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李银芬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李银芬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文涵

    扶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董昕

    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贵香

    元上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李玥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柯烨

    桃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马晓奕

    徐舍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毛旭芝

    和桥二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苗书瑜

    新庄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史旦萍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唐瑛

    万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琦

    丁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永美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烨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宇桥

    万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越

    范道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许静逸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应学萍

    丁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轲

    万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文蕴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为中华之崛起第一课时

作者:史旦萍  日期: 2024-04-11  点击:

一、启情导入。

1.师:有这样一个人,他活着的时候为人民鞠躬尽瘁地工作,为国家呕心沥血地奋斗;有这样一个人,当他离开这个世界时成千上万的人们自发为他落泪送行,联合国为他降半旗致哀;有这样一个人,他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没有留下一分财产,一点骨灰,却永远地留在中国老百姓的心中。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在知道他是谁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他说过的一句特别有名的话,请同学们注意看老师写字。(板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2.他到底是谁呢?同学们是不是迫不及待了?别着急,好好读读课文你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检查字词。

出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刚才同学们读得特别投入,下面老师就来检查一下大家自读成果如何。

1.出示词语,自读词语:

严肃    清晰   胸怀  沈阳  租界

轧死了  训斥   屈辱  惩处

为之一振  连声赞叹  光耀门楣

 疑惑不解  左顾右盼 热闹非凡

1)请同学来读一读这些词语(指名读,正音、齐读词语)。

相机纠正:惩处(chǔ) 为之一振  (wèi)这里的“为”是介词,表示目的和原因,所以读第四声。

2)有志者当效此生。 效:A.仿效、学习  B.功用、成果

3)左顾右盼这个词怎么理解,谁能通过一个动作来告诉大家。像“左顾右盼”这样左A右B式的词语还有很多呢,你能试着说出几个吗?

师小结:刚才我们就用了做动作演示和根据字典中的解释来选择义项这样两种方法去理解字词,同学们如果还有不懂得词语,也没关系,你可以用上这些方法来帮助理解。

3.课前同学们已经在预习单上写下了自己觉得难写的字,大多数同学写到了“晰”、“赞”这两个字。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个字写得时候都要注意些什么笔画?

生讲笔画注意点,师范写。

反馈书写情况,再写一个。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词语我们会读也理解了,那课文你有信心读好了吗?请同学们再来打开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周恩来在沈阳读书时的哪三件事?

在修身课上,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刚来到沈阳,听到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对此感到疑惑不解。

ƒ在租界看到中国妇女受欺辱,真正体会了“中华不振”的含义。

2.说得很好,还可以简洁一些。同学们试试把人物去掉,突出主要事件,抓住关键词来概括。【幻灯展示:立志“振兴中华”(1-10)耳闻“中华不振”(11-14);目睹“中华不振”(15-17)】

小结:这样概括有什么好处?

3.认识结构

师:这三个小故事,课文是把它们怎样排列的呢?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呢?

师:也就是说先写立志振兴中华,【板画:箭头指向】再写了他立志振兴中华的——(原因)

小结;原来这三个故事是这样排列的啊。我们读故事的时候,也要一个一个读,读好故事的来龙去脉,一个一个的品味,读出故事中的滋味。

 

四、研读1-10自然段。

1.接下来我们先读读第一个故事。请同学们自己默读课文的1-10自然段

2.读书还是要讲方法,请看默读要求。

【幻灯展示: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呢?两次各有什么不同?(请认真默读课文圈画出相关词句。)   】

3.第一次是在什么时候说出这句话的呢?有什么不同?

1)生答

2)谁来读一读这句话。(生读)是有点不一样了。还有哪位同学再来读一读。嗯,确实是不一样。我们从这句话中能听出周恩来当时怎样的语气?(坚定的)让我们用坚定的声音一起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4.第二次周恩来又是什么情况下说出这句话的呢?又有什么不同呢?

1)生: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不相信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这么有抱负和胸怀,追问周恩来。

2)这一次周恩来的回答和第一次相比,你认为(语气上)有没有不同?(更加坚定、铿锵有力的)

3)你能读出来吗?(老师从你的朗读中听到了坚定不移的信念、每个字都是铿锵有力)

小结: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能有这样远大的抱负和胸怀,难怪出乎魏校长的意料。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好好读一读这个故事吧!

 

【结束语】

今天这节课老师带着大家读了第一个小故事,是什么使得年仅12岁的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呢?下节课学习,我们将走进这誓言背后的故事,走进周恩来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