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李银芬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李银芬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文涵

    扶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董昕

    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贵香

    元上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李玥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柯烨

    桃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马晓奕

    徐舍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毛旭芝

    和桥二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苗书瑜

    新庄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史旦萍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唐瑛

    万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琦

    丁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永美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烨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宇桥

    万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越

    范道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许静逸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应学萍

    丁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轲

    万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文蕴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作者:张文蕴  日期: 2024-04-09  点击: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崛、范”等9个生字,理解不常见词语意思。

2、能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归纳课文讲述的三件事,并连起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志向的原因。

3、能查找资料,联系时代背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完成“名人小报”。

 

教学过程:

一、走近名人,办小报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人,在家国情怀面前有不同的风采。前一课通过诵读诗歌,领略了古代戍边将士的英勇豪迈;这一节课开始,我们走近名人,学习他们的故事,积极参与到四年级语文组“办名人小报”的实践活动中来。

2、他是谁呢?(出示图片)周恩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他受到全世界人民的爱戴,让我们写好他的名字。

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周恩来少年时期立志的故事,出示课题。

4、齐读课题。你理解题目的意思吗?展示下你的预习成果

过渡:要想办好小报,我们首先得了解他的故事,请看任务一。

二、任务一:初读课文,了解人物故事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96页,(出示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边读边圈出表示时间的短语(3)根据找出的时间,说说文章写了几件事?

2、课文读完了,这些词语你都会读吗?

1)出示第一组:模范 清晰 淮安 惩处 训斥 苦难

2)看这句话,藏着个多音字,谁能读准确?

出示:魏校长听了,为(wei  wei )之一振!

为什么读第四声?“为”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3)这句话话中也有一个“振”字,出示:中华不振哪!

两个“振”的意思一样吗?

(4)这几个词语不常见,请你读!出示:修身课 光耀门楣 当效此生

意思你知道吗?连一连

过渡:生字词难不倒大家,表示时间的短语都找到了吗?(出示时间)

3、根据时间,显而易见,课文写了三件事。怎么概括每一件事写了什么呢?

请同学迅速找出第一件事 发生的地点、出现的人物以及做了什么。

(1)先来看第一件事,发生在哪儿?(修身课上)都有谁?(魏校长、周恩来、其他同学)主要人物是谁?(周恩来)

(2)请你来概括第一件事主要内容。周恩来对魏校长提问的回答,就是他立下的志向。(板书:立志)

小结:周恩来是主要人物,做了什么就是事件,用上“主要人物+事件”的方式就能既简洁又准确地概括。(板书:主要人物)

4、第二、第三件事写了什么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用刚才的办法,先找出发生的地点、出现的人物,接着用“主要人物+事件”的方式概括内容。组内交流,组长负责记录。

5、请组长上台展示,并概括第二、第三件事主要内容。(相机板书:耳闻、目睹、中华不振)

1)第二件事是周恩来听到伯父所说的“中华不振”感到疑惑不解。

“中华不振”是什么意思?(国家不够振兴,软弱无能,当时的中国人敢怒不敢言)

2)第三件事是周恩来亲眼看到,理解了“中华不振”

过渡:刚刚我们抓住了“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概括了每一件事的主要内容。那怎么概括整篇文章呢?不急,看看“交流平台”。

6、看,交给了我们哪些概括文章内容的好办法?(板书: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多件事、串联法)

7、串联前,我们要先理清这几件事的关系!(原因、结果)为了串联得更有条理,老师提供两个关联词(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你能用上其中一个,并抓住主要人物加事件,概括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吗?

过渡:是呀,因为周恩来耳闻目睹了“中华不振”,所以在新学期的一节修身课上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让我们走进这节修身课,来到任务二。

三、任务二:走进故事,品读人物内心

1、修身课上,魏校长提了一个问题,请你读“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2、其他同学们都是怎样回答的?(出示三句话)我们一起读一读,想想他们读书都为了谁?

3、面对魏校长的提问,周恩来是怎么做的?怎么回答的?(出示要求)请同学默读5-9段,找出描写周恩来动作、语言、神态的词句,体会他内心的情感,并在体会比较深的地方做批注。学生交流找到的词句,说说感悟。

4、魏校长第一次听到周恩来读书志向时,是什么反应?文中怎么描写的?请你读。(1)他为什么“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次”?  2)请你读好魏校长震惊的语气。

5、周恩来第二次回答时,你觉得是怎样地语气?

6、现在我就是魏校长,男生读小周恩来的话,女生读其他同学的回答。

7、其他同学读书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周恩来呢?(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为劳苦大众、为振兴中华)

8、小小年纪的周恩来竟有如此远大的抱负,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来赞一赞他吗?(相机板书)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会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用串联法概括多件事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且走进那节修身课,初步感悟到了少年周恩来的爱国情怀。下节课我们再继续走入课本,体会周恩来立下这样壮志的原因。

 

四、任务三:搜集资料,办名人小报

1、课后还有一个任务等着大家完成呢,请看任务三:搜集资料办名人小报。

2、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搜集和周恩来有关的资料,完成名人小报。

3、小报可以分为四个板块,一、生平介绍 二、少年时期的周恩来 三、革命岁月中的周恩来 四、担任新中国总理时的周恩来。要想了解少年时期的周恩来,老师推荐给大家一本书《大地的儿子》,同学们就可以用学到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去提炼,然后记录在学习单反面的小报上。

4、当然你们也可以发挥创意,设计小报的板块、色彩等等。期待下节课你们的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