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李银芬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李银芬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文涵

    扶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董昕

    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贵香

    元上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李玥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柯烨

    桃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马晓奕

    徐舍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毛旭芝

    和桥二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苗书瑜

    新庄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史旦萍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唐瑛

    万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琦

    丁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永美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烨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宇桥

    万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越

    范道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许静逸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应学萍

    丁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轲

    万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文蕴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习作:写读后感

作者:毛旭芝  日期: 2025-04-06  点击:

【教材解析】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走近中国古典名著”,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围绕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共编排了四篇古典名著的故事。本组课文意在带领学生走近中国古典名著,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使学生产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这为本次习作素材的准备、写作方法的提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次习作的内容是“写读后感”,要求学生把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产生的感想写下来,意在引导学生回顾读过的文章或书籍,关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思考与感受,并清楚地表达出来。写读后感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获得更深入的理解,从而实现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双重提升。

教材第一部分,明确了什么是读后感。教材结合学生学过的课文,列举了阅读中常有的感想——对人物印象深刻、被内容所触动、从道理中获得启发,意在唤起学生的阅读记忆,引发学生的共鸣,为选材提供思路。接着,教材总结了读后感的大致定义,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读后感。

教材第二部分,布置了本次习作的任务,并提示了写读后感的方法。教材首先提示了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先简单介绍文章或书的内容,可以重点介绍印象最深的内容,再选择感触最深的一两处内容,写出自己的感想。简单介绍是要求学生概括文章或书的主要内容,这是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逐渐形成的能力;而“写出自己的感想”是新的要求,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教材针对这一情况,提示了具体要求:感想一定要真实、具体,既可以联系已有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也可以引用原文中的个对语句。

教材第三部分提出了成文后的要求。首先。教材列举了两种为读后感拟题目的方法:一是只列一个正标题;二是“正标题+副标提”,其中“正标题”是习作中心意思的提炼,“副标题'是对正标题的补充说明。这种“正标题+副标题”的题目形式。在本套教材中第一次出现,意在引导学生学习新的拟题方法。接着,教材提出了自评与交流的要求:先自己读一读,看有没有把感想表达清楚,再与同学交流分享。通过自评和互评,有助于学生发现习作中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改,使表达更清晰。

【教学目标】

1.能初步了解写读后感的基本方法。

2.能选择读过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写读后感。

【教学重点】

怎样选择一两处感触最深的内容。

【教学难点】

如何写好读后感中的“感”。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习作指导)

【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引出习作主题

出示课件3教师引导:我们在读完一些书籍和文章后,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些想法和感受。这节课就来学习如何把这些想法和感受写下来。板书:写读后感

设计意图:本环节我利用话题导入本单元习作的学习,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为写读后感打下了基础。)

二、指导审题,关注习作重点

1.阅读习作要素,了解写作重点。

出示课件4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本次习作要素:学习写读后感,即“读”中捕捉感触深的内容,“感”中以具体事例谈启发。

2.解读教材,明确习作要求。出示课件5

1)教师引入:请你读一读本中的习作要求说一说什么是读后感。

预设:把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的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

2)教师过渡,明确了什么是读后感后,请同学们举手发言,说一说本次习作还有哪些要求。出示课件6

预设1选择读过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

预设2:先简单介绍一下文章或书的内容。

预设3重点介绍你印象最深的部分。

预设4:选择一两处你感触最深的内容,写出自己的感想,感想要真实、具体。

3)教师追问:材料里关于本次习作的题目是怎么要求的

出示课件7题目可以是“读《×××》有感”或“《×××》读后感”,也可以将它作为副标题,再自拟主标题。

3.总结梳理,明确习作重点。出示课件8

教师引导学习:下面我们来一起总结一下本次习作的重点吧。

1)围绕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来写读后感。

2)简要介绍文章或书的内容,着重介绍印象最深的部分。

3)选择感触最深的一两处内容,写出自己的感想,要写得真实、具体。

教师相机板书:紧扣原文,抓住重点 “读”“感”结合,以“感”为主 感想真实、具体

教师点拨:写读后感不是对某篇文章或某本书的泛泛而谈,而是要有针对性,选择自己印象最深、感触最深的内容来写。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指导,让学生明白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同时,通过交流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拓展思路,指导选材

1.回顾课文给我们的感受。出示课件9

《草船借箭》的惊险,《景阳冈》的刺激,《猴王出世》的神奇,这些文章令我们印象深刻,产生了不同的感受……如果让我们写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的感想,可以写些什么内容呢?我们一起跟着课本来看看吧!

2.根据习作提示,指导学生选材。出示课件10

有时一些人物会给你留下很深的印象,如安徒生童话中的小人鱼;有时一些情形会让你受到触动,如《祖父的园子》中“我”跟着祖父学种菜的温馨情景;有时文字中蕴含的道理会让你深受启发,如《铁杵成针》揭示的做事要有恒心的道理。

教师提问:每篇读后感针对的书目不同,但是它们都是写出“自己的感想”的。习作提示告诉我们可以写哪些内容?

预设1:从“一些人物会给你留下很深的印象”中,我知道了读后感可以写对书中一些人物的认识和感受,如,《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等。

预设2:从“一些情形会让你受到触动”中,我知道了读后感可以是针对某些印象深刻的情节而产生的感受,如,《水浒传》中武松醉酒后“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预设3:从“文字中蕴含的道理会让你深受启发”中,我知道了读后感还可以写从书中获得的道理,如,《老人与海》教给我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磨难。

3.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巧用导图,指导习作重点。出示课件11

同学们说得真好,让我们一起画一个思维导图,总结一下吧!

预设1我们可以写对书中一些人物的认识和感受,比如写诸葛亮、孙悟空、武松、鲁滨逊……

预设2:我们可以写对书中一些情节的认识和感受,比如《水浒传》中武松醉酒打虎、《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莎莉文老师耐心教导海伦·凯勒……

预设3:我们也可以写对书中一些道理的认识和感受,比如《老人与海》告诉我们要勇敢面对磨难、《落花生》告诉我们要做有用的人……

4.指导学生照样子,说一说最喜欢的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出示课件1213

教师引导你最喜欢的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是什么?这本书或这篇文章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和情节是什么?你读了这本书或这篇文章后有怎样的感受?请你用“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一篇文章) 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我读了之后感受到……”的句式来说一说吧!

1)学习小伙伴最喜欢的一本书或一篇文章。

学习小伙伴1: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西游记》,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情节,我读了之后感受到一个人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原则,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学习小伙伴2:我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是《祖父的园子》,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我”跟祖父在园子里干活儿的情景,我读了之后感受到祖孙之间的其乐融融,也感受到农村生活的无限乐趣。

学习小伙伴3: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苏东坡传》,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苏东坡被贬儋州后积极乐观,把清苦的生活过成一首诗,我读了之后感受到人在逆境中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从容面对。

2)你最喜欢的一本书或一篇文章。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一篇文章)是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               ,我读了之后感受到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小伙伴的表达与分享,让学生明确要读后感写些什么,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

四、研读课文、课外片段,学习写作方法

教师过渡:思路理清了,你知道如何写读后感吗?下面我们一起跟着课本和课外片段一起学一学写作方法吧!

1.研读课文片段,学习写作方法。

1)怎样选择一两处感触最深的内容。

教师过渡:想要写好读后感,需要选择一两处感触最深的内容,一起来学习可以选择哪些内容吧!

①选择感触最深的情节。出示课件14

教师过渡:感触最深的情节往往有话可说,有感可发,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两个片段选用了怎样的情节吧!出示课件15-16

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祖父的园子》)

预设:作者写出了自己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生活的情景,表现出自己的淘气与顽皮,为下文写“感”埋下了伏笔。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草船借箭》)

预设:片段写的是诸葛亮与鲁肃的对话,既有对人物的神态描写,又有对人物的语言描写,不仅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还活灵活现地刻画出人物形象。

选择蕴含深刻道理的句子。出示课件17

教师过渡:除了选择感触最深的情节,还可以选择蕴含深刻道理的句子,一起看看下面的例子吧!

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猴王出世》)

预设:这句话是说人要讲诚信,由这句话引出“感”点,可以列举生活中讲诚信或说谎的事例。

2)怎样写好读后感中的“感”。出示课件18

教师点拨:学会选择一两处感触最深的内容后,还要学好读后感中的“感”。我们可以联系自己所了解的古今中外的人物、事例,从中找出与书中内容相似或相反的来阐述自己的感想;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结合相似或相反的事例来写感想。最好是二者结合起来写,用真实事例、真情实感打动读者,使之产生共鸣。我们来具体地看一看

①联系古今中外人物、事例写感想出示课件19

教师提问下面这个片段联系了哪些古今中外人物、事例,有什么作用

我被《老人与海》中老人不怕失败的精神所折服,历史上具有这种精神的人数不胜数。爱迪生发明灯泡的过程中失败了很多次,当他用到第一千多种材料做灯丝的时候,助手劝他放弃,但爱迪生坚持了下来。最后,他经过六千多次的实验终于成功了。茅盾是我国著名的作家,在创作生涯中,他也曾遭遇许多挫折和失败,然而他并没有放弃,而是一直坚持不懈地写作,最终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匠……我相信,只要我们具备了不怕失败的精神,就会获得成功。 (《<老人与海>读后感》)

教师点拨:小作者由《老人与海》中主大公的精神联想到中国、外国历史上的名人事例,写出了自己的感悟,感情真挚,很有说服力

②联系实际生活中的相似事例写感想。出示课件20

教师提问下面这个片段小作者联系了他自己生活中的哪个相似事例,有什么作用

我的爷爷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也有一个菜园。每到暑假我就来到乡下,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经常带我到他的蔬菜地里玩耍。那豇豆长长的,挂在竹子架上,想怎样长就怎样长。有的豇豆往下,有的豇豆往前,它们可自由啦!有时飞来一只白色的蝴蝶,或上或下,或快或慢。我跟着蝴蝶在后面跑,想捉它,可是凭我的速度是无论如何也捉不到它……每天在爷爷的菜园里玩耍,我都收获着无限的快乐! (《<祖父的园子>读后感》)

同桌交流,指生回答。

预设:小作者由萧红的《祖父的园子》想到了自己暑假去爷爷的菜园里玩耍的情形,歌颂了自由、幸福的生活。

③联系实际生活中的相反事例写感想。出示课件21

教师提问下面这个片段小作者联系了他自己生活中的哪个相反事例,有什么作用

石猴说的一句话“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我永远铭记在心。有一次,我走到校门口发现同桌很着急,走过去一看,原来他没有戴口罩。同桌笑着问我:“你书包里还有口罩吗?”我想到了我们俩之前产生的一次小矛盾,便摇了摇头,随后不慌不忙地走进校园。可是,我走进校园的那一刻,心里非常的不安:书包里明明有口罩,我为什么要撒谎呢?人无信不立,难道我不懂吗?做人不能因为一点儿小事而斤斤计较!我越想越感到脸上火辣辣的烫。

(《<猴王出世>读后感》)

同桌交流,指生回答。

预设:小作者由《猴王出世》中石猴说的句富有哲理的话引出自身相反的事例——说谎,这样的“感”与名著内容巧妙地结合到一起。

设计意图:结合典型语段进行解读,让学生明确如何选择一两处感触最深的内容,如何写好读后感中的“感”,习得方法,为自己写作降低难度)

2.借课外片段学写作方法。出示课件22-25

教师过渡:学习完这么多方法后,我们一起去看看学习小伙伴写的片段吧,小组合作思考小伙伴运用了哪些技法,片段中有哪些地方还需要完善。

《西游记》读后感

唐僧师徒四人要过炽热的火焰山时,山上的火太大了,根本无法过去,于是孙悟空勇敢地去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最终师徒四人平安地过了火焰山。

在现实生活中,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有一次,我在做数学动脑筋题目的时候,我绞尽脑汁,思考了很久都没有头绪,心想:还是别做了,实在不行明天去问问同学吧!正当我的头脑中闪现这个念头的时候,眼前突然出现了《西游记》中很多关于孙悟空的故事情节,嘴里小声说着:“不能放弃。”于是,我又连续做了两遍,最终找到了正确的答案。

我喜欢《西游记》这本书,因为它教会了我在面对困难时要努力,要专心,要有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不能轻易放弃。希望同学们有时间都能读读这本书。

小组汇报,全班进行交流。

预设1:片段中适当运用过渡句,使上下文衔接紧密。

预设2:描写《三借芭蕉扇》的故事和小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关系不大,没有写出孙悟空坚持不懈的精神。

预设3:我感觉选用的生活事例写得不够形象,没有和所要表达的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因此读起来有些平淡,给人的感受不够强烈。

教师追问:怎样将读完文章或书后的感受写细致、写具体呢?

小组合作评改,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预设1:(小作者想要强调自己从《西游记》中获得的“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因此在写《三借芭蕉扇》的故事时应突出孙悟空遇到的困难,以及他克服困难的勇气,这样主题才会更加突出。如:“孙悟空每次借芭蕉扇时都会被铁扇公主无情地扇走,可是他并没有放弃,连续三次的锲而不舍,他最终借到了芭蕉扇。

预设2: 小作者联系自身实际时,虽然也写了自己遇到困难时想放弃的内心世界, 但是很平淡,不够突出。应该先写自己曾经是一个遇到困难就爱放弃的孩子,再写这次遇到困难时想要放弃,但一想到孙悟空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自己就坚持了下去,勇敢地战胜了困难。

教师引导:运用上面这些方法,就能把读后感写细致,写具体了。

设计意图:通过对学习小伙伴所写的片段进行解读,让学生明确写作过程中可以运用的写作技巧;评改习作片段,为完成和修改整篇习作作铺垫。)

五、佳作欣赏,学习写作技巧

1.教师过渡:在学习完选材方法和写作技法后,我们来看一篇例文读《匆匆》有感。我们先来看这篇例文的写作提纲,并积累例文中的新鲜词语。出示课件26

 

教师总结:一个好的提纲是写作成功的基础,优美的用词会让读者眼前一亮,我们在写作前也要列好提纲,在写作的过程中也要让优美词汇为自己的习作增色。

2.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自己阅读习作例文,边读边思考例文中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思考完后和小组同学进行交流。出示课件27—30

读《匆匆》有感

河北省石家庄市东马路小学五年级谭晰月 指导老师:赵雪雪

庄子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南唐后主李煜说:“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王国维说:“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人们常常感叹时间飞逝,朱自清的《匆匆》这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篇文章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读了这篇文章后,我进一步认识到时间是公正无私的,它对每个人都一样,不会多给这个几分,也不会少给那个几秒。谁想让时间过得快些,谁想让时间过得慢些;都是非分之想。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学会做时间的主人。

在学习中,我体会到只有珍惜分分秒秒的时间,才能成为时间的主人,而不是做时间的奴隶。在学校,我专心致志地上课,充分利用每节课四十分钟的时间;放学后,我一丝不苟地完成作业,并挤出点儿时间来读书;在校外,我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如书法、写诗、剪纸、打乒乓球……可能会有人说: “我都没有时间读课外书,更不用说参加别的活动了。”我会告诉这个人,鲁迅先生说过一句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这样,课内、课外的时间都被我利用起来了,我就成了时间的主人。

是啊,珍惜时间的人,哪怕只给他几分几秒,他都会有所收获,过得充实;浪费时间的人,就是给他几十年,他也会一无所获,过得空虚。

各小组汇报交流,全班评议。

预设1: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点明时间匆匆,引出写作对象。

预设2:第2自然简要写了“我”读完《匆匆》这篇文章后的感受,引人思考。

预设3:第3自然段联系学习生活,写出了“我”如何成为时间的主人,很具体。

预设4:第3自然段中,“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运用排比句式,具体写出同学们小心呵护鸡蛋的情形。 引用鲁迅先生的话,说明了要充分利用时间。

预设5:结尾总结全文,点明了文章中心:珍惜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例文,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本单元的习作要求。让学生参考与借鉴例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习作。)

出示课件31教师小结:我们可以从本篇文章中学到三个优点。其一,交代对象,引出下文。这篇读后感的开头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引出写作对象,写自己对朱自清的《匆匆》印象深刻,引出下文对感想的具体描写。其二,联系实际,感受具体。小作者联系自身实际情况,写出了阅读《匆匆》后给自己的心灵成长和学习生活带来的改变,并引用鲁迅先生的名言,写得很具体。其三,深化主题,中心明确。结尾点题,再次写出了自己从《匆匆》这篇文章中获得的启示,点明了文章中心。

六、巧拟题目,学列提纲

1.自主交流拟题方法。

教师提问: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为本次习作拟题?出示课件32

预设1:可以直接用习作题目,例如《读 <×××> 有感》《<×××> 读后感》。

预设2:用“题目 + 副标题”的形式拟题。例如《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 ——读 < 西游记 > 有感》……

2.依照范例,学列写作提纲。

1)教师引导:写作前拟好提纲,不仅能够理清写作思路,还能让作文的结构清晰。

出示课件33-36

引导学生观察写作提纲范例。

①“总—分—总”结构,“读”“感”结合。

②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③重点突出,过渡自然。

④点名道理,联系实际

组织学生结合课件,交流如何列写作提纲。

2)出示课件37学生自主列写作提纲,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列完提纲后,师生交流提纲内容,教师相机引导,帮助学生完善提纲内容。

4)学生修改提纲。

七、积累素材,动笔写作

1.教师过渡: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怎样选择一两处感触最深的内容?如何写好读后感中的“感”?我们也学习了写作方法,接下来老师还准备了一些有关本次习作的习作素材,大家一起来看看。(出示课件38-60

学生自主阅读习作素材。

2.教师引导: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按照拟定好的习作提纲,写一写你喜欢的作品的读后感的吧!

学生动笔完成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写作素材的提供,大大降低习作的难度。)

 

【板书设计】

写读后感

紧扣原文,抓住重点 “读”“感”结合,以“感”为主 感想真实、具体

      

第二课时(范文+点评+升格)

【教学过程】

一、评议习作,自主修改

1.教师引导:上节课,我们针对写读后感上了一节习作指导课,大部分同学已经完成习作。这节课,我们将围绕习作要求,赏评同学的习作,在赏评过程中,希望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随时修改自己的习作。

各小组推荐一个同学,交流分享,其他学生评议:哪些地方写得好,你最欣赏哪里,你还想提出什么建议。教师相机指导。

2. 修改习作。

评价内容

评价细则

自评

文章内容

能围绕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来写读后感

 

能简要介绍书或文章的内容

 

能着重介绍印象最深的部分

 

能联系实际,把读后的感受写真实

 

文章结构

开头点明针对哪篇文章或书写读后感

 

中间“读”“感”结合,以“感”为主

 

结尾联系实际,抒发感受

 

语言表达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没有错别字

 

用词准确,语句流畅。 

 

运用对比等手法,把读后感写细致,写具体

 

 

教师引导: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同学们可以对照评价表评价一下自己的作文。

要点:学生阅读评价表老师解释评价表如何使用,符合要求的栏里√。学生对照评价表,自主评价、修改习作

二、展示佳作,共同赏析

1. 例文一 :《爱的教育》读后感(出示课件3--8)

1)师生共读,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例文中的重点语句,读后交流:这篇文章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2)师生交流、讨论,教师适时出示旁批,指导学生学习例文的写法。

①开门见山,交代了读《爱的教育》的时间和总体感受,引出下文。

②第2自然段简介内容,抓住重点,简要介绍书中的内容,为写感受作了铺垫。

③第3自然段,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把感受写得很具体,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④结尾表达自己的希望,使文章中心突出。

教师总结(出示课件9)小作者开门见山地交代了读《爱的教育》的时间和总体感受,引出下文。中间部分简述书中感受最深的内容和自己的看法,并联系生活实际把感受写得很具体。结尾总结全文,表达希望,使文章结构完整,中心突出。

2. 铭记·传承——读《长征》有感(出示课件10--16

指名学生轮读,读后先在小组内交流:你对这篇文章有哪些印象深刻的地方?说说你的理由。

预设:(1)开头引用书中的句子,概括书中让自己感触最深的内容,引出下文。

2)第2自然段通过阅读此书,小作者对长征有了新认识,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3)第3自然段巧妙引用民谣,写出了夹金山环境的恶劣,衬托出红军顽,强的毅力。

4)第4自然段抒发感悟,写出了 从书中获得的感悟,让自己对如今的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5)最后总结全文,对长征进行了高度的评价,照应题目,深化了主题。

教师总结(出示课件17)读完《长征》这本书后,小作者先通过书中的关键语句,概括了书中让自己感触最深的内容,同时表达了自己对长征的新认识;接着结合书中的关键语句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并结合自身体验写出感悟,可谓感悟深刻,情感丰富。结尾总结全文,紧扣“铭记·传承”这一主题,结构完整。

3. 例文三:《夏洛的网》读后感(出示课件18—26

教师组织学生思考:这篇文章有哪些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小组内讨论交流。

预设:(1)开头通过写“我”和姐姐的对话,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并总结了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2)第2自然段简写书的内容,重点突出夏洛救威尔伯、威尔伯照顾夏洛的孩子这件事。这是“读”的内容,是“感”点,为下文抒发感受作铺垫。

3)第3自然段过渡句,承接上文“感”点,抒发感受,引出下文的具体介绍。

4)第4自然段举例说明,用生活中的例子,把“帮助他人”的感受写得很真实,具体。

5)第5自然段联系实际,通过描写自己的事例,具体地写出了如何珍惜友谊。

6)结尾总结全文,深化了文章主题。

教师总结(出示课件27:这篇读后感,小作者概括了《夏洛的网》的主要内容,并叙述了自己阅读这本书的收获:学会了帮助他人,学会了感恩,学会了珍惜友谊。文章的中心很明确,小作者围绕从书中得到的启示,结合原文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去写感受,使文章生动具体,真实感人。

4. 例文四:读《神奇的警犬》有感(出示课件28—34

教师组织学生思考:这篇文章有哪些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小组内讨论交流。

预设:(1)开篇点题,引出写作对象,并概括其特点。

2)第2自然段简写书中的主要内容,给读者留下一个整体印象,为后文表达感悟作了铺垫。

3)第3自然段介绍书中令自己印象最深的情节,突出了拉拉的精神品质。

4)第4自然段过渡自然,由写拉拉的勇敢过渡到写现实生活中有关人的事迹,衔接自然价。

5)第5自然段联系生活实际表达自己的感悟,真实、具体。

6)结尾总结全文,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勇敢。

教师总结(出示课件35:小作者先引出自己喜欢的书,再概括书的主要内容,然后重点介绍了书中的精彩情节,最后联系生活实际,抒发自己的感想。整篇习作主题突出,结构完整,读后使我们有所收获。

设计意图:赏析优秀例文,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掌握写作方法,写起作文来会更得心应手。)

三、展示习作,合作评议修改(出示课件36--41)

习作原文 读《猴王出世》有感

1.小组内自由读习作原文,依据之前的评价表,评价习作。符合要求的在评价栏里√;不符合要求的,给出意见。小组共同修改习作

设计意图:依据评价表修改,针对性更强。)

2.(出示课件42--45)出示修改后的习作,学生对比阅读体会,师生交流。

四、欣赏名家作品,学习写作技巧

每个生命都有它的成长规律——读《一粒种子》有感(出示课件46--52)

教师诵读,学生欣赏,小组交流:这篇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文章是怎样联系实际把感受写具体?

全班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教师总结(出示课件53:此文是叶圣陶的著名童话《一粒种子》的读后感,文章用简略的语言叙述了童话的主要情节,通过把不同人对待种子的不同方式和结果进行对比,得出了“每个生命都有它的成长规律”的结论,保持平常心,不“溺爱”,才是最好的方式。文章结构清晰,叙述生动,观点明确,读来受益匪浅。

.师生再次评议,完善修改习作

1.小组合作,评议习作。

结合写作重点和评价标准,组织小组讨论,可以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能着重介绍印象最深的部分,习作中能联系实际,把读后的感受写真实?组织学生在小组里一起读作文,一篇一篇读。读完一篇,大家就对照写作评价标准,进行评议;针对不足,提出修改建议。

2.教师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

3.学生根据老师和组内同学的修改建议,自主完成习作修改、誊抄,形成自己满意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