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用单元情境引领语文实践活动
——以《跳水》(五下)教学为例
宜兴市桃溪小学 陆柯烨 18761565018
摘要: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学习任务群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理念与组织形式备受关注。它强调以任务为导向,创设真实的情境,设计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教学新常态呈现出任务群视域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这就需要教师深度研究教学内容,统筹单元与单篇的整合关系,指导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文本语言,运用表现性评价,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单元情境;语文实践活动;表现性评价
2022年版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要“体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特点,整体规划学习内容”。【1】因此,语文阅读教学需贴合任务群特性,构建以单元情境驱动语文实践活动的全新模式。在此,本文将以五年级下册《跳水》的教学为例,深入开展实践探索与思考。
一、基于单元整体视角的单篇教学剖析
统编版教材五下第六单元以“思维的火花”为主题,编排了《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三篇课文,意在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文中人物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和根据具体情况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活动性支架:明确人物、厘清关系和复述情节,来帮助学生梳理情节;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课文内容具体把握人物的思维过程。要求学生将课文中的相关语句作为推想人物思维过程的依据,并将思考过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从单元整体教学的角度来看,本单元需要设计一个单元情境,比如:“同学们,我们即将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奇妙之旅,去认识几位充满智慧的人物。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场景中,他们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留下了精彩的故事,那就是《自相矛盾》《跳水》《田忌赛马》里的主人公们。现在,让我们化身为小记者,深入了解他们的故事,设计一段颁奖词,把他们的智慧闪光点永远留存下来。”
这里设计的单元大情境,围绕故事中的智慧人物展开,从深入探究文本到设计颁奖词,多环节的参与能让学生更深刻地记住这些故事以及其中蕴含的智慧,更好地达到巩固知识的效果。
分析该单元选文性质和内容,我们可以将这一教学单元划定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这一学习领域。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辨别是非、善恶、美丑,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2】这里,“梳理”“辨别”“表达”等,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就《跳水》一文而言,首先要引导学生梳理情节,教师可以设置任务一“跳水事件大回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设置三个活动支撑点:一是确定人物,筛选出描写人物的语句,关注人物细节的变化;二是用动词连接三种角色,厘清关系;三是运用箭头发展图,明晰情节发展脉络,试着用自己的话阐述事情的起因、经过与结果(如图1)。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让孩子爬上桅杆的推手到底是谁”,从而设置任务二“责任认定会”,重点关注水手的“笑”在推动整个情节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最后,引导学生从船长打破常规思维的做法,来体会人物形象,设置任务三“船长形象我来品”。
图1:“跳水”事件情节梳理
由此,本文作为本单元“整体”中的“部分”,其教学价值应为:在单元整体教学情境中,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习思辨阅读,并尝试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能够广阅读、明思维、会运用。【3】
二、契合学习任务群特征的单篇教学活动规划
2022年版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创设情境,应建立语文学习、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之间的关联,符合学生认知水平”。【4】基于学习任务群特性,教师需切实体现本文的教学价值,着力培育学生思辨阅读与理性表达的素养。因此,可以设计以下学习任务及活动。
任务一:跳水事件大回放
依据“梳理情节”这一学习要求,设计“跳水事件大回放”任务:孩子平安获救后,船长迫切想要知晓事情的前因后果。你是目睹整个事件的小记者,你会怎样向船长叙述这件事呢?
活动一:朗读课文,还原事件
1、自由朗读课文,厘清人物关系,思考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师生交流。
人物:船长、猴子、水手、孩子;
起因:水手拿猴子取乐 ;经过:猴子戏耍孩子;结果:船长逼孩子跳水。
任务二:责任认定会
依据“思辨”这一学习要求,设计“责任认定会”任务:在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和整体概括后,船长作为领导,要召开责任认定会,并针对本次事件的具体情况,对出现这样的险情划分和认定责任。你作为目击证人,也受邀参会,你在大会中会怎样发表自己的看法呢?【5】
活动二:品读细节,探究责任
1、孩子的心情是怎么变化的呢?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2、猴子当时的表现如何?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3、水手们的“笑”出现了几次,有什么作用?
4、当时孩子处境危急,命悬一线,究竟是什么原因引发了这般险境?
任务三:船长形象我来品
依据“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这一学习要求,设计“船长形象我来品”任务:通过分析比较,我们发现船长举枪逼孩子跳水是当时最好的选择,你作为目击者,你是否觉得船长太过冷酷呢?
活动三:生成话题,深入思辨
话题:船长为何要用枪逼孩子跳水呢?有没有别的可行办法?完成表格。
活动四:回应情境,夸夸船长
经比较分析,我们明白船长举枪逼孩子跳水,看似简单的举动,实则蕴含着在危险处境下救人的绝妙策略,是当机立断展现出的智慧之举,更是经过缜密分析做出的思维抉择。作为小记者,我们要挖掘当事人身上的闪光点,请为船长设计一段颁奖词。
在设计《跳水》一文时,继续沿用单元情境,与单元教学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语文学习真正地沉浸在特定的情境之中,为开展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提供了保障。任务一旨在引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学生需要找出故事中的人物,明晰人物之间的关系,从整体上把握并梳理故事脉络;并且要将关键事件串联起来,力求把小说的大致情节讲述得清晰、完整。任务二旨在让学生意识到孩子爬上桅杆,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产物。然而,究竟哪一方才是致使孩子陷入绝境的核心因素呢?学生需要更深入地钻研文字,逐渐揭开跳水事件的真相。通过思考辨析,学生们会逐步得出结论,并达成一致看法:水手的哄笑与逗乐,才是推动情节一步步发展的关键因素,对孩子的情绪变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果。在任务三中,设计了两个活动。学生充分交流话题之后,可以根据学生的问答过程相机呈现(表格1),让船长的选择清晰呈现,便于学生深入品味。活动五回应了单元大情境,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人物言行,剖析其行为背后的思维策略与情感品质,体会人物形象,这样才能触及智慧与思维的内核。
办法 |
有利条件分析 |
不利处境分析 |
可能的结果 |
呼叫专业救援人员 |
专业人员有专业设备和经验 |
等待时间过长; 孩子惊慌失措 |
等待救援可能导致孩子体力不支跌落 |
使用安全网或气垫 |
减轻跌落伤害 |
布置安全网或气垫需要时间,位置可能不准确 |
孩子可能在等待布置过程中跌落或位置不准确导致受伤 |
使用救生圈救援 |
船上有常见的救生工具 |
孩子在惊慌失措的情况下,无法精准地抓住救生圈 |
孩子无法抓住救生圈而失败 |
用枪逼孩子跳水 |
|
|
成功脱险 |
表1:分析与结果
三、单元整体视域下针对单篇教学的评价构建
在单元整体教学的评价环节,需着重把握两个关键维度:其一,实现单元与单篇评价的有机融合;其二,确保单篇与单篇评价的连贯统一。
针对单元评价,有两大核心要点值得关注。其一,培养思辨阅读能力。学生在学习进程中,应能厘清人物关系,梳理故事情节,熟练掌握从“文本”辨析主人公思维的阅读技巧。其二,理性表达能力。阅读过程中,学生要巧用阅读、辨析等方法,辨别是非、美丑与善恶,从而构建自己的观点。而且,能围绕这一观点,寻找相关论据,做到表达时中心突出、条理分明、论据充足。
语文实践活动需要教师设计表现性学习评价表。比如,教学《跳水》一文,“你是目睹整个事件的小记者,你会怎样向船长叙述这件事呢?”学生进行汇报交流的时候,表达内容是否能紧扣“船长在整个事件中所采取的机智行动”这一核心内容展开,表达过程中的语言是否简洁明了且流畅自然等。教师依据学习的内容,设计如下的表现性评价量表(表2):
内容 |
星级 |
围绕“船长如何机智化解危机” |
★★★ |
说清楚事情经过(从水手逗孩子到孩子获救) |
★★ |
说具体思考过程(船长为何选择让孩子跳水等) |
★★★ |
语言简洁、流畅 |
★★ |
表2:表现性评价量表
在这个评价量表中,针对学生表达与交流的动态过程,可以重点考查他们在表达交流时各项指标的能力水平。运用这个评价量表,教学时,教师的教学目标会更为清晰,学生的表达也会更有方向,语文实践活动才能真正有效展开。【6】
以《跳水》教学为例,运用单元情境引领语文实践活动是一种富有成效的教学尝试。它能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真实、关联、层次丰富的情境中积极实践,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继续深入探索这一教学模式,不断完善教学设计,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创造更优质的环境。
参考文献:
[1][2][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52,29,45.
[3]孟彩.用情境任务引领语言实践活动[J].小学教学设计,2024(10):52-54.
[5]季美红.情境中思考,任务下学习——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十七课《跳水》教学为例[J].教学纵横,2024(03):43-44.
[6]滕衍平.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核心要义与设计策略[J].学术前沿,2023(06):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