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李银芬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李银芬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文涵

    扶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董昕

    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贵香

    元上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李玥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柯烨

    桃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马晓奕

    徐舍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毛旭芝

    和桥二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苗书瑜

    新庄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史旦萍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唐瑛

    万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琦

    丁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永美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烨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宇桥

    万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越

    范道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许静逸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应学萍

    丁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轲

    万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文蕴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三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语文园地

作者:陈文涵  日期: 2023-03-27  点击: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围绕如何在习作中用上平时积累的语言展开交流,增强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的意识。

2.了解问句作为文章开头的作用,学习用这种方法说一段话。

3.认识寻物启事的写法,能用正确的格式写一则寻物启事。

4.能正确书写笔画较少和笔画较多的字,把“止、露”等8个字写规范、写匀称。

5.熟读并记诵4个成语,知道它们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1.体会问句作为文章开头的作用,学习用这种方法说一段话。

2.学写寻物启事,注意内容和格式。

教学策略

1.语言运用

通过问题引入,交流讨论,互相评价,让学生有意识地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学习问句作为开头的写法,可引导学生对所学课文进行回顾,体会这一写法的妙处;再提供简单的话题,让学生进行迁移训练。

2.书写指导

先观察所给字例的特点,思考书写要点。然后教师范写,不同类型选择其一作为示范,重点讲解,加深学生印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1课时

课时目标

1.围绕如何在习作中用上平时积累的语言展开交流,增强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的意识。

2.了解问句作为文章开头的作用,学习用这种方法说一段话。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激趣导入,交流展示

1.激趣导入,直面交流平台。

1)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出示课件:画面中呈现以花瓣状描摹的四大板块标题,整体形成一座花园)

2)师:先来看看第一部分内容。(点击课件,进入第一板块“交流平台”)

2.积累运用,体会词语。

1)师:(出示词语“没精打采”)读文中的例句,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试着说说“没精打采”是什么意思。

课件出示

他没精打采地坐在那里,一句话也不说。

2)师:去掉“没精打采”,比较下面两个句子,说一说哪一句表达的效果更好,“没精打采”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课件出示

l 他没精打采地坐在那里,一句话也不说。

l 他坐在那里,一句话也不说。

3)师:我们还在哪里学过“没精打采”这个词?请同学们翻到课文《鹿角和鹿腿》,看看“没精打采”在文中的意思。

课件出示

就在他没精打采地准备离开的时候,忽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

4)试用“没精打采”造句。(课件出示练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照例句,学习迁移。

1)师:交流平台既有好词又有好句,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黑夜降临了,我们看见夜空中群星闪烁,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

2)师:慢慢读一读,说说这个句子哪些地方打动了你。

3)师:生动形象的好句子能给人以灵感,下面就有一句别人仿写的好句子。(出示课件)比较朗读下面两句话,找找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

课件出示

l 黑夜降临了,我们看见夜空中群星闪烁,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

l 清晨到来了,我们看见太阳从遥远的天边升起,就像一个刚刚点燃的火球。

4)师:第二句仿写得怎么样?(学生结合例句的精彩之处来谈)

5)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仿说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练一练,学运用。(课件出示练习题)

课件出示

给画横线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窃私语:(    

A.偷B.私下里

景色奇异:(    

A.不相同B.分开C.另外的D.特别的

振翅高飞:(    

A.摇动,挥动B.奋起,振作C.振动

l 理解下面的句子,填空。

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这句话写出了海底世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这句话突出了火烧云颜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组交流,生生互评。

1)教师总结要点: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要懂得将自己积累的好词、好句恰当地运用在写作中。

2)集中讨论。

师:说一说,自己在平时的作文中用到了哪些积累的词语,仿写了哪些句式?

3)全班展示,教师评价。

学生展示,教师从运用的词语是否合适,仿写的句式是否恰当这两方面进行点评。

4)组内讨论,互评后修正:分小组,仿照老师的示范,互相点评,并给出修改意见。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体会词语和句子好在哪里,再对比例句运用好词、仿写好句后的效果,体会迁移运用的好处;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写作,通过师评、生评,进一步修改,增强运用好词和仿写好句的意识。

板块二 感受问句,句段运用

1.出示板块标题,学习“词句段运用”。

2.重回课文,感受问句开头的作用。

1)师:大家还记得这句话吗?

课件出示

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

2)回忆这句话在课文中的作用。

师:这句话,出现在什么地方?有什么作用?(提示课文内容)

3)课件回顾。

课件出示

温习《海底世界》一课,我们知道“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是一个_______问句。这种问句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领会问句的妙处。

师:以疑问句作为文章的开头有什么好处?(更容易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好奇心;提示下文内容)

3.课件出示例句。

课件出示

你可知道,那座山上的石头有多么奇妙吗?

1)师:读了这句话,你知道接下来会读到石头的什么特点?(奇妙)

2)找近义词,说说“奇妙”的意思。

4.看图说话,语言模仿。

1)出示石头图片,进行观察。

2)师:说说石头的“奇妙”可以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

3)指名回答,学生依据“你可知道,那座山上的石头有多么奇妙吗”继续说一段话。

4)师点评,提出修改意见。

5.以问句开头,学写问句。

1)师:尽可能在问句中指出事物的特点,如:“你可知道,节日的大街有多热闹吗?”

2)同桌合作,任选一个事物,进行说话练习。

注意:对方是否围绕问句中出现的事物特点来介绍?

【设计意图】在课文回顾中,体会问句开头的作用,了解这种写法的好处。仿说段落时,抓住学生容易忽视的句子信息,将问句中提出的事物特点作为说话的要点,指明仿说的方向。

板块三  整理回顾,培养习惯

1.信息提取,综合整理。

1)师:在“交流平台”和“词句段运用”中,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好词、好句的妙用。赶紧将这一课收获的好词好句好段记录下来,和同桌比比看,看谁记得又多又好。

2)生拿出积累本,将发现的好词好句、仿说的段落写下来。

2.教师总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要做学习的有心人,在日常的阅读和课文学习中,将见到的好词好句好段及时积累下来,在写作文时,有意识地迁移运用。

【设计意图】信息提取,梳理总结,让学生注意积累,养成学习的好习惯。

2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寻物启事的写法,能用正确的格式写一则寻物启事。

2.能正确书写笔画较少和笔画较多的字,把“止、露”等8个字写规范、写匀称。

3.熟读并记诵4个成语,知道它们的意思。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情境导入,学写寻物启事

1.创设情境,吸引兴趣。

1)昨天放学时,办公室的刘老师在学校食堂丢失了一把粉色、有花瓣图案的太阳伞,现在很着急。请你帮她寻找一下吧!

2)小组交流,讨论最佳方法。

3)小组展示。

预设:可能出现的方案。

①去各个班级询问。

②请班主任老师将太阳伞图片及信息发布在各班班级群里。

③写一张寻物启事,张贴在校门口。

2.介绍寻物启事。

师:现在各种信息发布平台都很方便,但要尽快找到自己丢失的物品,并让捡到你物品的人联系到你,需要用到“寻物启事”。这儿就有几则小朋友写的寻物启事。

1)课件出示寻物启事。

课件出示

寻物启事

昨天下午放学后,我丢了一件外套。如有拾到者,请与我联系,非常感谢!

三年级(1)班李晓宇

5月20日

师: 看到这里,你觉得李晓宇能找回自己的外套吗?

预设1:我想帮他,但是如果捡到很多外套,我也不知道他丢的外套是什么样子的。

预设2:他也没说自己在哪里丢的。

师:看样子,写清楚丢失物品的外观特征和丢失的具体地点很重要。(板书:丢失物品、丢失时间、丢失地点)

2)师:还有一位同学也写了一则寻物启事。

课件出示

寻物启事

昨天下午放学后,我把一件蓝色外套落在了操场上。如有拾到者,请与我联系,非常感谢!

 师:这位同学能找回自己的外套吗?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发文者)

3)师:吸取了前面几位同学的经验,李晓宇终于改好了。

课件出示

寻物启事

昨天下午放学后,我把一件蓝色外套落在了操场上。如有拾到者,请与我联系,非常感谢!

三年级(1)班李晓宇

5月20日

师:看完李晓宇最终修改好的寻物启事后,你觉得他写得好在哪里?

4)(结合李晓宇的事例)小组同学交流写寻物启事时应注意的事项。

5)全班交流,教师总结。(课件出示注意事项)

课件出示

l 写明丢失物的名称、外观、规格、数量、品牌等。

l 注明丢失的原因、时间、具体地点。

l 交代清楚拾物者送还的具体方式,或注明发文者的详细地址、联络方式等。

l 寻物启事是求人协助寻找的,故除文中写些表示谢意的话外,如果物品重要或非常贵重的话,还可以写给予拾到者必要的酬金之类的话。

3.练习书写。

1)师:知道了怎么写寻物启事,事不宜迟,那现在就请“小雷锋们”赶紧帮刘老师找到她的太阳伞吧!写之前,老师还想提醒大家留心一下寻物启事的格式。(课件出示格式要求)

课件出示

l 标题“寻物启事”要写在第一行的正中间。

l 正文空两格再写。

l 落款靠右,要署上发文单位或个人的称呼姓名。

l 右下角要署上发文日期。

2)学生练写,注意书写格式,字迹工整。

3)师:先自己读一读,检查一下格式及错别字,然后和小组同学依据寻物启事的格式要求和内容注意事项交流批改。

4)全班展示,教师针对共同问题进行讲解、强调。

【设计意图】结合身边熟悉的人、事为例,设置真实的情境,学生会产生强烈的书写兴趣,在整堂课的学习中,能真正做到全身心地投入。引导学生结合三个不同的范例,自己去总结写寻物启事时应注意的事项,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使学生体会应用性文体格式规范、内容准确的特点。

板块二 观察要点,指导书写

1.联系寻物启事,引入书写提示。

教师过渡:我们选择其中写得完整、格式正确、书写整洁的一篇,推荐给刘老师,帮助她找到自己的太阳伞。刘老师可是一位书法爱好者,想要被她看上,一定得把字写得够好。我们一起走进书写提示,多学学把字写漂亮的妙招吧!

2.课件出示书写提示。

课件出示

l 笔画较少的字,要把笔画写开一些。

l 笔画较多的字,要把笔画写得短小些,缩小笔画间距。

3.师:观察课本上的8个字,说说你的发现。

4.学生自由回答。(“止、内、术、斗”都是独体字;“露、醒、慧、蘑”都是合体字)

5.教师范写“止”和“露”,强调书写规则。

“止”的笔顺是竖、短横、竖、横,笔画写开一点;“露”注意雨字头的变化,四点的间距写紧凑。

6.学生练习书写,落实书写规则,教师巡视指导。

7.展示评价,学生修改。

8.借助书写提示,将自己所写的寻物启事写得更美观。

【设计意图】“词句段运用”相联系,过渡自然。先出示书写提示,再给出字例,学生观察有方向,能找准要点。教师的范写为学生提供模仿的范例,写后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提高书写水平。

板块三 理解成语,完成积累

1.展示成果,引入新课。

1)师:你知道哪些成语?说给大家听听。(学生展示自己积累的成语)

2)教师纠正字音。

2.师:我们所熟知的成语一般是4个字,但也有一些其他字数的成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几个8字的成语。(课件出示成语)

课件出示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1)教师范读,强调易错字音。

2)学生练习朗读,读准字音。

3)同桌互读,互相纠正。

3.讨论、交流成语的意思。

1)小组讨论对成语的理解。

2)借助工具书,找准成语意思,进行验证。

3)全班交流展示。

4.选词填空,积累成语。

师:成语在生活中用处很多,但要用得准确并不那么简单,你能将上面4个成语填入下面的句子中吗?(课件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l 交朋友是很重要的,你周围的人什么样子你就容易变成什么样子,这就是(    )。

l 依我看来这事不用发愁,(    ),到时候自有对付的办法。

l 卧底警员都是抱着(    )的决心,深入犯罪组织内部探查。

l 任何事情不能别人说什么你就信什么,要知道(    )。

5.指导背诵。

1)教师说前半句,学生答后半句。

2)男女生合作朗读,练习背诵。

3)小组比赛背诵。

4)检查背诵。

总结:类似的成语还有很多,同学们可以在课下继续留心,积累下来;还可以阅读《成语故事大全》,试着了解成语背后的故事,丰富自己的知识。

【设计意图】成语的积累,不仅在于简单的机械记忆。在教学中通过讨论、查工具书,了解成语意义,在选词填空中,巩固对成语的理解,使学生学会积累成语,学会运用成语。

作业设计

对应课时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