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李银芬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李银芬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文涵

    扶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董昕

    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贵香

    元上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李玥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柯烨

    桃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马晓奕

    徐舍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毛旭芝

    和桥二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苗书瑜

    新庄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史旦萍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唐瑛

    万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琦

    丁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永美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烨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宇桥

    万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越

    范道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许静逸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应学萍

    丁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轲

    万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文蕴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作者:张文蕴  日期: 2023-03-13  点击: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主要观点,体会老人的形象。

3. 体会“奇迹”背后的原因。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体会老人的形象。

教学难点:

体会“奇迹”背后的原因。

一.揭题导入

(1)出示晋西北过去的图片,同学们,看看这组图片,你想说什么?

     再出示现在晋西北的图片,你又想说什么?

     这两组图片同一个地方,晋西北,从一片荒芜到而今的绿意盎然,这里边倾注了一位老人毕生的心血。

(2)今天,我们就跟随当代著名作家梁衡的脚步,去采访这位老人,去了解老人背后的故事。

伸出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板书:20.青山不老)读题。

(3)读文先读人,作者梁衡,我们来了解一下他。请同学们默读作家卡片。

 

二.初读,把握主要观点

(1)这到底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呢?让我们赶紧走进课文。

     要求:默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找出关键语句,想一想,作者想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谁能试着来说一说?

(一位老人,在环境恶劣的晋西北,十五年来坚持种树,创造了一篇绿洲的故事,这是一个一个奇迹)

点评:概括地简练,准确。

(3)通过前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副板书:抓关键句,把握观点

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想表达的观点是什么呢?你找到关键语句了吗?

Ppt出示: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我们一起读。

 

三.再读,探究“奇迹”

(1)为什么青山不会老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走近语言文字,去细细品读和探究。

先来看课题下的阅读提示,完成第一个学习任务。

PPT出示:学习任务一:想一想,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的?划出相关语句。

思考:为什么称之为奇迹?

咱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呢?

交流:“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这是对奇迹高度概括的语言,(如找的不对:这是描绘奇迹的一处特写镜头,还有一处更关键的语句)一起读。

老人是在什么条件下创造的这个奇迹呢?

①关注第二段:老人是在恶劣的大环境下创造的奇迹。

这段写的是种树的大环境(显红,板书:大环境

②关注第三段:老人是在艰苦的小环境下创造的奇迹。

这段写的是种树的小环境(显红,板书:小环境 )。

2)那为什么种这些树就可以称之为奇迹呢?

请同学们从以下三个方面写写自己的体会:(结合奇迹本身、大环境和小环境)

之所以称之为奇迹,是因为                                    

之所以称之为奇迹,是因为                                    

之所以称之为奇迹,是因为                                    

完成的同学同桌交流讨论一下。

①奇迹本身:

“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生:十五年,能坚持那么长时间就是个奇迹了。(是呀,能坚持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老人种树的范围,数量庞大,一般人根本做不到。

师:这句话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数字很多。这些数字你们有概念吗?我们打个比方,张渚小学占地近70亩,3700亩林网相当于多少个张渚小学,能算出来吗?

相当于53个张渚小学。咱们再来看一组数据:相当于41111个普通教室

看到这里,你想对老人说什么?(你真是太了不起了!)

是呀,凭一己之力,十五年的坚持,种下了面积、数量如此庞大的绿洲,怎能不是一个奇迹呢?读——“十五年啊

②大环境:

生:老人种树的环境是非常恶劣的,文中说这里大风常来肆虐,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盘踞之地,这样的地方本就不适合种树。种一棵都很难,别说种这么多,所以是一个奇迹。

这里风沙吹起,能一直埋到城头,也许老人种了一棵小树苗都就被风沙埋掉了,种成一棵树太难了,所以是一个奇迹。(吹倒了,吹走了,再种,可能反复几次才会种成一棵树)

那里大环境险恶,种树很难,而且老人身材瘦小,居然能种这么多树,所以是个奇迹。(是呀,身体健壮的人可能都受不了,别说是一个瘦弱的老人了)

师:是呀,我们看,ppt出示:“当地县志记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在学生充分交流和老师的点评中自然地归纳出环境的险恶,然后板书:险恶)

在这样的环境下,这位瘦弱的老人居然,引读——“十五年啊

③小环境:

生:“一排三间房,就剩下老者一人。”就一个人能坚持种这么多树,是个奇迹。

(一个人撑起了整个任务,多么不容易啊)

“老人每天早晨”老人的生活很清苦,朴素、简单,这样不好过的日子里,他能种这么多树,是个奇迹。(交流的基础上也归纳出条件的艰苦,板书:艰苦)

每天一词,证明老人种树从不间断。(奇迹离不开老人的坚持)

(是啊,能甘于寂寞,坚持种树,难能可贵)

“老人唯一的女儿”老人放弃去享福,放弃了自己的幸福,也坚持种树,如果老人放弃的话,可能就不会有这片绿洲了,所以这是一个奇迹。

(放弃自我的享受,只为种树)

Ppt出示:当老人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从城里来接他,他选择?继续种树。

         当他五位志同道和的朋友相继离世时,他选择?继续种树。

         当他风雨同舟的老伴离世时,他依然选择?继续种树。

同学们再想想,老人还会遇到什么情况?完成填空。

         当他                   时,他选择          

不论发生什么,老人都选择坚守这块土地,坚持种树,所以才会,读“十五年啊

这怎能不是一个奇迹呢?

 

四.解题,体会主旨

1)课文学到了这儿,我们知道老人在如此恶劣的情况下,放弃了很多,付出了很多,才得以创造出这片绿洲,这个奇迹。假如,让你们来给文章起个题目,你会取什么?

预设:奇迹(以关键词为题)

     一位老人(以主要人物为题)

种树的老人(主人公所做之事命题)

如果答到:青山不老。(看来你读懂了作者)

(2)接下来,让我们完成第二个学习任务,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呢?

 Ppt出示四句话:请同学们读读这四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同桌互相讨论。相信大家理解了这几句话,也就理解了课题的含义了

①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是命运选择他种树,还是他自己选择种树?(他自己)

所以是他自愿把一生奉献给青山的,你想送老人一个什么词?(无私奉献)

②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

生命不息,种树不止,你想送老人什么词?(坚持不懈)

③老人说:“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老人种树时为了保护土地,他认为作为炎黄子孙有责任守住这片泥土。(守土有责)

④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这里增加一张课文的插图:同学们,你们看,山峦若隐若现,一位老人的身影在依山而植的层层树木中清晰可见,)

老人实现的价值是这片青山。他的生命转化成了青山,另一种东西指青山,更是指的老人的精神。

老人种下的这片青山,是为了谁?谁获利了呢?(子孙后代)这是什么精神啊?(为民造福)

(2)所以,同学们,“青山不老”真正指的是?(老人的精神不老,精神永存)

 

五.升华人物,总结写法

学到这儿,老人的形象在我们的脑海中愈发清晰了。这样一位(无私奉献,坚持不懈,守土有责,为民造福)的老人,怎能不让我们敬佩。

本文以“我”进村采访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聚焦大山深处的普通人——植树造林创造奇迹的老人的感人故事,由衷地赞美老人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朽的生命意义。

Ppt出示:

梁衡认为:“散文是一种形式胆小,但又旨趣高雅的文体,它不是应用文,不以求实,而专攻虚境,主要满足人的思想和审美这两个较高需求。”所以,梁衡的散文风格通常“以常人之心言大情大理”。他的散文题材大,气魄大,抱负大。《青山不老》一课完全与这三点契合。

六、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梁衡新闻三部曲

2、写好颁奖词

这位老人,入围了“感动中国”,如果让你为他写一段颁奖词,你会怎么写,课后完成学习单上的小练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