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李银芬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李银芬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文涵

    扶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董昕

    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贵香

    元上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李玥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柯烨

    桃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马晓奕

    徐舍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毛旭芝

    和桥二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苗书瑜

    新庄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史旦萍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唐瑛

    万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琦

    丁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永美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烨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宇桥

    万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越

    范道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许静逸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应学萍

    丁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轲

    万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文蕴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清贫

作者:蒋贵香  日期: 2023-03-13  点击:

  清贫

 

教学目标:

1.认识“筹、矜、俘”等9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吓”。

2.能通过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能理解题目意思。

教学重难点

能通过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激发兴趣

1.我国现代诗人郭沫若给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写了一首诗。

课件出示:千秋青史永留红,百代难忘正学功。

纵使血痕终化碧,弋阳依旧万株枫。

这首诗高度赞扬了为革命事业付出艰苦努力的方志敏,也写出了方志敏精神对后人的影响。那么方志敏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又有哪些值得后人称道的品质呢?对于方志敏,大家了解多少呢?(先让学生自由谈对方志敏的了解,再课件出示方志敏的资料)

2.板书并齐读课文题目。(板书:清贫)

3.题目“清贫”是什么意思?(“清贫”出自唐代姚崇《冰壶诫》中的“与其浊富,宁比清贫”。这句话是对高尚品德的一种追求。“清贫”是清寒贫苦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字词预习情况。(课件出示词语)

2.《清贫》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大家根据阅读提示中的问题自学这篇文章。

3.四人小组交流讨论阅读提示中的两个问题。

4.文章读完了,谁能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5.这篇文章有哪些主要人物?(方志敏和两个国方兵士)我们既要找出描写方志敏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还要找出描写两个国方兵士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

6.全班汇报交流阅读提示中的两个问题。生交流,师相机点拨:从第2自然段对两个国方士兵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中,我们体会到两个国方士兵对钱财十分贪婪。

1)第2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是对两个国方兵士的什么描写?(心理活动描写)你从文中的哪个词中发现的?(热望)“热望”是什么意思?(热切希望)

2)第2自然段的第二句话是对两个国方兵士的什么描写?(动作描写)请同学们把这句话中的动词圈出来。(摸、捏、搜)两个国方兵士搜遍了方志敏的全身,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只搜出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这说明什么?(说明方志敏十分清贫)这句话明明是对两个国方兵士的动作描写,却体现出方志敏的清贫,这是什么手法?(反衬)

7.根据学生自由交流的内容,老师相机出示课件。

1)圈出这些句子中的动词,指名学生回答。(拿、拉、抛掷、盯、威吓、吼、说、弓、捏、搜、低头、注目、搜寻、塞、转、抢夺、望、命令)

2)把两个国方兵士说的话画上横线。

3)圈出描写他们神态的词语,指名学生回答。(激怒、凶恶、企望、失望、怀疑而又惊异)

4)找出对他们的心理活动描写,指名学生回答。(猜疑我是把钱藏在哪里,不肯拿出来)

5)从对两个兵士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中,你体会到两个兵士当时是怎么想的?(他们想:方志敏是共产党里当大官的人,肯定有很多钱,他一定是把钱藏起来了,不肯拿出来。我们用炸弹威胁他,看他是要钱还是要命。)

6)你觉得这两个国方兵士是什么样的人?(贪婪、卑鄙无耻之徒)

7)作者是怎样来表现他们的贪婪的?(作者通过对两个国方兵士的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来表现他们的贪婪。)

8.教师小结: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来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我们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品读重点,感悟精神

1.我们从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四个方面分析了这两个国方兵士,在整个搜身的过程中,方志敏有怎样的表现?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方志敏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方志敏的心理活动。

2.根据学生自由交流的内容,老师相机出示课件:

1)从对方志敏的语言和神态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我体会到方志敏的从容不迫和清贫,以及他为了革命付出一切的高尚品质)

2)方志敏是一个怎样的人?(廉洁奉公,被俘时表现得正义凛然)

3.本文主要写方志敏的清贫,可是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国民党兵士,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呢?(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衬托方志敏的清贫。在对比中突出方志敏的大义凛然、清贫守节)

4.我们只学习了课文中的一桩趣事,课文中还写了其他的内容来体现方志敏的清贫。请大家朗读第1自然段,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学生自由交流感受)

5.教师小结:“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了开篇点题的作用。“这在国方的伟人们看来,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这句话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共产党和国民党进行比较,突出共产党员矜持不苟和舍己为公的品德。“所以,如果有人问我身边有没有一些积蓄,那我可以告诉你一桩趣事。”这句话在文中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

四、总结全文,学习写法

1.快速阅读第9自然段,说一说“传世宝”指什么。(几套旧的汗褂裤与几双缝上底的线袜)

1)这一段描写中作者用了怎样的语气?(讽刺)

2)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自问自答)

3)你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了什么?(我感受到方志敏的清贫、朴素)

2.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这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点明主题和中心)

3.学完课文后,和同学交流你对“清贫”的理解。(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汇报。

预设:

1)清贫是节俭朴素、高洁朴实、克己奉公、秉公无私,更是为革命奉献自己的信念和浩然正气。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需要代代相传的品质。

2)我们现代社会也需要这种清贫的美德,现代的人奢侈浪费太严重,我们要学习方志敏甘于清贫、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优秀品质。

5.教师小结:斗转星移,半个世纪过去了,《清贫》成了人们反复诵读的名篇,其中极富哲理的话语成了许多人的座右铭。我们在《清贫》中体会方志敏的革命精神,结合当今社会实际加以运用,成长为有骨气的新一代的中国人。

6.读完这篇文章,相信大家对以方志敏为代表的共产党员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有时候,“清贫”和“富有”是可以结伴而行的,你觉得以方志敏为代表的共产党员的“富有”是指什么呢?(他们有着崇高的精神品质)

7.教师总结:这篇文章反映的不仅仅是革命先烈为了革命事业而甘于过清贫、朴素的生活,更体现了方志敏舍己为公的高尚革命气节。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我们不用像革命先烈那样过着清贫的生活,但我们也要学习方志敏同志追求精神上的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