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李银芬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李银芬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文涵

    扶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董昕

    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贵香

    元上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李玥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柯烨

    桃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马晓奕

    徐舍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毛旭芝

    和桥二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苗书瑜

    新庄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史旦萍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唐瑛

    万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琦

    丁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永美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烨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宇桥

    万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越

    范道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许静逸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应学萍

    丁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轲

    万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文蕴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纸的发明

作者:应学萍  日期: 2023-03-13  点击:
【教学目标】 
1.练习默读课文,了解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过程,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才智。 
2.通过思维导图,对比发现纸的优点,明白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的原因。 
3.聚焦段落,学习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在创设的情境中迁移运用。 
【教学重点】明白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的原因。 【教学难点】聚焦段落,学习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
在创设的情境中迁移运用。 【课前准备】学习单、板贴 【教学流程】 
一、导图梳理,复习导入 
1. 呈现思维导图,巩固梳理:纸在前两个时期的发明过程。

2.引导:从人们对纸的不断改进的过程中,你感受到什么? 3.人们每一次创造都是在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基础上再完善的,看来,造纸是一个长期积累和不断改进的过程。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后来蔡伦改进造纸术的故事。           【板书:长期积累  不断改进】 【设计意图: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回忆纸在前两个时期的发明、改进过程,直观形象地感受纸在改进过程中的变化,让学生体会造纸是一个长期积累和不断改进的过程。为下文感受蔡伦改进造纸术做铺垫。】 
二、由句及段、体会谋篇 (一)聚焦过程,体会生动 
1.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哪一个自然段写的是蔡伦造纸的故事?(第4段)数数这段话一共有几句? 
2.哪一句写的是蔡伦造纸的过程?(第2句) 
3.读句子,划出蔡伦改进造纸术时选择的原料,圈出蔡伦改进造纸术时的动作的词语。

4.交流材料,想想这些原料和之前的蚕丝、木片、龟甲等相比,有什么优点?(容易得到) 
5.说一说:除了这些,还可以用什么材料?(破渔网、破衣服) 6.交流动作:材料选好了,就要开始制作了。蔡伦是怎么制作的?(图片出示、贴动词) 
    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板贴:剪碎或切断——浸——捣——捞——晒】 
7.理解动词,体会准确 
(1)为什么说“剪碎或切断”?能否删去其中一个?(不行,要根据不同材料选择的不同的方法。) 
 (2)“捣”是什么意思?(出示注释)做动作。 
 (3)要捣到什么程度?(烂、成浆;这样,捞出来的纸才更加细腻,不会粗糙) 
8.看来每一道程序都有它的独特的作用的。现在,把动词请回句子中,再读一读。 
9.这几个步骤可否调换顺序?比如:能不能先浸,再剪? 
原来,切断是为了浸泡得更充分,这样更容易“捣烂成浆”。捣得烂,捞出来的纸才会薄薄的。不能小看这简单的一小步,看似简单的过程都是他们反复研究、实践无数次的结果。 10.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过程。 11.从这一连串的动作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造纸过程很不容易。蔡伦做事认真、刻苦钻研。) 
12.蔡伦就是这样反复试验、实践,终于改进了造纸术,制造出来的纸有什么优点?(轻便好用、原料容易得到、价格便宜)既保留了麻纸的优点,又解决了“粗糙”的问题。 
【设计意图:抓住蔡伦改进造纸术时的取材感知“取材容易”的优点;抓住造纸时的动作,先理解“捣”,明白“捣烂成浆”是为了造出来的纸更薄、更光滑。在质疑“可否更换顺序”,激发学生思考,领悟

3.想想这三句话之间有什么关系?(先总写造纸术是蔡伦改进的,然后具体写了怎么改进,最后写怎么传承下来的。一步一步下来,层层递进。) 
4.再告诉你一个秘密:这三句话都围绕同一个意思来写的。 你分析一下,是围绕哪个意思写的?最能代表这个意思的句子是第几句? 5.总结:想要找到这句话 ,就要对段落中的每一句的意思多加理解,再想想他们之间的联系。 
【设计意图:紧扣单元语文能力要素,引导学生分句子概括大意。梯图出示三句话的大意,引导思考三句话的关系,从而发现:这段话是围绕一个意思写的,进而突破难点。】
三、创设情境,读写结合 
1.创设“课间活动”的情境,学写围绕一个意思写话。 
  导语:其实,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有很多事也可以这样写。不信,你听。(播放下课铃声。) 
2.下课了,同学们会做什么?你看,教室里…… 操场上…… 你们下课后会做什么?(学生畅谈自己的课间活动) 3.此时的校园给你的感觉是——热闹! 
围绕“下课后,校园顿时热闹起来!”这个意思把你们的课间活动写清楚。

4.展示交流,学生评价。 
看看是否写出了校园的热闹。满分5星,你会打几星?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课间活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突破难点。情境选择,贴近生活实际;先说后写,降低练笔难度;展示交流,学生自主评价,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下课了,校园里顿时热闹起来!                                                                                                                                             
 
    要围绕一个意思
把一段话写清楚哦!  




四、总结并拓展,情感升华 
1.导图回忆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取材、优点,通过对比,感受蔡伦改进的造纸术的优势,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了下来。 2.学生交流 
3.孩子们,造纸术的成功改进,我们最应该感谢的是谁?(古代劳动人民。这是蔡伦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不断实践、改进的结果。所以这个功劳属于我们中华民族。)            【板书:民族智慧】 4、课件播放,教师简介纸的文化和传播,感受造纸水对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作用。 
(其实,造纸术远没有我们想象得这么简单,据记载,从取材到晾晒,需要72
道工序。此后,人们仍对造纸术进行不断的完善,唐朝时期,人们利用竹子制作竹纸,用竹子造纸的成功表明了中国古代造纸技术已经到底相当成熟的程度。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蔡伦改进的造纸术首先传到了临近的朝鲜和日本,后来又传到了阿拉伯和欧洲。到了19世界,中国的造纸术已经传遍了世界各地。 
早在唐朝时期,我国生产的用纸,除了一般纸张外,还有各种宣纸、壁纸、花纸。现在,纸张的种类更是不胜枚举,比如:复印纸、照片纸、绘图纸、餐巾纸、喷墨纸等等,在人们的技术改进和创造下,人们将使用后的废纸加工成了再生纸,这样既节约资源,又很环保。可以说,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发展,影响了全世界。) 
5.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歌颂中华人民的智慧;感受他们不断进取、不断突破自我的精神。) 
6.布置作业:课后,和爸爸妈妈说说纸的发明过程。 
7.总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造纸术的发明,感受到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才智,祖国文化同样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传承。然而,伟大的造纸术只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还有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同学们课后可以去深入了解。 
【设计意图:思维导图再现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过程,通过对比,直观

地感知蔡伦改进的造纸术的优点,明白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的原因,突破重点。课堂尾声,对纸的文化和传播,后期的发展,以及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进行介绍,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