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李银芬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李银芬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文涵

    扶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董昕

    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贵香

    元上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李玥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柯烨

    桃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马晓奕

    徐舍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毛旭芝

    和桥二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苗书瑜

    新庄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史旦萍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唐瑛

    万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琦

    丁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永美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烨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宇桥

    万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越

    范道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许静逸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应学萍

    丁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轲

    万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文蕴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热点交流

知行合一,助力“双减”政策落实

作者:许静逸  日期: 2023-03-26  点击:

     “双减政策的内容主要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减轻校外培训负担,还要求义务教育学校开设课后延时服务,提升课后服务水平。从内容可以看出,政策的目的在于让每一个孩子能够接受更全面、更健康的教育,减轻家长的压力,提升教育质量、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通过此次网络培训,我认为要真正落实双减政策,一线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研究学情与教材,提高备课实效。

      减轻作业负担,要从源头抓起。备课是教学流程的起点,抓减负,要首抓备课。为提高备课实效,教师应该认真研究学情与教材,而不是复制粘贴教案,修修补补课件。

      研究学情,就是要研究每节课学生在哪里,研究教材,就是要研究每节课应把学生引到哪里。中小学作业负担过重的情况很多源于超前学和超标学,而这又破坏了自然学习起点的课堂教学生态。

    减轻作业负担,学生就可以在自然起点参与课堂学习与探究,教师就可以准确判断学生在哪里实现因材施教。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的重要目标,分析研读教材,就是要对准学科核心素养这个靶心,确定把学生引到哪里,只有全面把握教材的前后联系,深入挖掘教材蕴含的学科核心素养要素,才能使课堂教学实现有的放矢。

       二、组织深度学习,培育核心素养。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应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组织学生开展深度学习。深度学习不是深在知识难度上,而是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和经验,开展探究性学习。当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愿参与,借助已有认知经验能参与,通过多种感官或行为真参与,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技能,而是能够带得走、用得上的学科素养。学生课堂上实实在在用1分钟获得的发展与提升,是课后10分钟的补习也达不到的效果。因此,一线教师要用好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增强课堂教学的目标意识和效益意识。课堂学习效益高了,课后的作业负担自然就轻了。

      三、利用课堂主阵地,提高作业质量。

      作为生命体的儿童,天然拥有语言、思维、探究、创造等学习需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是为了不教。教育的职责在于以生为本,通过创设合适的情境,师生共同参与课堂建构,共享探究过程,让学习真实发生,让学生学会学习。

    在此过程中,教师不是知识的搬运工,而是课程的建设者:教学不是仅仅传授知识,而是师生间借助积极有效的对话为平台,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过程。

  作业是检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抓手,教师在备课时须统筹安排每节课的作业量,将课堂适当留白,精心安排练习反馈的环节,及时查缺补漏,相对减少课后的书面作业量。

  四、研究作业管理效能,提升课后作业的

  教师要研读课标,准确把握学科性质,积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创造性使用教材,将作业设计作为课题来研究。例如重视预习作业,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积极尝试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等多种开放式作业形式,因材施教,杜绝机械重复的无效性及惩罚性作业等。

  五、设计菜单作业,强化反馈功能

  教师不仅要从作业总量上做到科学合理,也要从作业形式上做到丰富多样。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情,通过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作业菜单,让学生拥有选择作业的权利和机会。不妨尝试每周安排一个无作业日”“实践性作业日,也可以每月一个零作业周末”“长作业,以此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作业的功能,不要让作业成为要我做负担,而是成为我愿做常态。布置与反馈是作业的两面。既要从质、量、形上做好作业的布置,也要及时做好作业的批改与反馈。一方面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加强面批讲解和答疑辅导,另一方面对作业优秀的学生要激励表扬,不断增强其学习自信,让作业成为学生才能展示的平台。

  六、多元评价学生,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老师需要对多元评价的内容、维度、标准有更深入的了解,为学生制定科学的评价方案,用增值性评价客观判断不同类型学生的成长,让孩子们看见自己,努力做最好的自己。老师还要适时向家长解读孩子多元评价结果,从学生的性格特点、特长爱好、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给出反馈,通过家校携手,为学生全面发展做好规划。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时时刻刻都行走在教育教学这一条知行合一的行动研究的道路上。在这条路上,我们需要勤于学习,勇于实践,善与反思,乐于分享。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更加清晰的奋斗目标,我们的教育人生才会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