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时目标】
1.认识“劈、浊”等3个生字,会写“睁、翻”等7个字,会写“睁眼、黑乎乎”等7个词语。
2.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课文第1~3自然段中神奇的地方。
3.能交流对盘古的感受。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 朗读词语,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
八仙过海 嫦娥奔月 牛郎织女 精卫填海 愚公移山
女娲补天 开天辟地 夸父逐日 大禹治水
(1)齐读词语,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这些词语都与神话故事有关)
(2)引导交流:你读过其中的哪些神话故事?给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哪一位?
(3)单元导入:今天,我们走进神话故事单元——课件出示导语页,学生齐读“神话,永久的魅力,人类童年时代飞腾的幻想”。
2.揭示课题,质疑思考。
(1)导入: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神话故事中的人物——盘古,阅读他开天地的故事。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提问:“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阅读时要思考,要提出自己的问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预设:盘古是谁?他为什么要开天地?他是怎样开天地的?结果怎样?)
板块二 初读课文,初识神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读课题时自己及同学提出的问题。用“____”画出难读或难懂的词语。
2.识记生字。
(1)指名认读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提示:浊,读zhuó ,不读zuó。
(2)指导识记。
①通过形近字比较识记“劈”:“劈”与哪几个字很像?
相机组词加以区别:劈(劈开)——辟(开辟) 僻(偏僻) 噼(噼噼啪啪) 霹(霹雳)
②联系旧知识记“肢”:之前,我们学过带有月字旁的字“脾、股、腹、胳、膊”等,还记得它们表示的是什么吗?今天学习的“肢”字,表示的是身体的哪个部位?
③同偏旁识记“躯”:你知道哪些偏旁是“身”的字?相机出示:射、躲、躯。
|
课件出示:
(1)梳理学生质疑时提出的问题,提问:盘古为什么要开天地?盘古是怎样开天地的?盘古开天地的结果是怎样的?
(2)把盘古开天地的起因、经过、结果连起来说一说。
|
板块三 读中想象,感受神奇
课件出示: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要求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展开想象。
(2)引导交流:你好像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说说你认为神奇的地方。
(3)相机指导理解词语“混沌”。
①观察课文中的第一幅插图,提问:“混沌”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
②课件出示晴朗、辽阔的天地图。提问:图中的天和地是什么样子的?你见过“混沌”的宇宙吗?有什么感觉?
(4)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这一个自然段。
2.学习第2~3自然段。
(1)默读第2~3自然段,找出你认为神奇的地方;再一边大声朗读,一边想象画面。
(2)引导学生交流。
①预设1:
a.在这两个自然段中,你找到了神奇的地方吗?请读出相关的句子。
b.出示句子1: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只听咔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
c.提问: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神奇了呢?(例如:“翻身坐”是普通的行为,带来的变化是像个“大鸡蛋”的宇宙“裂开了一条缝”,这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神奇事情)
②预设2:
a.指名朗读体现神奇的句子。
b.出示句子2:巨人见身边有一把斧头,就拿起斧头,对着眼前的黑暗劈过去,只听见一声巨响,“大鸡蛋”碎了。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c.提问:你认为神奇的理由是什么?(例如:盘古用斧头一劈,带来的变化是天和地分开,宇宙第一次出现天和地,盘古真是力大无比)
③引导体会近义词、反义词表达的精妙。
a.出示句子: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b.这句话中藏着几对反义词和近义词,找一找。
c.“轻而清”与“重而浊”能互相调换位置吗?为什么?
d. 你见过“清”的什么?“浊”的什么?相机理解“清”的意思是纯净透明,没有混杂的东西;“浊”的意思是水、空气等含杂质,不清洁,不干净。
e.比较句子,你体会到什么?(天和地形成的过程非常神奇)
课件出示:
轻而清的东西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浑浊的东西下降,变成了地。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f.再读,读出对天和地初步形成的好奇、惊喜。
④预设3:
a.指名读找出的体现神奇的句子。
b.课件相机出示句子3:天和地分开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
c.学生说出自己认为神奇的理由。(例如:盘古的身体与天地一起长,很神奇;盘古顶天立地,形象高大,很神奇)
d.引导展开想象,感受盘古雄伟、高大、勇于开创的形象。
提问引导:天和地分开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想一想,一年过去了,天升高365丈,地呢?盘古呢?十年过去了,天升高3650丈,地呢?盘古呢?一百年过去了,天升高36500丈,地呢?盘古呢?盘古的身体能这样变化,真是太神奇了!这时的盘古,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顶天立地、高大、勇于开创等)
(3)师生合作朗读:教师朗读写盘古行为的句子,学生朗读写宇宙变化的句子。
板块四 指导书写,指导积累
1.指导学生写字。
(1)认真观察“睁、翻、斧、劈、缓、浊、丈”7个字,说一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2)教师范写,提示书写要点:“翻”,左右两部分要写紧凑;“缓”,右边的第一横比第二横短,右边不要错写成“爱”。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评价反馈。
2.抄写词语:黑乎乎、翻身、缓缓、上升、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