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李银芬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李银芬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文涵

    扶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董昕

    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贵香

    元上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李玥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柯烨

    桃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马晓奕

    徐舍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毛旭芝

    和桥二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苗书瑜

    新庄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史旦萍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唐瑛

    万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琦

    丁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永美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烨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宇桥

    万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越

    范道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许静逸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应学萍

    丁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轲

    万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文蕴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蜜蜂

作者:应学萍  日期: 2024-04-07  点击:

14.蜜蜂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能梳理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实验过程,感受法布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运用多种方式体会课文用词的精准。 教学重点: 

能梳理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实验过程。 教学难点: 

运用多种方式体会课文用词的精准。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 学生:完成先学小研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有关注过鲜花的开放,有没有注意过蜜蜂的飞舞,唐代诗人罗隐曾经为蜜蜂写下了这样的诗句“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法国的昆虫学家法布尔却做了一个实验来探索蜜蜂的奥秘,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课文14.《蜜蜂》。 二、新授 

 

 

 2 

()抓住文章思路,理清文章脉络。 

师:既然说是实验,肯定有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通过单元感受课和先学,你知道法布尔的实验目的是什么吗? 

生:实验目的是验证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出示并齐读PPT :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我想做这个实验。 

板书:飞  “回” 师:实验结论呢? 

生: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不是靠超强的记忆力,而是本能就师实验结论。 

出示并齐读PPT :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不是靠超强的记忆力,而是本能就师实验结论。 

板书:本能 

(二)细读感悟,经历探究。 

师:课文第一自然段讲的是实验目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讲的是结论,剩下的第二到第七自然段就是讲实验的过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做实验的。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每句话的意思,然后说说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生:放蜜蜂 

 

 3 

师:法布尔放蜜蜂他不是一般的放,但他究竟是怎样放的呢?仔细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法布尔放蜜蜂分了哪几个步骤,圈出关键的动词,然后想一想每一步的目的是什么?再次完善小研究。 

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PPT出示第二自然段,学生边说老师边圈出动词。 小节:法布尔把实验的过程写得多清楚啊,我们来一起把过程读一读。 

PPT只留下动词) 

小结:法布尔把放飞蜜蜂的过程抓动作写得特别清楚,同学们能根据这些关键的动词用自己的话把法布尔放飞蜜蜂的过程说一说吗?可以用上“先……再……然后……最后……”的句式哦。(学生先自己学着说过程,指明学生说过程,同桌互相说过程) 

(三)再思导疑,再激兴趣。 

师:通过先学,我们知道蜜蜂是会飞回来的,法布尔又是怎样记录蜜蜂飞回来的数量呢?默读第三至七自然段,再次完善小研究上的表格。

 

 5 

师:再次默读课文,看看法布尔在放飞蜜蜂和记录蜜蜂数量的过程中,哪些词语也表达得非常准确。找出有关的词语圈出来,并说一说理由。 

师:如果有了答案,请你在小组里跟同学交流交流,并做好在全班分享的准备。 

副板书:一些   左右   (数量大约  将近     (时间) 几乎   好像  大概  (猜想)    

生: 一些,左右,在第二自然段,写作者做实验时捉了一些蜜蜂,二十只左右,不需要精准到一定是几只。 

师:在记录飞回来的蜜蜂数量时,还用了哪些量词 生:两只   三只……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这里记录用的是准确的数字,这些准确的数字,说明法布尔和女儿做实验是非常认真的。 

小结:同样写蜜蜂的数量,在不同的实验阶段,作者写的也不一样,而且表达得都合情合理,体现了法布尔严谨的科学精神。 

大约  将近 

师:法布尔放蜜蜂的时间是将近两点钟,用词特别准确的是“将近”,因为放蜜蜂的时间不需要特别准确,我们的实验目的的蜜蜂回来了就行。 

 

 6 

在记录两只蜜蜂飞回来的时间上用了“大约三刻钟”,还包括采花粉的时间,同样的目的,我们只需要蜜蜂能回来就达到目的,时间长一点短一点是没有问题的。 

几乎   好像  大概 

师:刚才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我也关注了课文第二自然段第三、四句话“二十只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师:你认为那些词语用得精准? 生:几乎、好像、大概。 

师:是的,几乎、好像、大概这几个词所表达的都是作者的猜想,不一定是真实存在。 

小结:同学们,你们的发现真是太有意思了。这些词语表示数量的,表示时间的,表示猜想的,都是用了表示推测的词语,越是品味就越是感觉到法布尔把实验过程写得不仅清晰,而且词语表达特别精准, 

PPT出示文中表示推测的词语的句子。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品一品,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准。 师:老师今天也给同学们带来了课外片段,请你快速默读,体会文中的用词精准。 

 

 7 

恐龙大多以吃植物为主,也有专门食肉的霸王龙,它是陆地上非常凶猛的食肉恐龙。它的样子很像蜥蜴,大脑袋,短身子,牙齿十分锋利。  

恐龙在地球上生活了一亿多年。大约在6500万年以前,这种动物便神秘地消失了,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至今还是一个谜。 

师:你认为哪个词用得精准? 生:“大约”。 

师: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生:不可以,因为恐龙已经在很久以前就神秘地消失了,只是靠科学家们推测。 

小结: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遇到这样的词语要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师:法布尔不但是昆虫学家,还是非常有名的文学家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本P53页的资料袋。 

五、总结全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法布尔实验目的是飞回,实验过程是放飞,记回,实验结论是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靠的不是超强的记忆力,而是蜜蜂的本能,还品析了作者用词特别准确。 

六、布置作业 

 

 8 

阅读《昆虫记》,把你喜欢的部分划出来,做好跟同学分享的准备。  

 

七、板书设计:             14.蜜蜂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飞” (动作)                            (时间) 实验结论:  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