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李银芬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李银芬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文涵

    扶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董昕

    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贵香

    元上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李玥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柯烨

    桃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马晓奕

    徐舍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毛旭芝

    和桥二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苗书瑜

    新庄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史旦萍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唐瑛

    万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琦

    丁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永美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烨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宇桥

    万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越

    范道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许静逸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应学萍

    丁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轲

    万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文蕴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热点交流

风雪中的一叶扁舟

作者:吴宇桥  日期: 2023-02-14  点击:

风雪中的一叶扁舟

——品味《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常言道“一粒沙子中藏有大千世界”,世间万物在诗人笔下,皆可化作文字信息,诗人笔下的诗词不仅是其对外在事物的感受,更是其个人情感的延伸,它能触及到每一个角度、每一个方面,用眼睛里看到的去隐晦地诉说内心的感受。

一篇好的诗文,最大的敌手是一帆风顺的人生,波澜不惊不能给生命带来阅历,反而会使得心智麻木,身体颓废,意志丧失,颠簸的历程能让整体产生“优胜劣汰”的意识。(文章憎命达)

闲暇时,信手翻来唐诗宋词,起初也无法琢磨透“唐宋八大家”中的两位唐朝诗人——韩愈、柳宗元的诗有几多风骨。但细想而来,盛名能够流芳者,定在当时有超凡之才,所以能成诗于《唐诗三百首》集中。

纵观韩愈、柳宗元的一生,无不是触犯了当朝者而遭受冷落,离邦而去的。他们的遭遇基本上是相同的,而且他们都生活在同一个时期。当时的年代,刚刚结束了“安史之乱”的动荡,国家尚未安定,而节度使公然与皇帝分庭抗礼的局面也初见端倪。作为天子的皇帝,到了中晚唐更是要有作为者。唯有唐宣宗和唐宪宗欲振国威,但是都功败垂成,而唐文宗希望清除朝廷里的宦官势力,结果“甘露之变”中自己反被软禁至死。作为文学家和政治家的柳宗元,很难在这种社会中找寻到积极的生命活力。

外界的压抑和上层带来的巨大迷茫感无疑对作者的情感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终于,王叔文的力求改革给予了作者在政治上的无限渴望,改革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唐王朝带来了复兴的迹象。但是,王朝的压力不是来自一个方面的,权臣、宦官、藩镇的压力无时无刻不在对皇权构成威胁,加上圣听的蒙蔽,皇帝更乐意接受这个被架空的“盛世”,也不愿意去面对自己的国家真实的危机。这些压力也不是王叔文、柳宗元等人会考虑到的,皇帝的决定也具有魄力,该杀的杀,该贬的贬。

于是,柳宗元来到了柳州,到了这个连现在都不发达的地方。韩愈在自己没有得到重用的时候,发出了《杂说》。同样的,柳宗元具有和韩愈相似的性格。柳宗元一样善于散文的陈辞,在平实中,让人见到他的锋芒笔力。他在永州的时候,最为人称道的便是《永州八记》和五言绝句《江雪》。

我们如今看罢了作者的生平,还去拘泥于什么字词的考究呢?这些低年级孩子能默写出来的二十个字,在他们本来的生命被得到了重新的组合之后,形成了另一种新的生命。见诸字端,一种苍凉的感伤慢慢地浮出文间,一个孤寂沉默的声音呼之欲出,一个充满对世事常态的看彻又是难以言表。

鸟兽散了,留下一方孤山与寒池,草木无情,明不了世间常态,苍山日薄,风雪交错,渔舟难唱,樵苏掩歌。人也散了,龙颜一震,贬官关塞,谁来龙马银鞍,朱轩绣轴般的送别,谁来为你唱一曲挽歌。雪纷纷洒落,散入湖天一色的不知是水还是天里,融化,消失殆尽。凄苦风雪,萧萧瑟瑟,偶尔一声,是何方的虎啸猿啼,是何方的孤臣孽子,在为自己的身世说一声悲怆。披上老旧的蓑衣,戴上断丝的斗笠,溯水而行,钓一池清江。问君钓什么?岂是姜太公岐山钓鱼的雅兴啊,周文王尚且能识奇才,共谋周朝八百年大计,今日孤老一人,何人来赏我一身正气?寒江在雪中显得沧桑凄凉,游鱼浮上,想起了“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更想起了“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丝竹管弦之乐不能让作者忘却哀愁,“楚歌非取乐之方,鲁酒无忘忧之用”。藏头开去,首颔颈尾开头之字,不就是“千万孤独”?最纯正的忧愁,不能用外力来解决,时光在抹平的过程中也显得无力,想必,作者也会想到一百多年前的名句吧——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自己的身世跌宕与多少人又何其相似啊!但是,这不能给自己任何一点慰藉,反而更增加了与先贤比肩的孤寂苍凉。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风雪下的孤寂,飘不尽的苍凉,独钓一水怎么用言辞说断,拍遍阑干又哪来的笔墨倾诉。静静地等待哪条鲦鱼的上钩吧,或许没有,浅浅地吟哦起先前朝的文赋:“或有孤臣危涕,孽子坠心。迁客海上,流戌陇阴,此人但闻悲风汩起,血下沽衿。亦复合酸茹叹,销落湮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