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时目标】
1.认识“盐、屹”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薄”,会写“潮、据”等15个字,会写“奇观、农历”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顺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想象潮来前的画面。
【教学过程】
板块一 看图诵诗,激趣导入
1.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题。
(1)出示单元篇章页,引导:观察图画,说说画面给你怎样的感受。
(2)引读诗句:滔滔江水,流长邈远;重重青山,若有若无。这便是——
学生齐读: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3)明确主题:这一单元的课文展示了大自然美丽多姿的画卷。我们学习时要边读边想象画面,去感受自然之美。
2.课题导入。
(1)课件出示诗句。
课件出示:
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王在晋《望江台》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刘禹锡《浪淘沙》(其七)
(2)学生齐读。猜一猜:这几句诗是写什么的?
(3)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课文《观潮》,跟随着作者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读“资料袋”,了解“潮”。
①出示课后“资料袋”,指名读。
②教师补充介绍:农历八月十六至十八日,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一条直线上,所以这天海水受到的引潮力最大。沿海一带常刮东南风,风向与潮水方向大体一致,助长了潮势。
板块二 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字词。
课件出示:
第一组:屹立 昂首
第二组:顿时 人声鼎沸 横贯江面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震动
第三组:霎时 余波
(1)指名认读词语,相机正音。“屹”读yì,“鼎、崩”是后鼻音,“震”是前鼻音。
(2)同桌交流,自主识记。
(3)重点指导。
动作演示:屹立、昂首。
归类识记:顿时、霎时。
看图识记:鼎、沸。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来?
(2)梳理写作顺序:说一说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学生交流,相机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
(3)梳理句子: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
指名读,相机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
(4)再读前面的三组词语:你有什么发现?(第一组写的是潮来前,第二组写的是潮来时,第三组写的是潮去后)
板块三 了解大潮,领略奇观
1.学习第1自然段。
(1)浏览课文: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2)指名说,相机理解词语:自古以来、天下奇观。(出示第1自然段)
(3)齐读。
(4)小结:这段话概括地介绍了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板书:天下奇观)
过渡:我们先来领略一下潮来前的奇观。
2.学习“潮来前”,领略“潮之奇”。
|
(2)说画面:指名交流印象深刻的画面。(宽阔的钱塘江、平静的江面、屹立的古塔、云雾中的小山、人山人海的海塘大堤)
(3)讲体会:读了描写观潮者的语句,你感受到什么?
(4)指导朗读:朗读这一部分,要想象钱塘江横卧眼前的情景,读出平静和期待,语速要缓慢,声音不要高。
(5)指名读,齐读。
板块四 观察比较,学写汉字
1.读字组词。
(1)课件出示课后田字格中的汉字。
(2)指名读。注意“堤”“阔”“滚”的读音。
2.观察字形,提醒学生注意易写错的字,如“顿”“逐”。
3.观察结构,分类指导书写。
(1)引导观察并分类。
课件出示:
左右结构:潮、据、堤、盼、滚、顿、渐、堵、犹 上下结构:崩、震、霎、余
半包围结构:阔、逐
(2)分类指导书写。
①教师分类范写,提示书写要点。“据、提、盼、滚、堵、犹”左窄右宽;“崩、震、霎”上扁下大,注意上下部分要写紧凑。
②学生临摹练习。
③互评再练习。
4.课堂小结。
5.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2)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