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李银芬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李银芬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文涵

    扶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董昕

    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贵香

    元上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李玥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柯烨

    桃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马晓奕

    徐舍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毛旭芝

    和桥二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苗书瑜

    新庄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史旦萍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唐瑛

    万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琦

    丁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永美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烨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宇桥

    万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越

    范道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许静逸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应学萍

    丁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轲

    万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文蕴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盼(第一课时)

作者:许静逸  日期: 2024-04-08  点击:

一、揭示主题,学习1、2小节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出示课题)

通过预习,你知道文中的“我”盼什么吗?

预设:盼下雨、盼穿新雨衣

2.“我”为什么这么盼穿雨衣?请快速浏览课文,找找相关句子。(出示相关的句段。)评价正音

3.你见过斗篷吗?指名说。出示相关的图片。

瞧,这就是最初的斗篷雨衣——蓑衣,这是后来的斗篷雨衣。

4.出示带袖子雨衣,借机介绍时代背景:这篇文章是作者铁凝1980年发表的,距离今天将近40年了。这样的一件透明的、带袖子的雨衣在当时很与众不同,所以我格外喜欢。

5.借机出示词语:斗篷  袖子。我们一起读读这两个词语,记住雨衣的样子。   提醒“篷”后鼻音

6.你能读读这段文字,读出“我”对雨衣的喜欢之情吗?指名读1、2小节。教师评价

 

二、理清课文脉络,了解围绕中心写了哪几件事例

1.过渡:有了新雨衣就有了期盼,作家通过哪些事情写出了小姑娘内心的“盼”?

2.请大家拿出预习单,和同桌交流,互相补充。

出示: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通过哪些事情来写“盼”的?

3.指名小组全班汇报交流(投影讲解)

导入:谁愿意上台分享一下你和同桌交流的内容?

指名投影介绍,结合投影全班交流:。

1)引发讨论补充:对于他说的事件,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吗?

              谁还有要补充的吗?

2)预设:

盼下雨:哪一小节写的这个内容?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概括这部分内容?——盼下雨

盼出门:这一部分非常详细,用了11个小节来写(5到15小节)这一部分用了什么形式来写?(对话)能不能用一个词语凝练这部分内容?——盼出门。请名写下板贴。

盼雨停:盼出门成功了吗?那我又盼望什么?——盼雨停。请名写下板贴预设:如果学生不能发现“盼变天”——我们再来看看,在盼下雨之前“我”盼什么?读读第3小节第一句。用一个词语概括就是——盼变天。请名写下板贴

盼雨再下17小节写了什么?雨已经停了,我盼望——雨明天再下。用一个词语概括就是——盼雨再下。请名写下板贴

3)理清事件:盼变天——盼下雨——盼出门——盼雨停——盼雨再下。

4.结合课件小结:看,课文围绕“盼”这一个中心,选择了“盼变天——盼下雨——盼出门——盼雨停——盼雨再下”这几件事情具体来写,盼的内容变得更加立体、更加丰富了。

 

找出写心理活动的句子

过渡:让我们继续走进文本去感受雷蕾内心丰富的情感。

1.同学读一读自学要求。出示要求: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盼”这一心理活动,请找一找,并勾画出来。

2)同桌交流找到的句子。

2.指名朗读相关句子,纠正字音,指导读流利。

导入:同学们读得很仔细,请选择一处读给大家听听。

预设:嘟囔——你能再学学怎样嘟囔吗?

——“瞟”这个字音你读得很准。

(不熟练的地方再找学生读,指导读通顺。)

小结:同学们默读时很细心,朗读比较流利,让我们初步感受到了蕾蕾的心理变化。

3.作家对蕾蕾“盼”的心理描写有很多精彩之处,请选出你认为写得生动的两处,想想这样写的好处,和同桌说一说。

教师行间巡视,关注比较好的孩子,简单交流。

 

 

四、学习“盼变天”部分,感悟体会(第3小节)

1.过渡:**同学在阅读时能发现文字背后的奥秘,是因为能够换位思考,我也喜欢用这个方法读书下面我把这个方法分享给大家:

2.介绍方法:阅读时可以问问自己。出示:

假如我是作者,我想告诉读者什么?我是怎样写的?

换位思考,可以帮助我们体会到作者是怎么表达的,感悟会更深刻。3.出示第三小节:我们就用这个方法阅读“盼变天”部分。读这段话

时,带着这两个问题阅读,相信大家会有更深的感悟。

学生默读批注。

3.采访交流、感悟语言

采访一学生:你想和我们分享哪句话?

1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衣柜里。

A——假如你是作者——你想告诉读者什么?

追问:你表面写雨衣安安静静,其实想表达自己内心——?(不平静)

还有谁聚焦这句话?    指名补充。你是怎样写的?

B——为什么用两个“安安静静”?您又为什么用两个“躺”?

“安安静静”和“躺”,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写出了我的着急;——哦,原来你在修辞上用了心思;     

两个“安安静静”和“躺”,反衬出“我”——内心的着急,强调了我的急迫和无奈。——原来词语的重复中也深有奥妙。

小结:这一句无一个“盼”字,却字字暗含“盼”,写法真是巧妙!值得我们学习。

C——指导朗读:你能通过朗读把你的理解读出来吗?

过渡:再来看看,这一段还有没有描写“盼”的心理描写?

2每天放学的路上我都这样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总是“晴”呢?

——作家你好,这句话你想告诉读者什么?

——你是怎样写的?

追问:你为什么用两个问句?你想表达什么样的心理?

A——反问句更能引起读者思考,“我”对下雨的热切盼望也就跃然纸上。

B——此时,我的内心是复杂的,有——着急,有——担忧,有——抱怨,有——无奈,多么生动啊。

小结:读着这两个问句,你仿佛看到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天真无邪、可爱有趣)她的担忧、抱怨,其实是——内心对盼变天、盼下雨的渴盼。

C——指导朗读:大家说得真好,谁能通过朗读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

4.让我们带着理解一起读读这段话——全班朗读第3小节。

小结:从这些生动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感受蕾蕾丰富又真实的心理活动变化。这就是语言文字的魅力。

5.总结: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盼变天”部分,和作者来了个心灵对话。下节课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深入探究,感受作者的心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