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李银芬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李银芬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文涵

    扶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董昕

    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贵香

    元上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李玥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柯烨

    桃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马晓奕

    徐舍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毛旭芝

    和桥二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苗书瑜

    新庄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史旦萍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唐瑛

    万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琦

    丁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永美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烨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宇桥

    万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越

    范道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许静逸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应学萍

    丁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轲

    万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文蕴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观潮》第二课时

作者:蒋贵香  日期: 2024-04-07  点击: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2.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

3.读诗歌《浪淘沙》(其七),能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读词语。

课件出示:

昂首东望 人声鼎沸 横贯江面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漫天卷地

1)指名读词语。

2)齐读词语。

3)根据词语想象画面。钱塘江大潮来啦!读了这些词语想象一下,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

2.说画面。

1)指名交流。

2)过渡:课文又是怎样具体描述钱塘江大潮的呢?

板块二 想象画面,感受奇观

1.聚焦潮来时,感受潮之奇

1)引导发现描写顺序。

自由读课文,思考:潮是怎样过来的?请圈出表示方位变化的词。

填空。

课件出示:

午后一点左右,( 从远处 )传来隆隆的响声。过了一会儿,( 水天相接的地方 )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 很快地移来 ),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 ),白浪形成一堵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 ),犹如万马奔腾,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

交流:作者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小结:作者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把潮来时的雄伟壮观景象展现在了我们面前。(板书:远——近)

2)教师范读课文第34自然段,学生边听边画出印象深刻的语句。

3自由读课文第34自然段,边读边想象: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语文要素

 
 


4)品读重点语句,倾听声音。

课件出示: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要被震得颤动起来。

联系生活经验想象。你听过闷雷声吗?潮来时首先传来的声音就好像闷雷滚动。

理解山崩地裂,想象声势。

课件播放音频:潮来时的声音。

指导朗读:想象大潮的声音,读出大潮的气势非凡、雄伟壮观。(指名读——齐读)

5)品读重点语句,观察样子。

课件出示:

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①“一条白线指的是什么?(浪潮)

读句子,想象画面:浪潮是怎样变化的? 你从中感受到什么?(指名交流)

引导: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是怎样的情景?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是怎样的情景?

观看视频。

出示钱塘江大潮的视频。

指导朗读:想象大潮的样子,读出大潮由远及近的变化。(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6)小结:课文从声音和样子两个方面来描写潮来时的景象。运用了比喻与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生动形象,让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板书:声音 样子)

2.学习潮去后,深化潮之奇

1)想画面:自由读第5自然段,圈画描写潮去后的词句,想象潮头西去的情景。(指名读,课件出示第5自然段)

2)说画面:余波漫天卷地是怎样的画面?江面风号浪吼是怎样的情景?

3)指导朗读:想象潮去后的画面,读出气势。

4)感受:潮来前、潮去后出现两次平静,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吗?

板块三 借助诗歌,感受奇观

1.读《浪淘沙》(其七),想象画面。[课件出示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七)]

1)自由读诗,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2)指名交流。

预设:写大潮涨落的壮观景象。写出了大潮之声,突出了潮来的气势;头高数丈写出了大潮之形,体现了大潮的壮观。

3)学生齐读全诗。

4)找出课文中与诗的内容相关的语句。

5)师生合作朗读。教师分行读诗,学生读课文中的相关句子。

2.搭支架,背诵第34自然段。

1)看关键词背诵。

3自然段:传来隆隆的响声江面风平浪静响声越来越大一条白线。

2)用填空的形式引导背诵。

那条白线__________。再近些,__________。浪潮越来越近,__________;那声音__________

3)全班一齐背诵。

板块四 内化语言,迁移运用

1.小组活动:我来做导游。

1)教师倡议:同学们,这么壮观的景象,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现在,我们来做一次小导游吧,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介绍给更多的人。

2)明确要求。

课件出示:

 “我来做导游活动建议:

●在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中,任选一部分介绍。

●介绍时可以用文中的语言,可以加入自己的感受或运用相关资料。

●介绍时语言要符合导游这一身份。

3)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2.仿照第34自然段的写法,写一种事物的变化过程。(课内指导,课后完成)

提示:按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的观察顺序,借助连接词写清变化过程,可以写这些事物变化的情景,如,月亮出现在天空中;蒲公英渐渐飞远;小猫听到动静……

【板书设计】

1 观 潮

image descri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