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教材解析】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写具体”,习作话题是“神奇的探险之旅”。要求学生写一篇有关探险过程的习作,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展开合理、丰富而又奇特的想象,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写具体。
教材第一部分,先用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然后明确了本次习作的内容,即编一个惊险刺激的探险故事。
教材第二部分提示了本次习作需关注的关键要素,意在启发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合理想象,组建探险团队、确定探险地点、选择探险装备、设想可能遇到的困境并思考解决之道,为铺设故事情节作好准备。这又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提示学生自主选择一同前往探险的人物,组成探险的团队。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两类人物,一类是有一定知识背景的专业人士,如探险爱好者、生物学家、向导;另一类是学生的同龄人,如妹妹、表哥、同学,但他们身上也不全是优点,比如,表哥胆子虽大,做事却有些鲁莽;同学虽然细心,但是胆子很小。教材要求学生在这两类人物中各选一个,提示学生要依据人物的特长或特点,合理选择探险团队的成员,并考虑到成员的特点与故事情节之间的联系。
二是提示学生选择探险的情境,让学生对探险有比较明确的理解和认识。教材一方面提示了探险的场景,如茫茫大漠、热带雨林、海中荒岛,为去哪儿探险提供了思路和方向:一方面提示了探险所需的装备,如指南针、地图、饮用水,提示学生在探险前要进行周全的考虑,作必要的准备;另一方面还提示了探险途中可能会遇到的险情,如遭遇猛兽、暴雨来袭、断水断粮,这些险情都可能危及生命。教材意在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由此构建出合理的情节。
教材第三部分提出了本次习作的要求,共有三个方面:一是要做到想象丰富且合理,二是要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写具体,三是尝试把自己在探险过程中的心情变化写出来。其中,前两项要求是每位学生都要达到的目标,第三项要求则是弹性的,鼓励学生在完成前两项要求后进一步丰富习作的内容。教材也提示学生写完后认真修改,不断完善自己习作。此外,教材中还提供了一个拓展性活动,即续编探险故事, 意在让学有余力并对编写探险故事感兴趣的学生通过这种更加灵活的形式,获得思维能力和习作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提示,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一个探险故事。
2.能展开丰富的想象,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写具体。
【教学重点】
能展开丰富的想象,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等写具体。
【教学难点】
把探险过程经过写曲折,心情的变化写出来。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习作指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习作主题
教师引导:你喜欢探险吗?你读过有关探险的书吗?(出示课件3)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导入课题:同学们读过的探险书籍真多啊!这次习作就让我们编一个惊险刺激的探险故事吧。——神奇的探险之旅。
(板书:神奇的探险之旅)
二、指导审题,关注习作重点
1.阅读习作要素,了解写作重点。
(出示课件4)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本次习作要素: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写具体。即根据提供的情景编探险故事,把故事的经过写具体、曲折。
2.解读教材,明确习作要求。(出示课件5、6、7、8)
教师提问:请你读一读课本中的习作要求,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1:本次习作要求我们编一个惊险刺激的探险故事。
预设2:本次习作给出了我们想和谁一起去探险的人物选择。
预设3:本次习作还给出了探险的地点、装备以及险情的提示参考。
预设4:习作还要求我们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写具体,如果能把心情的变化写出来就更好了。
3. 总结梳理,明确习作重点。
教师引导学习:下面我们来一起总结一下本次习作的重点吧。(出示课件9)
(1)1.借助提示,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编写一个探险故事。
(2)展开丰富的想象,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写具体。
(3)把探险过程中心情的变化写出来。
教师相机板书:探险前的准备 遇到的困境和求生的方法 心情的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指导,让学生明白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学生交流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写具体,降低了习作难度,激发了写作兴趣。)
三、拓展思路,指导选材
1.根据习作提示,指导学生选材。
(1)(出示课件10)回顾教材习得方法。
《田忌赛马》中,孙膑巧妙地安排马的出场顺序,使田忌获得整体的胜利;《跳水》中,船长经过缜密的思考,使儿子脱离危险。这两个故事都是用智慧解决问题的典型。如果让你编写一个探险故事,你会怎样写呢?我们一起跟着课本来看看吧!
(2)了解习作提示告诉我们那些习作要求。(出示课件11、12)
教师提问:从习作提示中同学们发现了什么?
预设1:“从下面两列人物中各选一个”告诉我们不能只选左列有经验的人,还要从右列中选一个同龄的搭档。
预设2:从教材的提示中,我知道了可以选择哪些探险场景,需要准备哪些装备,还有探险途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险情。
预设3:我们可以发挥想象,自己设计场景、装备和险情。如,场景还可以设计为海底废墟、神秘峡谷等;装备还可以有夜视仪、绳子等;险情还可以设计为山洪暴发、神秘人攻击等。
(3)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巧用导图,指导习作重点。
同学们说得真好,让我们一起画一个思维导图,总结一下吧 ! (出示课件13)
预设1:人物可以选择经验丰富的探险爱好者、知识渊博的生物学家、胆子大但行事鲁莽的表哥、心细而胆小的同学……
预设2:场景可以选择茫茫大漠、热带雨林、海中荒岛、海底废墟、神秘峡谷……
预设3:装备可以选择指南针、地图、饮用水、食物、药品、帐篷、夜视仪、绳子……
预设4:险情可以选择遭遇猛兽、暴雨来袭、断水断粮、山洪暴发、神秘人攻击……
2. 说一说你的探险之旅(出示课件14-16)
教师过渡:此次探险之旅中,你准备和谁同行?会选择什么场景?你们会携带什么装备?又会遇到怎样的险情呢?请你用“此次探险之旅,我选择同行的人是……我选择的场景是……我们将携带……遇到的险情是……”的句式来说一说吧!
(1)学习小伙伴的探险之旅。
学习小伙伴1:此次探险之旅,我选择同行的人是知识渊博的生物学家和胆子大但行事鲁莽的表哥,我选择的场景是热带雨林,我们将携带帐篷、药品、地图等,遇到的险情是暴雨来袭。
学习小伙伴2:此次探险之旅,我选择同行的人是经验丰富的探险爱好者和好奇心强、性格活泼的妹妹,我选择的场景是海中荒岛,我们将携带帐篷、药品、猎枪等,遇到的险情是遭遇猛曾袭击。
学习小伙伴3:此次探险之旅,我选择同行的人是见多识广的向导和心细而胆小的同学,我选择的场景是茫茫大漠,我们将携带指南针、地图、饮用水等,遇到的险情是断水断粮。
(2)我的探险之旅。
此次探险之旅,我选择同行的人是 ,我选择的场景是 ,我们将携带 ,遇到的险情是 。
学生根据学习小伙伴的提示,说一说自己的探险之旅,教师相机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小伙伴的表达与分享,让学生明白写作重点鱼线的过程要写清楚具体以及人物当时心情。)
四、研读课文、课外片段,学习写作方法
教师过渡:拓宽选材后,你知道如何写清楚自己的探险之旅吗?下面我们一起跟着课本和课外片段一起学一学写作方法吧!
1.研读课文片段,学习写作方法。(出示课件17)
(1)交代清楚探险的背景
①选择合适的搭档。(出示课件17)
教师结合课本中的提示点拨:教材中为我们提供了各色各样的人物:探险爱好者、生物学家、向导有着丰富的经验,在遇到困难和危险时他们能想出办法,化险为夷;妹妹、表哥、同学是我们的亲朋好友,由于性格、经验等原因,往往会带来一定的危险。我们要在这两类人物中各选一个,可以依据人物的特长或特点,合理选择探险团队成员,并考虑到成员的特点与故事情节之间的联系。
②选择合适的场景和装备。(出示课件18、19)
教材中提供了5个场景,我们在选择时要挑选自己比较熟悉的,并能和人物搭配的场景,这样写起作文来才会游刃有余。确定了场景后,我们要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装备。下面是一名 同学对场景和装备进行的整理,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借助这样的表格。
③设计扣人心弦的险情。(出示课件20)
教师引导:我们要根据选择的场景来设想会遇到的险情,并根据已有装备想出解决办法。教材中提供了5种险情,我们也可以根据需要自己来设定,大胆想象,力求让险情扣人心弦,使探险之旅变得惊险刺激。
我们一起来看看《跳水》中是怎么运用的吧?(出示课件21)
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 《跳水》)
预设:孩子为了拿回自己的帽子,爬到桅杆顶端,把自己置身于危险之中,进退两难,故事情节扣人心弦。
(2)把探险的经过写曲折。
①设计一波三折的遇险经历。(出示课件22)
教师引导:在探险过程中,遇到的险情只有-一个会显得探险之旅不够惊险刺激,我们可以用分段呈现的方式多设计几个遇险经历,使故事一波三折。
②描写惊心动魄的脱险过程。(出示课件23、24)
教师引导:当遇到危险时,大家是怎样运用自己的智慧来解决问题的,这是此次习作的重点,也是探险的“神奇”之处。要恰当地运用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等,抓住环境、气氛等具体情况,把脱险的过程写生动具体,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读读课文中的片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惊心动魄的脱险过程的。
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跳水》)
预设:这里描写了船长的动作和语言,表现出他的当机立断和临危不乱,这才使孩子得以脱险。
③刻画跌宕起伏的心情变化。(出示课件25)
教师引导:在整个探险过程中,我们的心情肯定不是一成不变的, 有到达探险地的兴奋,有遇到危险时的恐慌,还有脱险后的庆幸。把自己的心情变化写出来,会给读者带来更真实的感受。请你说一说:下面这个片段描写了什么?(出示课件26)
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
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
孩子气极了。
孩子心惊胆战。(《跳水》)
预设:这是对孩子不同处境下心情变化的描写,暗示着孩子的处境越来越危险。
(设计意图:回顾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对于这次的习作具有指导意义。)
2.借课外片段学写作方法。(出示课件27-29)
教师过渡:学习完这么多写清楚探险之旅的方法后,我们一起去看看学习小伙伴写的片段吧。小组合作思考小伙伴运用了哪些技法,片段中有哪些地方还需要完善。
沙漠探险
那沙漠一眼望不到边,沙尘暴突然来袭。风停了,沙子安稳地在地上歇息。这时,探险爱好者王叔叔说:“我们现在要立刻寻找水源!”只见他迅速地从包里拿出指南针,仔细地想了一会儿说:“我们现在要向北前进,大约走10公里会发现水源。”
“10公里?”我有些惊讶。表哥安慰我说:“别怕,我的军用水壶里还有一点儿水,够我们坚持几个小时的。”
我们开始向北前进。没走一小时,又刮起了风暴。王叔叔果断地说:“与其前进,不如休息。”于是我们拿出一个大帐篷,搭在一座沙丘的背后。为了能睡个安稳觉,我们搬来许多石头压在帐篷的底部。这样即便有风暴,也不会轻易把帐篷刮倒。
小组汇报,全班进行交流。
预设1:小作者写出了“我们”在沙漠中遇到的险情——沙尘暴、缺水。
预设2:虽然小作者设计的险情一个接一个,但是没有把遇到的困境和解决的办法写具体。
预设3:我认为小作者没有依据人物的特点想象故事情节,导致人物特点不够鲜明。
教师追问:怎样把探险的过程写具体呢?
小组合作评改,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预设1:可以借助环境描写, 突出险情的危急。如:“狂风肆虐, 整个天空黑沉沉的,沙子如同愤怒的狮子在空中吼叫,眼前什么也看不清了。
预设2:可以借助人物的性格特点, 让险情更加危急或让事情出现转机。如,片段中可以让大胆 、行事鲁莽的表哥把指南针弄丢,王叔叔凭借自己丰富的探险经验帮“我们”找到水源,从而脱险。
预设3:还可以通过描写自己的感受来突出处境的危险。如:“我口干舌燥,嗓子里直冒烟,口水咽了一遍又一遍,恨不得拿起水壶把水一饮而尽。”
教师小结:通过描写环境和内心感受可以写出处境的危险,借助人物的性格特点可以让故事情节变得一波三折,从而把探险过程写得生动具体。
(设计意图:通过对学习小伙伴所写的片段进行解读,让学生明确写作过程中可以运用的写作技巧;评改习作片段,为完成和修改整篇习作作铺垫。)
五、佳作欣赏,学习写作技巧
1.教师过渡:在学习完选材方法和写作技法后,我们来看一篇例文,《热带雨林探险》。我们先来看这篇例文的写作提纲,并积累例文中的新鲜词语。(出示课件30)
教师总结:一个好的提纲是写作成功的基础,优美的用词会让读者眼前一亮,我们在写作前也要列好提纲,在写作的过程中也要让优美词汇为自己的习作增色。
2.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自己阅读习作例文,边读边思考例文中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思考完后和小组同学进行交流。
(出示课件31—38)
热带雨林探险
王博一
今天,我、知识渊博的生物学家张博士和好奇心强的妹妹终于踏上了巴西的土地,我们要来这儿的热带雨林探险。
下了飞机,我们坐上一班火车,来到了郊区,这儿人烟明显稀少了。这里是一片平原,我们可以隐隐约约地看见远处的一条绿线,那是森林的外围。此次探险,我们带了强光手电筒,一把猎枪(并不是打猎用,而是防身),三把斧头,防潮、防晒、防雨的长衣长裤,防滑、防水的鞋子,火柴等。
终于,在傍晚时分,我们进入了森林。此时是夏天,夜晚天气凉爽。张博士指导我们选择韧性比较好又不太高的树,并砍些结实的树枝固定到树上,整理出一个可供躺着的空间,这就是我们的床了,既透风又防野兽。我们又在树下拢起几堆火,夜里方便吓跑野兽。拢火是个技术活,树枝不能太细,也不能太粗;树枝间的缝隙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我和妹妹按张博士的要求去捡木柴,拢火就由张博士来完成了。我们爬上树,把袖口、裤腿扎紧,和衣躺下,把蚊帐盖到身上。天当房子,树当床,这种感觉既新奇,又好玩儿。不过恼人的是,虫子们的叫声太响了,总是打扰我的美梦。
这一觉睡得不太好,第二天,我们早早地醒了。食物不用愁,这热带雨林中的水果可多了。在张博士的指导下,我们找到了五颜六色的酸的、甜的、沙的、脆的果子,美美地吃了一顿。
擦擦嘴巴,拎起猎枪,我们出发了。路上各种神奇的生物数不胜数。瞧!那片叶子上正停着一只鲜艳的小蛙呢!它长得和我见过的蛙类大不相同,浑身光溜溜的,身上的花纹五彩斑斓。我情不自禁地想伸手去摸摸它。张博士看见我的动作后,大喊一声:“停下!”我立即缩回了手。张博士解释道:“这是箭毒蛙,它是有剧毒的。”我顿时吓了一跳,差点儿酿成大祸。
这次历险,我们不打算穿越整个热带雨林,这很危险。我们计划从北部出发,到达热带雨林的东部。我们在经过的每一棵较大、较粗的树.上都用斧子砍了痕迹,这样就不会迷路了。
这儿的景色真不错。周围一片绿色,都是参天古木,树上缠着青藤,林间鸟叫声不断,空气也特别清新。不过,偶尔传来的几声不和谐的野兽的吼叫声让人汗毛直竖。我们没有了欣赏景色的闲情逸致,绷紧神经,抓紧猎枪,小心翼翼地向前走去。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凭着用斧子砍成的一根拐杖,走出了雨林。真得感谢斧子,没有它,我们肯定没有那么容易走出去。我们还要感谢猎枪,这几天,我们用它与野兽搏斗了许多次。
这次的热带雨林探险,我们经历了最危险的事,当然,也看到了最美的景色我为自己能够完成这次探险而感到无比的自豪。
各小组汇报交流,全班评议。
预设1:开头简单交代探险地点,引出下文。
预设2:第2自然段具体写探险所需装备,为后文,写在热带雨林中生存作了准备。
预设3:第3自然段中,通过描写做床、拢火等细节读者了解了在热带雨林中住宿的情况。
预设4:第5自然段,对张博士的语言描写,我们能从中看出他的知识渊博。
预设5:第7自然段,通过描写“我们”在热带雨林中的见闻,展现了热带雨林特有的景色。
预设6:结尾总结全文,表达感受,突出了文章中心。
(出示课件39)教师小结:这篇文章有三点值得我们学习。首先,要素合理。文章交代了探险的人物,既选择了专业人士(知识渊博的生物学家),又选择了身边的人(好奇心强的妹妹),还介绍了装备,让读者对准备工作一目了然。其次,过程具体。小作者运用语言描写、环境描写等写了探险过程,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与小作者一起经历刺激的探险之旅。最后,情节波折。从选择住处到摘野果、遇到箭毒蛙、穿越部分热带雨林,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小作者心情的变化让读者感同身受。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例文,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本单元的习作要求。让学生参考与借鉴例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习作。)
六、巧拟题目,学列提纲
1.自主交流拟题方法。
教师提问:我们可以怎么为本次习作拟题?(出示课件40)
预设1:直接用习作题目。如:《神奇的探险之旅》
预设2:用探险地点拟题。如:《茫茫大漠求生记》《孤岛探险》《热带雨林探险记》……
2.依照范例,学列写作提纲。
(1)教师引导:写作前拟好提纲,不仅能够理清写作思路,还能让作文的结构清晰。
(出示课件41-43)
引导学生观察写作提纲范例。
组织学生结合课件,交流如何列写作提纲。
出示例文范例:
①描写细致具体
②险情设计合理
③重点内容具体
(2)(出示课件44)学生自主列写作提纲,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列完提纲后,师生交流提纲内容,教师相机引导,帮助学生完善提纲内容。
(4)学生修改提纲。
七、积累素材,动笔写作
教师过渡: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知道如何把探险的经过写曲折。我们也学习了写作方法,接下来老师还准备了一些有关本次习作的习作素材,大家一起来看看。(出示课件45-62)
学生自主阅读习作素材。
教师引导: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按照拟定好的习作提纲,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吧。
学生动笔完成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写作素材的提供,大大降低习作的难度。)
【板书设计】
神奇的探险之旅
探险前的准备 遇到的困境和求生的方法 心情的变化
第二课时(范文+点评+升格)
【教学过程】
一、评议习作,自主修改
1.教师引导:上节课,我们针对《神奇的探险之旅》上了一节习作指导课,大部分同学已经完成习作。这节课,我们将围绕习作要求,赏评同学的习作,在赏评过程中,希望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随时修改自己的习作。
各小组推荐一个同学,交流分享,其他学生评议:哪些地方写得好,你最欣赏哪里,你还想提出什么建议。教师相机指导。
2. 修改习作。
评价内容 |
评价细则 |
自评 |
文章内容 |
交代了探险前的准备 |
|
写清楚了遇到的困境和求生的方法 |
|
|
写出了心情的变化 |
|
|
设计了扣人心弦的险情 |
|
|
文章结构 |
开头交代探险的时间、人物和地点,引出下文 |
|
中间写清楚探险的过程,以及人物心情 |
|
|
结尾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
|
|
语言表达 |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没有错别字 |
|
用词准确,语句流畅,清楚连贯 |
|
教师引导: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同学们可以对照评价表评价一下自己的作文。
要点:学生阅读评价表,老师解释评价表如何使用,符合要求的栏里打√。学生对照评价表,自主评价、修改习作。
二、展示佳作,共同赏析
1. 例文一:银河洞探险(出示课件3--10)
(1)师生共读,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例文中的重点语段,读后先小组交流:这篇文章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2)师生交流、讨论,教师适时出示旁批,指导学生学习例文的写法。
①开头交代探险的背景,自然引出下文。
②第2自然段中,写出了探险所需装备,准备齐全。
③第4自然段中,运用视觉描写和听觉描写,具体写出了洞中所见、所闻、所感,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④第5自然段,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把“我”内心的恐惧写得真实生动。
⑤第6自然段,写遇到蝙蝠的情形和应对办法,体现了黄叔叔的聪慧。
⑥结尾表达自己的感受,突出了文章中心。
教师总结:(出示课件11)小作者写的是银河洞探险,开头交代了探险的时间、人物、地点等背景。中间部分介绍探险装备,并叙述了探险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做,生动具体地再现了探险过程。结尾表达小作者的感受,使文章中心突出。
2. 例文二:南极洲之旅(出示课件12--18)
指名学生轮读,读后先在小组内交流:把探险的经过写得清楚。然后派代表发言。
预设:(1)开门见山,开头交代了探险的时间、人物和地点,引出下文
(2)第3、4自然段,写了“我们” 在南极看到的浮冰、企鹅等代表性景物。
(3)第5自然段,通过描写“我们”的穿戴,侧面烘托出南极之冷,体.现了南极的特点。
(4)第5自然段,写“我”和妹妹在雪中行动的艰难,突出了南极的雪厚。
(5)第8自然段,通过描写吴向导的话,写出了“我们”是如何解决吃饭问题的。
(6)结尾总结全文,表达了“我”的感受。
教师总结:(出示课件19)小作者写的是南极洲之旅,开头交代了探险的时间、人物。中间部分叙述在南极的见闻和感受,重点写了浮冰、企鹅等南极有代表性的景物,还写了“我们”应对寒冷、应对白雪刺眼、解决吃饭问题等内容,使读者对探险过程有了具体的了解。结尾总结全文,表达感受,突出了文章中心。
3. 例文三:沙漠之旅(出示课件20--27)
指名学生轮读,读后先在小组内交流,全班评议:例文如何把探险故事写得一波三折,紧扣人心弦。然后派代表发言。
预设:(1)开头交代时间、人物和探险地点,引出下文。
(2)第3自然段,交代“我们”的处境,为下文故事的发展做了铺垫。
(3)第4自然段,描写魏叔叔的动作、语言,交代了探险时遇到的困难:缺水。
(4)第8自然段,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沙尘暴到来时的环境,突出了沙尘暴的可怕。
(5)第9自然段,“我们”遇到更大的困难:沙尘暴来临,唯一的淡水洒了。
(6)第12、13自然段,对魏叔叔的动作、语言描写,表现了他对同伴的重视以及克服困难的坚定决心。
(7)第16自然段,写出了“我们”找到水时的兴奋和激动。
(8)以探险结果结尾,故事完整。
教师总结:(出示课件28)小作者通过合理想象,写魏叔叔、表哥和“我”一起去沙漠探险的故事。故事一波三折,情节生动,“我们”一次次遇到困难,又一次次解决困难,内心的感受也随着问题的发生、进展、解决而发生改变。文中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等,把人物形象写得栩栩如生。
4.例文四:神奇的探险之旅(出示课件29--34)
指名学生轮读,读后先在小组内交流,全班评议:例文如何把探险故事写得一波三折,紧扣人心弦。然后派代表发言。
预设:(1)开头引用诗句,引出下文探险的地点。
(2)第2自然段,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沙漠酷热的环境,很形象。
(3)第3自然段,“看到希望-失望-重燃希望”,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吸引读者的眼球。
(4)第4自然段,对响尾蛇的动作描写,营造了一种恐怖的氛围。
(5)交代探险的结局,表达了对张叔叔的敬佩之情。
教师总结:(出示课件35)小作者想象丰富,逻辑清晰,故事情节波澜起伏,一次次遇险,一次次解决,突出了探险故事的“奇”和“险”。文中对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立体。
(设计意图:赏析优秀例文,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掌握写作方法,写起作文来会更得心应手。)
三、展示习作,合作评议修改(出示课件36--39)
习作原文:南极冰川探险记
1.小组内自由读习作原文,依据之前的评价表,评价习作。符合要求的在评价栏里打√;不符合要求的,给出意见。小组共同修改习作。
(设计意图:依据评价表修改,针对性更强。)
2.(出示课件40--43)出示修改后的习作,学生对比阅读体会,师生交流。
四、欣赏名家作品,学习写作技巧
寻找宝藏(节选) 【美】马克·吐温 译者:张友松(出示课件44--52)
教师诵读,学生欣赏,小组交流:这篇文章怎样把探险写得一波三折,动人心弦?
全班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教师总结(出示课件53):此文节选自马克·吐温的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描述了小主人公汤姆和小伙伴哈克寻找宝藏的过程。文中用大量笔墨描写了他们挖掘宝藏时的情景和丰富的想象,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敢于冒险的性格特点。文章情节紧凑,人物形象刻画得细腻生动,引人入胜。
五.师生再次评议,完善修改习作
1.小组合作,评议习作。
写好以后读给同学听,结合写作重点和评价标准,组织小组讨论,学生根据大家的修改建议,重新调整自己的习作内容,进行二次行文。
2.教师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
3.学生根据老师和组内同学的修改建议,自主完成习作修改、誊抄,形成自己满意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