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立足课后习题,紧扣语文要素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教学为例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立足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提出“语文要素”这一核心概念。采用“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共同架构单元的编排方式是部编语文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语文要素使每一个单元的教学要求更加明确,课后习题使每一篇课文中要求学生掌握的语文要素更加具体。教材主编陈先云指出:课后习题旨在帮助学生对课文整体感知和领悟把握,旨在引导学生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应用的实践。教材中的课后习题,是单元要素和教学目标的具体表现。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首先要理解并紧扣课后习题中包含的语文要素,深度解析课后习题设置的原因和价值,然后以课堂为载体,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语文要素的学习落到实处,逐步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形成必需的语文能力,构建适当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小英雄雨来》被编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单元导语中对语文要素的要求为:“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乍一看这个语文要素包含的内容比较宽泛:怎样学习长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需要把握长文章中的哪些主要内容?如何界定课文中内容的主次……本课的课后习题对“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提出了更具体的实施要求:1、为什么说雨来是小英雄?带着这个问题,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2、给其他五个部分列出小标题,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3、课文中多次写到还乡河的景色,找出来读一读,再说说写这些景色有什么作用。接下来,我将以《小英雄雨来》的课后习题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利用课后习题,紧扣并落实语文要素。
一、默读课文,了解长文学法
所谓“长文”,泛指文字多、篇幅长、容量大的文章。在小学阶段中年级800字以上的课文,一般被称为“长文”。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练习过“带着问题默读”,本课课后习题第一题提出“带着这个问题,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是指向阅读策略的新的要求,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正确定位“尝试”,没有拔高要求,结合本课小气泡中出现的两个提示:1、读完这部分后,我要停下来想一想,这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2、李大叔是谁?前面好像提到过,我再看看前面的内容。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学习长文时需要关注的阅读方法:“边读边想,前后联系”,要求学生对“为什么说雨来是小英雄?带着这个问题,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有一定的感知和体验。
二、学列标题,把握主要内容
《小英雄雨来》课后习题第二题“给其他五个部分列出小标题,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落实本课语文要素的关键所在。在本单元自读课文《我们家的男子汉》和《芦花鞋》中也有针对“列小标题”的相关训练,由此可见掌握列小标题的方法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也是教师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把握的教学重点。教师先是围绕“为什么称雨来为小英雄?”这个问题,让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自己在默读过程中收获的相关信息,并且整合成每一部分的大意。教师对实施这个单元语文要素的起点,定位清晰,即学生之前接受过类似“概括”、“归纳”能力的训练。学生通过观察课后习题给出的小标题示例:“游泳本领高”发现小标题要比归纳大意的语言更加简洁,教师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小标题是关于主要人物——雨来的主要事件。另外教师还向学生渗透概括小标题的另一种常用方法——摘录法,选用课文中的重点语句作为小标题。主要内容的归纳,重点关注了学生将各个小标题能有序地串联起来,加上一些连接词,使语言表述得完整、通顺、连贯的能力。
三、细读品味,感受英雄形象
教师引导学生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些主要内容与雨来的行为和品质密切相关。课后习题第一题“为什么说雨来是小英雄?”要求学生感受雨来的英雄形象,在教学中教师重点关注了课文第四部分中雨来三次重复出现的的语言“没看见”。这三处“没看见”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从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雨来?引导学生从雨来面对敌人的训斥盘问、威逼利诱、威胁毒打,连续三句“没看见”中感受雨来的爱国心——“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进而体会雨来不怕牺牲、无所畏惧的少年英雄形象。“感受雨来的英雄形象”这一教学环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人文内涵,对引导学生继承和弘扬革命先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有着独特的优势,可以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四、发现联系,了解小说特点
课文第四部分着重描写雨来的英雄事迹,作者写其他五部分的内容有何目的?教师从学法过渡到写法,引导学生发现这篇小说在情节的设置上前后是有呼应的。课后习题第三题“课文中多次写到还乡河的景色,找出来读一读,再说说写这些景色有什么作用。”环境作为小说三要素之一,在文中起到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的作用。小说中人物形形色色,不同的人物在故事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这两部分的教学环节,教师将在第二课时重点展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仅关注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同时也注重文本的特点和写作手法,引导学生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教材的课后习题均指向单元语文要素和教学目标。总而言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单元语文要素来确定教学目标,结合课后习题确定教学重点,合理安排教学环节,使单元语文要素在教学实践中得到扎实有效的训练,真正做到让学生“一课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