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23、父亲、树林和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会认“黎、凝、畅”等5个生字,会写“朝、雾、蒙”等13个生字,会正确认读“父亲、童年、雾蒙蒙”等15个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和对比衬托的表达手法,主动积累喜欢的语言并会迁移运用。
3、 能根据课文内容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理解“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 读题激趣
1. 揭题。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读——(课题)请你们观察一下,这个课题和以前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什么不同啊?(有顿号,读的时候要有短短的停顿。)请人读。一起读。从课题看,请你猜猜课文可能会写些什么?那这篇课文到底写了什么内容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
过渡:打开课本翻到第94页。翻好以后坐端正听老师讲要求。
二、 读文识字,整体感知
1. 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读完以后想一想:课文围绕“父亲、树林和鸟”写了哪些内容?
2.学习字词。
(1)黎明 猎人 凝神静气
请人读。你把“凝”的后鼻音读准了,真不错,一起读。
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出示),女生读
“黎明时,所有的鸟都抖动着羽毛,要抖净露水和湿气。”从这句话中,你能知道黎明是什么时候吗?(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
(2)舒畅地呼吸 一瞬间
请人读。口齿清晰,字正腔圆。让我们学着他的样子读好这组词。齐读。
指“舒畅地呼吸”,这是一个表示动作的词语,我们一起来做一做。舒服吧?清晨,森林公园里空气清新,晨练的人们可以——;黎明时,林子里的鸟儿醒来了,它们抖动着翅膀—— 理解这个词的意思了吗?
“一瞬间”是什么意思?(形容时间极短,很快就过去了。)你能说说近义词吗?(一刹那 转眼间 一转眼 一溜烟)同一个意思原来可以有这么多不同的表达,我们的汉语就是这么丰富有趣。
(3)雾蒙蒙 茫茫然 热腾腾 喃喃着
请这一组同学开火车读。再请一组,从最后一个往前读。
你们发现这几个词的相同点了吗?(都是叠词,板书:叠词)
叠词有什么作用呢?看这两个句子。(请男、女生各读一句。)
清早,我推开窗户,外面有雾。
清早,我推开窗户,外面雾蒙蒙的。
有什么不同?你们觉得哪句更好?为什么?“雾蒙蒙”让我们感受到雾很大很浓。
读到“热腾腾”这个词,你会想到什么?(刚出锅的米饭、包子)
叠词能够让想表达的意思更生动形象。
读好这些短语,把一幅幅画面读到眼前来。
雾蒙蒙的树林 茫茫然地望着 热腾腾的羽毛
在这组词中,“雾”和“蒙”是要会写的生字。它们是什么结构?它们的上半边有什么特点(扁而宽),下半部分长一些。
先看“雾”字。上面“雨”字头,和天气有关,写的时候扁而宽;下面一个“务”,表示它的读音,写的时候,撇捺要像鸟的翅膀一样舒展些。
再来看“蒙”,你觉得“蒙”字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我们用一个手来蒙住眼睛,还看得见吗?拿掉了呢?秃宝盖下面的一横,就像蒙在眼睛上的手掌,拿掉了就蒙不住了。一起来写一写。
“蒙”:扁扁的草字头,宽宽的秃宝盖,短横不漏写,三撇间距匀,撇尖一直线,一捺不落地。
在习字册上分别描一个写一个。
把三组词语连起来读一遍。
3.讨论:课文围绕“父亲、树林和鸟”写了哪些内容?
结合学生的交流,板书:喜欢
课文哪句话直接告诉我们的?
出示课文第一段。师:文章开门见山,一上来就交代了他们之间的关系。读。
除了这个,课文还讲了什么?继续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概括并
板书:看 闻 听 忧
父亲通过看动静、闻气味,就知道林中有鸟,他还知道鸟什么时候爱唱歌,什么时候最容易受到伤害,这一些说明了什么?他对树林、鸟非常熟悉。板书:熟悉
父亲喜欢树林、鸟,和他熟悉树林、鸟儿,这两者之间有关系吗?(有,因为父亲最喜欢树林和鸟,所以才会对树林和鸟那么熟悉;所以,反过来也可以说,课文写父亲对树林和鸟那么熟悉,就是为了告诉我们他最喜欢树林和鸟)(再次出现第一自然段)所以,全文就是围绕这个中心句来写的,我们再来读一读。
小结: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这样一位知鸟爱鸟的父亲的呢?我们进一步来细读课文。
三、 品词析句,感悟语言
1. 默读课文,划出能体现父亲喜欢、熟悉树林和鸟的语句,说说你的理由。
2. 生自读思考批注。
3. 交流
预设:
(1)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林子里有不少鸟。”父亲喃喃着。
从“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看出父亲对眼前的情景很感兴趣。他通过看、闻就能判断林子里有鸟,说明他对鸟儿的习性非常熟悉。
点评并追问:你通过父亲的动作、语言,体会出他熟悉树林和鸟,很会思考。这句话中,还有哪里也能看出父亲对树林和鸟的熟悉?(引导:你有没有想过,父亲为什么要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呢?)
“幽深的雾蒙蒙的”说明当时树林里的环境朦朦胧胧的,看不清楚。在这样难以辨认的环境里父亲还能判断林子里有不少鸟,也能突出父亲对树林和鸟很熟悉。
师:连这个都能看出来,你真厉害!在这里,课文既直接写了父亲的动作语言,又写了周围的环境,这样,父亲爱鸟知鸟的形象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来,读出这样的感受。
继续交流。
(2)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说明父亲怕惊动了鸟,也能看出他对树林和鸟儿的爱护喜欢。
追问:说得好!“凝神静气 兀立”显蓝。
你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吗?你可以说,也可以模仿父亲的样子做一做。观察,评价:你觉得他模仿得对不对?(凝神静气:使精神凝聚,使心气平和。兀立:直立。)
教师评价。透过父亲的表情、动作,我们体会到了他爱鸟护鸟的心。如果把这两个表示神态和动作的修饰语去掉呢?
出示:我茫茫然地望着父亲。
只用一个修饰词呢?
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父亲。
再次出示原句。
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师:经过刚才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连用两个修饰语,可以生动具体地突显人物形象。)(板书:连用修饰语)。
来,再读一读,体会父亲对鸟儿的喜欢。
像这样连用两个修饰语来表达的句子,课文里还有吗?
课件随机补充另外两个句子。
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我只闻到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没有闻到什么鸟的气味。
1、2两句刚才已经讨论过了。自己读一读第三句,体会加点部分给你什么感受。
讨论:“浓浓的苦苦的”是写草木的气息,说明草木的气味很浓。
追问:写草木的气味很浓和父亲有什么关系呢?(在这样浓郁的草木气息中,父亲依然能辨认出鸟味,说明他对树林里的环境和鸟儿的习性都很熟悉。)
小结:和第一句连起来看,树林里的环境是——,还有着—— 的草木气息,可父亲依然能发现——,闻到——,他对树林是那么熟悉,对鸟儿是那么熟悉!
读读这三句话。(男生一句,女生一句,齐读一句)
说话练习:太阳升起来了,林子里的雾渐渐散了。你能学着课文中的方法,用一到两个修饰语来完成填空吗?同桌两个各选一句,互相说一说。
阳光照进( )的( )的树林,犹如一幅多彩的画。
看着一只只( )的( )的鸟儿,父亲也快活极了。
请同桌一起来交流,点评:真棒,我们又学到了新的本领。
(3)交流文中写父亲语言的句子,学生一一交流完后集中出示:
父亲指着一棵树的一根树枝对我说:“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
“还有鸟味。”父亲轻声说,他生怕惊动鸟。
“有。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羽毛焐得热腾腾的。
“黎明时,所有的鸟都抖动着羽毛,要抖净露水和湿气。
“每一个张开的喙都舒畅地呼吸着,深深地呼吸着。
“鸟要准备歌唱了。”
“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父亲说。
过了几天,父亲对我说:“鸟最快活的时刻,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容易被猎人打中。”
父亲说:“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
轻声读读这些语句,除了能体会父亲对树林、鸟儿的喜欢、熟悉,你还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1)当人物连着说几段话时,可以不用提示语,这样读起来更简洁。
(2)有的段落只用了前引号,没有后引号?(一般来说,前后引号要成对使用。但有一种特殊情况:如果连续几个自然段引用同一个人说的话,那么,每个自然段开头都用一个前引号,段尾不用后引号,直到最后一个自然段再用后引号。)
语言表达的学问多着呢!在阅读中多留心多思考,学问就会越来越多。下面。我们来合作读好这些对话。从第7自然段开始吧,你们只读写父亲的语句,其余的都由老师来读。要集中注意力,不能读错哦!
有没有发现,老师读的内容,是写谁的呢?(“我”)课文题目是《父亲、树林和鸟》,为什么要还写了这么多“我”的表现呢?这个问题,我们到下节课再来讨论。
四、 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品读课文,认识了一位喜欢自然,知鸟爱鸟的父亲,还学会了运用叠词和多个修饰语使语言更生动形象的表达方法。
五、 作业
1. 摘抄课后练习中的三个句子,并把它们读正确读流畅。
2. 拓展阅读《鸟语》,用心感受文中生动的语言,摘抄喜欢的语句。
板书设计:
父亲、树林和鸟
望 叠词
喜欢 闻
熟悉 听
忧 连用修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