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观看视频)刚刚我们看到的是宇航员在太空中拍摄的一段影像。你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地球?
2.课文是如何描写这番景象的?
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1)谁来说一说?
指名说,师相机点评。
(2)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3.这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的地球,作者想向我们介绍它的哪些方面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指题齐读:18.只有一个地球)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一)检查预习
1.我们先来开火车读一读文中的生词。
晶莹 裹着 摇篮 和蔼 资源
慷慨 贡献 滥用 基地 目睹
遨游 璀璨 矿产 恩赐 威胁
2.齐读生词。有没有通过预习仍没有弄懂或不清楚的词语?
预设:
(1)联系上下文理解“滥用”:没有节制地过度地使用。
(2)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可用于形容礼花、华灯等)
3.接着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小组学习
1.出示学习任务一,指名读。
2.全班交流。
(1)汇报句式:我找到的关键词/句是( )
它讲的是( )
( )自然段是围绕这个关键词/句写的。
(2)根据交流内容板书:美丽渺小
资源有限
无法移居
保护地球
(3)你是从哪句话看出地球的渺小的?(生读文中句子)
【补充出示图片:太阳系中看地球;宇宙中看地球】
出示: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齐读 )
3.总结:美丽的地球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它提供给人类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地球被(过度开发会造成破坏),这时,人类是(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的)。所以,我们(要保护好地球)。
这就是本文的主要内容。作者通过这些内容想告诉我们什么呢?(只有一个地球)
4.再来读一读课题,作者在强调什么?
(地球的不可替代,是人类唯一的家园,无比重要。)
过渡:在茫茫的宇宙中有数不清的星球,适合人类居住的真的只有一个地球吗?作者在文中也提出了同样的疑问,让我们来看课文的5—7自然段。
三、研读课文第三部分,体会“无法移居”
1.出示5—7自然段,指名分段读。
(1)作者的疑问在哪里?指名读问句: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2)作者回答我们了吗?
(3)文中,作者先提出问题,引起我们思考,再回答这个问题,以强调这一部分的内容。这里用到的修辞手法就是“设问”。(板书:设问)
2.出示6、7自然段,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么回答的。
出示学习任务二:
3.组织交流,相机点拨。
(1)预设:用了2种方法来说明,一是证明的方法,二是提出设想。
(2)过渡:先来看作者是如何“证明”无法移居的。
(3)出示第6小节。
①去掉“至少”对比读,体会“至少”的含义和作用。
科学家已经证明,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四十万亿千米的范围内……
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四十万亿千米的范围内……
师:“至少”强调了什么?
这个词说明“四十万亿千米”是目前的研究成果可以确定的范围,在这个范围之外的情况,还不能确定。这是能够证明的最大范围。
②出示资料:作比较理解“四十万亿千米”的范围大小,以目前飞船的速度来估计,四十万亿千米大约需要航行7万年的时间,光以30万千米每秒的速度要跑4.2年。
③小结: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如此广大的宇宙空间里已证实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所以作者强调,(引读)“人类不能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4)过渡:科学家已经证明,移居别的星球是指望不上了,于是,科学家们又提出了别的设想,例如在火星或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
①对于这个设想,我们来看一段资料:美国的“月球基地”设想
②出示资料,自由读,你获得了什么信息?能得出什么结论?
预设:能看出“月球基地”计划时间长,费用高,消耗大,目前只能是一个设想,一个美好的愿望。
(5)“再说”这一句,让你有什么感想?
(6)小结:所以,我们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四、课堂总结
当宇航员在太空中看地球时发出由衷地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他为什么说地球容易破碎呢,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