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研”途花开,众行致远
——和桥、官林教育教学联盟暨李银芬名师工作室(无锡市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学会研究基地)联合研讨活动在南漕小学顺利开展
春花未尽,夏风初临,五月风光正好。为贯彻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与要求,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落实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进一步聚焦课堂,促进跨区域小学联盟的交流,5月25日,李银芬名师工作室(无锡市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学会研究基地)携手和桥、官林教育教学联盟开展“深度学习观下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研究——真实情境下的任务设计”的课堂研讨活动,在宜兴市南漕小学顺利开展。
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语文研训员杨敏芬、江苏省特级教师沈华英、李银芬以及李银芬名师工作室成员、和桥、官林学区各学校语文老师代表以及南漕小学全体语文老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本次活动由宜兴市南漕小学丁香老师主持。
PART 01课堂展示:深耕课标,潜思精研
首先,给我们带来课堂展示的是东坡实验小学应学萍老师执教的《漏》。应老师帮助学生初步感知故事的内容,理清“地点转换”的关系,在她的引导下,学生发现了故事中藏着的小秘密。应老师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复述老虎和贼的动作、心理,降低了复述的难度,也为学生们能完整地复述全文做好了铺垫。应老师课堂充满趣味,教学设计角度新颖,教学过程层层递进,让人意犹未尽。
接下来,由南漕小学教导处副主任吴宇桥老师对《漏》进行同课异构。吴老师借助探究有意思的内容引导聚焦老虎和贼有趣的想法,通过板贴示意图梳理它们相似的做法,以此形成“复述支架”,帮助学生复述故事。在学生的评价中丰富故事细节,引导学生走进故事,习得复述之道。吴老师精心准备的图片和板贴符合中年级学生认知事物的特性,很好地辅助了教学。同样的文本,吴老师和同学们碰撞出了不一样的火花,让我们看到一节与众不同的课堂。
第三堂课是杨巷小学周燕娥副校长为我们带来的《巨人的花园》,周校长整堂课各个环节紧凑,很好地梳理了故事的脉络,让同学们在脑子里形成了一张清晰的发展路径图,有利于培养他们善于总结归纳的能力。在引导学生体会童话所揭示的道理前,主要采用朗读和想象的方法,紧紧抓住巨人的表现与花园里的情景展开教学,在充分朗读和想象的基础上,找出花园前后三次变化,感悟巨人的变化,体会童话故事里奇幻的语言。周校长的巧妙构思、精彩演绎,让我们学习到很多。
PART 02专题研讨:名师引航,共研成长
工作室顾问、江苏省特级教师沈华英校长对上午的课堂进行点评,沈特认为三位语文老师的课堂展示具有很好的代表性意义,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习任务群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更好理解课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随后,沈特带来主题讲座《学习任务群理念下的单篇课文教学任务设计》,任何一个单篇教学并不是说只有唯一的一个任务情境,不同的语文老师一定会设置不同的任务情景。对单元语文要素,对单元人文主题、对单元的所有内容做一个综合分析,对他们进行整合,进行提炼,然后提升,提升到大概念。
和桥小学教导处副主任季阳澄带来主题讲座《统编教材诗歌单元的整体设计与教学实施》。季教导提出要聚焦语文要素,单元整体教学实施可以三步走:以综合性学习激发创意表达,以情境化设计驱动具体任务,以结构化教学统领单元整体。
工作室导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李银芬校长为我们带来主题讲座《语文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情境创设》,李特从三方面对新课标理念作出进一步诠释:一、依据课标理念正确理解语文学习情境;二、语文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学习情境的创设;三语文学习情境的创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有了李特的前瞻引领,相信为小语老师们提升学生素养发展厘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也为老师们探寻学生自主实践的路径,表达新的探索与思考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
活动最后,宜兴小学语文教研员杨敏芬老师对本次活动做了总结。杨老师表示,语文老师们应该朝着更精准、更优化的方向前行,也鼓励大家多思考、多交流,在保持步调一致的基础上不断尝试践行。
一天的活动内容丰富,精彩的课例、智慧的点评、高位的引领,带给老师们新的思考,新的探究,让在场的老师们收获满满。潜心思考,行将致远。我们将不断聚焦新课标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教研一直在路上,小语人将锲而不舍地打造新课标下的精准课堂,魅力课堂,生动课堂。且行且思,且思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