件26)

教师引导:想一想,故事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有什么相似之处。

预设1:性格相似。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认为自己了不起。

预设2:结局相似。二者最后都以失败告终,铁罐最终连影子“也没见到”,而北风最终“悄悄溜走了”。

三、指导书写,交流评价

1.学生明确课文要求会写的生字,读准字音,仔细观察字的结构和需要注意的笔画。(出示课件27)

2.重点指导“傲、谦、虚”等容易写错的字。(出示课件28~30)

说明: id:2147497676;FounderCES

说明: id:2147497683;FounderCES

说明: id:2147497699;FounderCES

在教学时,以“读”为本,把“读”的训练贯串在整个教学中。如课文的第10~17自然段,了解两个罐子各自不同的结局。之后,用“读完故事,说一说陶罐和铁罐的优点和缺点”“你懂得了什么道理”等问题,引发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谈见解,说感想,理解蕴含的道理,学习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