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李银芬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李银芬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文涵

    扶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董昕

    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贵香

    元上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李玥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柯烨

    桃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马晓奕

    徐舍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毛旭芝

    和桥二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苗书瑜

    新庄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史旦萍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唐瑛

    万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琦

    丁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永美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烨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宇桥

    万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越

    范道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许静逸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应学萍

    丁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轲

    万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文蕴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精卫填海》

作者:蒋贵香  日期: 2024-04-07  点击:

【教学目标】

1..认识“帝、曰”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少”,会写“帝、曰”等5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

4.能和同学交流精卫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复习揭题。

1)教师提问: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三年级时学过的课文《司马光》《守株待兔》吗?谁来背一背?

2)提示课题:今天我们不读历史人物故事和寓言故事,一起来读一篇神话故事《精卫填海》。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认识文体。

1)出示课文《司马光》《守株待兔》《精卫填海》。

课件出示: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精卫填海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2)引导:你们发现这三篇课文有什么共同特点?(都是文言文,小古文;短小,语言精练,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3)提问:阅读文言文,你有什么好方法?


板块二 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导读准字音。

1)指导读准多音字“少”。

课件出示:

少女 少年 年少 少将 少爷 少数 很少 多少 少量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2)指导识记“溺”。

①提示:“溺”读nì,是鼻音。

②怎么记住这个字?

用加一加的方法记:氵+弱=溺;

 引导:“溺” 是什么意思?可以组哪些词?(意思是“溺水,淹没”。组词:沉溺、溺爱)

3)比较“曰”和“日”。“曰”读yuē,不要读成rì;“曰”比“日”的字形扁一些。

3.指导读好停顿。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

2)提问:除了根据标点形成自然停顿,句子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作适当的停顿?

例如:溺/而不返。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3)学生练习朗读:指名读,小组比赛读,全班齐读。


板块三 理解内容,明白大意

1.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课文。

1)引导:请自由读课文,结合注释,想想课文的意思。

2)自读检测。

课件出示: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①提问:“炎帝”“少女”分别是谁?“之”“曰”是什么意思?

②引导交流:谁能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

课件出示: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③提问:“溺”“故”“精卫”“堙”分别是什么意思?

④引导:你明白这一句话的意思吗?同桌之间先交流。

⑤指名学生交流。

⑥指导理解:

观察插图:精卫鸟在干什么?(精卫鸟振翅高飞,衔着西山的树枝和石子去填塞东海,想把东海填平)

想象情景:“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这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

学生表演:你能把自己当成精卫,演一演吗?

2.指名连起来说说课文大意。

预设: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女娃到东海去游泳,不幸在海里溺水而亡,再也回不来了,于是她化作了一只名叫“精卫”的小鸟。精卫常常衔着西山的树枝和石子来填塞东海,想把东海填平。


板块四 发挥想象,讲述故事

1.想象精卫填海的情景。

1)引导:精卫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相机出示: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2)引导学生想象:从“常”字中,你能想象到怎样的情景?

3)教师创设情境,学生读句子。

当刮起狂风,海面上波浪滔天的时候,精卫——(学生读: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当暴雨倾盆,四周一片漆黑的时候,精卫——(学生读句子)

当大雪纷飞,大地上寒风刺骨的时候,精卫——(学生读句子)

4)引导学生想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精卫在浩瀚无边的大海上飞翔着,她不断地用树枝和石子填塞东海。虽然遇到了重重困难,但阻挡不了精卫填海的行为!

5)小组交流:说说精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想对它说点什么。

预设:你坚毅而执着,毫不畏惧!

6)教师小结:坚毅、执着的精卫永远印在每一个读者的脑海里,想起她就能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战胜大海的强烈愿望。

2.借助注释讲述故事。

1)默看注释,思考:你从注释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哪些可以用来帮助自己讲述故事?

2)尝试把注释变成自己的语言。

预设:传说中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炎帝,他有一个小女儿,叫女娃。精卫长得像乌鸦,不过比乌鸦漂亮多了,红色的脚,白色的嘴,头上还有好看的花纹。

3.借助插图,讲述故事。

1)出示插图,观察:大海是什么样子?大海会变化吗?精卫的动作是怎样的?她飞翔的姿态又是怎样的?想象:女娃不幸被东海吞噬,她会怎么想?精卫把树枝、石子投进东海后,海面有什么变化?

2)把自己观察到的、想象到的说一说。

4.同桌互相讲故事,听后评一评:故事的内容讲清楚了吗?


板块五 梳理故事,背诵课文

1.再读课文,梳理脉络。

1)课文中的哪些语句直接写了“精卫填海”?相机板书“衔”“堙”。

2)其他语句写了什么?相机板书“曰”“游”“溺”“为”。

3)师生共同梳理故事脉络。相机板书:介绍女娃——化身精卫——衔木石填海。

2.依托支架,背诵课文。

1)学生根据上一个环节梳理出的关键词和故事脉络,尝试背诵课文。

2)小组竞赛背课文。四人为一组,比一比谁背得正确又流利。


板块六 指导书写,指导积累

1.指导写字。

1)认真观察“溺、衔”两个字,说一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教师范写“溺”,提示:“弱小”的“弱”加上偏旁三点水就是“溺水”的“溺”;注意写好右边的“弱”。

教师范写“衔”字,提示:左中右三个部件所占的位置基本相等,互相依傍,写紧凑一些。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认真观察“帝、曰、返”3个字,说一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教师范写,提示书写要点:“曰”,写得扁一点。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评价反馈。

2.课后作业:把神话故事《精卫填海》讲给家长听,再请家长说说精卫给他(她)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板书设计】

13 精卫填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