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李银芬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李银芬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文涵

    扶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董昕

    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贵香

    元上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李玥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柯烨

    桃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马晓奕

    徐舍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毛旭芝

    和桥二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苗书瑜

    新庄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史旦萍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唐瑛

    万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琦

    丁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永美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烨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宇桥

    万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越

    范道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许静逸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应学萍

    丁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轲

    万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文蕴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

作者:王琦  日期: 2023-04-23  点击: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 学 设 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域”“惯”“溅”“搜”等生字,理解“司空见惯”“见微知著”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3.研读文本,结合具体事例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发现三个事例的写作顺序以及与观点的证明关系。

教学过程


一、预学反馈

(一)字词闯关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15课,读题。读了课题,你有疑问吗?

学贵有疑,有了疑问,不断探索,你们也会有所发现。

2.文中有一些易读错的词语,你能读准吗?

1)出示第一组词语:

花圃   纬度   搜集         

     盐酸   石蕊试纸 

指名读。读得字正腔圆。一起读。

(2)出示第二组词语:

司空见惯    追根求源    无独有偶    不可思议    见微知著   锲而不舍

指名读。读得正确就一起读。

(这个字读锲,一起读一读。)

这些都是成语,平时读书时要多关注,多积累。

(3)出示第三组词语:

波义耳 英国著名化学家   魏格纳  德国气象学家

米歇尔逊  生物学家     阿瑟林斯基   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    华罗庚  中国数学家


“庚”是后鼻音,要读准。

俄裔美国,你理解吗?(阿瑟林斯基是取得美国国籍的俄国人)从这些人的身份可以知道他们都是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这些人都很了不起,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注意读出节奏。

(二)梳理文脉

1.这篇课文是一篇什么文章?(ppt出示:议论文)

1)学习议论文,你有什么好方法?(板贴:提出观点、印证观点、总结观点)

(指板贴)学习这一类文章,我们要弄明白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是怎样印证观点的,最后又是怎样总结观点的。这就是议论文的一般结构。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提出观点?(预设:1-2自然段。)有不同意见吗?你为什么把第二自然段放在提出观点部分?

哪几个自然段是印证观点?(预设:3-5自然段)

哪几个自然段是总结观点(预设6-7自然段)

2.出示一二自然段

这篇课文的观点是什么呢?(ppt标红观点)指名说。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观点。

课题就是作者想表述的观点,这一表述比较概括,抽象,不太好理解,第二自然段对观点作了进一步阐述。(ppt演示)

 

、弄清含义


1.自主学习一:

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圈画关键词,想一想“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是什么?

2.交流

1出示第二自然段。

预设:

学生可能会说: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的含义是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


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2)一百个指的是具体数量吗?那么一百个问号指的是什么呢?(标红“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

3)这些疑问是从哪里来的?(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的)板贴:问题、现象

4)“司空见惯”是什么意思呢?生活中哪些现象,你们已经司空见惯了?(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母鸡会下蛋等)我们的母语博大精深,这个成语还出自一个典故呢,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查一查。

5)“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看到事物发展的趋势”就是文中哪个成语的意思?出示:见微知著

6)许多人都没有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而那些在科学领域中有所建树的人,读——他们都善于读......

7)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找到真理,除了从常见现象中发现问题,还需要怎么做?(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

这正是不断探索的过程,这样才能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板贴:真理

那么,在这篇课文中,真理指的是什么呢?(科学发现,科学发明)

8)议论文的表达往往比较抽象,而这里用符号来表达,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更加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9)科普作家叶永烈用了几个短句,就精当准确地概括了找到真理的一般过程:(指板贴)从常见现象出发,不断发问,不断探索,进而找到真理,具体解释了观点的含义,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

出示第二自然段读。

 

三、探究事例

1.事例概括

1)真理真的是这样诞生的吗?出示:为了印证自己表述的观点,作者列举了哪几个事例呢?

取样展示(学生的预习概括)


2)这是咱们班两位同学对事例的概括,你更赞成谁的?说说理由。

波义耳发现植物酸碱反应并发明石蕊试纸

魏格纳通过观察地图提出“大陆漂移说”

阿瑟林斯基发现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

3)小结:(本文的观点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发现了什么真理应概括出来。)

概括事例要做到简洁,但也要注意表达的全面。2.表达顺序

2.这三个事例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能不能印证观点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选择哪一部分来读?(印证观点部分)

我们先看波义耳发的故事

谁来读一读学习要求?


小贴士:不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可以补充。

1)全班交流。

这个事例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能具体说一说吗?这个事例先写了什么?

这个事例先写了波义尔发现溅上盐酸的紫罗兰变红了。

从哪里到哪里写的是波义尔观察到了这一现象?你来读一读。那么,这一部分内容,我们可以简单概括为——板贴:观察现象。男生读一读这部分。

接下来写什么?

波义耳提出了很多问题。

波义尔提出了什么问题呢?请你读一读。这一部分我们可以用哪四个字概括?板贴: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之后呢?

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


进行许多实验的过程,正是波义尔——不断探索的过程,板贴:不断探索。

请女生读一读这两个部分。

最后写什么呢?板贴:找到真理。

波义尔找到了什么真理呢?

波义耳发现了——制成了——

多么了不起的发现、发明啊,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部分。

2)现在,我们清楚了,这个事例是按照(指板贴)生读——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不断探索—找到真理的顺序来写的。

3)对照第二自然段观点的表述,你有什么发现?(一致)

4)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样一致的表述:老师读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四个组分别读事例中相对应的部分。第一组读第一部分,以此类推。

5)小结:波义耳事例的表达顺序竟然与第2自然段观点含义的表述顺序如此一致,这正体现了议论文表达严密的逻辑性,其它两个事例又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我们下节课继续探究。

  

四、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生字)

我们一起字正腔圆地读一读这些生字。齐读。

有些生字笔顺容易写错,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学生说。

我想提醒大家注意“搜”的竖画要出头。

出示学生样本,某某等多位同学和你一样,也关注到了这个字。

我想提醒大家注意“惯”的笔顺,右边上面的部分,先写竖折,横折,竖,横,横画要出头。

出示学生样本,等多位同学关注到了这一笔画。

跟老师一起写写这两个字。

2.范写。

3.学生写习字册。

板书设计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提出观点    现象       问题      探索       真理

          印证观点      观察现象  提出问题  不断探索  找到真理  

总结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