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李银芬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李银芬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文涵

    扶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董昕

    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贵香

    元上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李玥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柯烨

    桃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马晓奕

    徐舍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毛旭芝

    和桥二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苗书瑜

    新庄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史旦萍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唐瑛

    万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琦

    丁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永美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烨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宇桥

    万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越

    范道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许静逸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应学萍

    丁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轲

    万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文蕴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跳水

作者:蒋贵香  日期: 2023-03-13  点击:

跳水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及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故事的方法讲述。

教学重点

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故事的方法讲述。

课前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揭题

1.读题质疑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跳水》,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预设:这是体育比赛跳水项目吗?谁跳水?为什么跳水?……

2.介绍作者

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他的创作标志着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在俄国和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跳水》就是列夫·托尔斯泰给我们讲述的一个故事。

  检测梳理

1. 自主先学

◆导学单1

1)自学生字、生词,读通课文。     

2)边读边在书中勾画出课文中都有哪些角色。   

3)思考:课文描写了一件什么事?

2.展学提升

1)字词检测

一艘  桅杆  勾住  逃脱  

船舱  放肆  吓唬  顶端

哭笑不得  不知所措   

风平浪静  摇摇晃晃

你理解哪个词语的意思?渗透理解词语的多种方法: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查字典、动作表演等等。

“摇摇晃晃”这个词在课文里出现了几次?为什么呢?

预设:第一次是孩子走横木不稳;第二次站在横木上非常害怕,突出情况危急。

◆选择合适的量词填在括号里

艘 颗 顶 只 条 支 根 块

一( )帽子   一( )猴子

一( )横木   一( )甲板

一( )帆船   一( )炮弹

一( )绳子   一( )步枪

2)梳理课文

◆课文中出现了哪些角色?(板书  水手、猴子、孩子、船长)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预设:这篇课文叙述了水手们逗一只猴子,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水手及时下水抢救,终于使孩子转危为安。

◆快速浏览课文,按照申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给文章分段。

板书:

起因( 1 )风平浪静,水手逗猴子。

经过(2-4)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到了桅杆最高的横木上。

结果(5-6)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把孩子救上船。

学生对照交流结果进行修改。

3.迁移合作

请用“起因、经过、结果”的叙述顺序简单说说一件事情,先在小组内合作完成。

借助思维导图板书。

小结:像课文这样根据起因、经过、结果就能把事情发展的顺序写得清清楚楚。

  了解起因

1.自主先学

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了什么事情?

2.踊跃展学

出示: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理解“放肆”“显然”在文中的意思,用“显然”说一句话。

猴子“放肆起来”的原因是什么?

指名朗读,读出它的“放肆”。齐读。

猴子“放肆”后的结果又是什么呢?下节课再来学习。

  总结提升

通过本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知道了可以根据起因、经过、结果把事情按照发展顺序叙述得明明白白。

 

板书设计

17.水手

起因  水手逗猴子

经过  猴子逗孩子 孩子追猴子

结果  船长下命令 孩子跳水得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