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李银芬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李银芬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文涵

    扶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董昕

    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贵香

    元上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李玥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柯烨

    桃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马晓奕

    徐舍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毛旭芝

    和桥二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苗书瑜

    新庄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史旦萍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唐瑛

    万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琦

    丁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永美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烨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宇桥

    万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越

    范道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许静逸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应学萍

    丁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轲

    万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文蕴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狼牙山五壮士(第一课时)

作者:许静逸  日期: 2024-04-08  点击: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图)这是河北易县的狼牙山,峰峦叠翠,奇峰林立。两千多年前,燕国太子丹曾在这里送别了壮士荆轲,唱出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壮歌。抗日战争期间五位八路军战士又在这里写下了更为壮丽的诗,他们就是---狼牙山五壮士。(齐读课文,读一读)

2.你觉得什么样的人会被称为“壮士”?(生说)

二、初读课文,概括课文

1.这五位八路军战士为什么被称为壮士呢?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谈谈你的理解。

总结:你们对狼牙山五壮士有了自己独到的认识。

2.请大家再次浏览课文,并且像这样用四字小标题的形式理清课文脉络。

接受任务--(   )--(   )--(    )--英勇跳崖

三、品读课文,体会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形象

(一)第一自然段:接受任务

1.请你们读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这是一个怎样的任务?(艰巨)谈谈你的理解.

预设:

1)这是个危险的任务,从“集中兵力”、“ 大举进犯”等词可以体会出来。

2)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从“一个多月”中可以体会出来。

2.师补充: 1941年8月,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调集7万余人的兵力,对晋察冀边区进行了毁灭性“大扫荡”。 9月25日,日伪军约3500余人围攻狼牙山地区,企图歼灭该地区的八路军和地方党政机关。他们有3500多人,我们一个连只有100多人,还要负责转移众多手无寸铁、老弱病残的老百姓,而掩护他们的任务只能放六班这5个战士身上,任务十分艰巨。

总结:尽管众寡悬殊,任务如此艰巨,但是六班的五位战士勇敢地接受了任务,这就是“壮士”。

(二)第二自然段:痛击敌人

1.下面,就让我们再来细细品味一下那惊心动魄、气壮山河的战斗画面。

2.请你们自己读读“痛击敌人的画面”,看看哪些语句能够让你感受到他们是在痛击敌人的?可以画下来,想一想。

预设1: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

应答:是的,他们是共同行动的小群体。作者通过群像描写突出了他们的英勇。请你再读读。

预设2: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总结:是的,虽然只有五个人,战斗力却非常强。

预设3:狠狠地打、喷不完他满腔的怒火、浑身的力气……

你能总结一下马宝玉打敌人的特点吗?再读读这一句, 把他打敌人的特点读出来。

还有四位战士他们打敌人有什么样的特点呢?你来说说葛振林,你来读。

随机总结五位展示打敌人的特点:马宝玉(沉着)葛振林(猛)宋学义(稳)胡德林和胡福才(紧张)指导朗读。

下面,大家把这一小段练习读一读,读出他们不同的特点。

(五位学生展示朗读)

总结:同样是痛打敌人,但是他们各不相同。他们五个人组合起来又形成了一个整体的壮烈战斗画面,让读者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就是连点成面的表达效果。(板书:连点成面)

3.揭示点面结合的写法

大家看,在这一自然段中,作者既关注了五位战士战斗的整体性。(手指课件)又写出了他们的个体差异性。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遥远的战斗场面,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点面结合。

(板书:点面结合)

4.合作朗读:男生读整体的战斗画面,四个小组分别读四个战士的战斗画面,女生读战斗结果。

5.总结:虽然,他们只有5个人,但是他们一起痛击敌人的画面是那样壮烈。真不愧是:狼牙山五壮士。(再读课题)

(三)第三自然段:引上绝路

1.让我们跟着他们的任务,继续品读下一个画面。(手指板书)

谁来读读第三段。

2.点红“绝路”。什么是绝路?(你能联系课文跟我们说说什么是绝路吗?课文中是怎么写的?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主力,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三面是悬崖绝壁,还有一面是?(敌人)这就是绝路,他们把敌人引上了绝路,其实自己也走上了绝路。

3.可是,课文中明明写到,有一条可以活下去的道路,手指屏幕,他们为什么不走呢?他们是怎么想的呢?(走生路的结他们可以暂时安全,但是敌人会追上来)走死路的结果是(他们走上了绝路,他们很危险,但是大部分安全了。)

4.为了大部队和人民群众的安危,他们毅然走上了绝路。

出示: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指导朗读:扣住“斩钉截铁”

点评:“对,没有徘徊,没有犹豫,没有害怕,这你读出了他的‘斩钉截铁’。”

”字掷地有声,铿锵有力!

“你没有读出他的斩钉截铁,再读!”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读读(生齐读)

5.小结:在生与死的抉择中,为了群众和连队的安全,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绝路,这是何等的英雄气概,真不愧是狼牙山五壮士。(再读课题)

(四)第四自然段:峰顶歼敌

1.五位壮士把敌人引上了绝路,此时真的是弹尽粮绝了。

2.指读“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3.你听出了什么?

预设:

1)“砸”可以看出(对于敌人的仇恨)

2)石头像冰雹一样,说明了数量多,速度快,写出了战士们的英勇顽强,决心与敌人拼到底。

4.补充资料(图配文字)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日本侵华期间,被打死打伤中国人达2100余万人,1000余万人被残害致死。仅南京,6个星期内,就杀死了30万人。 日本侵略者在我们东北建立了一个“731”细菌部队,用中国人做实验,向人体内注射鼠疫,手段极其惨忍。1941年起,日寇在共产党根据地实行“三光”政策——杀光、烧光、抢光,被杀害中国人不计其数。

5.指导朗读: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段文字

6.提示:数一数,这两段文字几次写到了手榴弹?(四处)

再仔细读读课文,从这最后一颗手榴弹,你读到了什么?(班长的机智)

总结:六班的战士有勇也有谋啊!这就是真正的壮士!(齐读课题)

(五)五至九自然段: 英勇跳崖

1.教师范读

出示: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追问:联系全文想一想,眺望时,他们心里怎么想,回头望时,他们心里想?)

2.胜利的喜悦,课文第三段已经说他们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为什么这里又说露出了胜利的喜悦?(原来是暂时的,后面是彻底胜利)

3.继续往后读课文(个别读)

4.点红:“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一句,标红的短语和句子能删掉吗?这些词句写出了什么?(五壮士的视死如归、慷慨就义)

5.总结:即便是跳崖,即便是面临死亡,他们也义无反顾,因为他们认为这是完成任务的一部分。为了群众和部队的安全彻底的转移,他们选择了有尊严有气节地牺牲。“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不愧是“狼牙山五壮士”。

6.教师引读

四、全文总结

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去还。这五位壮士每一个人都血肉丰满、呼之欲出,他们凝聚在一起的豪情壮志给我们留下了震撼人心的印象。 狼牙山留下了五位壮士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声音。这声音一直在中国人民心中回响。

    像《狼牙山五壮士》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课后大家还可以再去读读相关的故事。本周的班会课,我们来开一个英雄人物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