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李银芬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李银芬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文涵

    扶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董昕

    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贵香

    元上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李玥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柯烨

    桃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马晓奕

    徐舍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毛旭芝

    和桥二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苗书瑜

    新庄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史旦萍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唐瑛

    万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琦

    丁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永美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烨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宇桥

    万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越

    范道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许静逸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应学萍

    丁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轲

    万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文蕴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研动态

“三次定位”让长课文教学更轻松 ——以《“诺曼底号”遇难记》为例谈长文短教

作者:应学萍  日期: 2024-04-07  点击:

“三次定位”让长课文教学更轻松

——以《“诺曼底号”遇难记》为例谈长文短教

摘要:本文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为例,谈如何进行长文短教的教学。通过“为教学内容定位”“为教学目标定位”“为课堂教学定位”,让教师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依据课标、学情,更好地把握教材、把握中心,对教学内容进行更合理的取舍。“为教学内容定位”要从单元整体的角度和课文内容的角度,对教材进行合理定位;“为教学目标定位”要结合单元语文要素,对教学目标进行精准定位;“为课堂教学定位”要从文本入手,结合课后习题,运用有效方法,达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三次定位 长文短教

正文:

长课文难教众所周知。长课文教学的难度,不仅仅在于文章篇幅较长,学生在学习之前就有了畏难情绪,还在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取舍。有的老师追求面面俱到,结果就像蜻蜓点水,仅仅是触及表层,花费了时间,看不到成效。所以,提起长课文,学生唉声叹气,叫苦不迭,老师一头雾水,不知从何下手。

怎样才能让长课文教学更轻松呢?我以《“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为例来谈一谈我的做法。

一、为教学内容定位

想要教好长课文,就要在备课时仔细研读文本,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为教学内容定位。

1.从单元整体把握教材

“诺曼底”号遇难记》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是十九世纪法国伟大的文学家雨果的一篇短篇小说。本单元以“人物品质”为主题,四篇课文从不同方面展现人物的高尚品格。[微信:hlshtx06]

2.从课文内容把握中心

文章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感人故事:“诺曼底”号在海上遇难,在一片混乱中船长哈尔威沉着冷静的指挥,成功挽救了全船人生命,而他自己却和轮船一同沉入大海。文中为我们树立了一个临危不惧、沉着冷静、舍己为人的船长的高大形象。

二、为教学目标定位

单元语文要素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并发挥好语文要素的作用。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由此,我们可以精准地定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那就是:

1.在朗读中,读好人物的对话。

2.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感受船长忠于职守、临危不惧的崇高品质。

三、为课堂教学定位

部编版教材中,大部分课后题都是为落实、体现单元语文要素进行设置的。抓好课后题,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本课教学中,如果我们能结合课后题“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和“‘诺曼底号’遇难时,哈尔威船长是怎么做的?你从中感受到他怎样的品质?”来进行教学,深入文本,寻找文本中的冲突点,在对话中,感知船长的镇定果敢,在动作中,体会船长的镇定自若、视死如归,我们就能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更好地感知船长的人物形象。

1.矛盾处,感知人物

矛盾之一:“有情”与“无情”

师:船长下达了一个怎样特殊而又无情的命令?

生:哪个男人胆敢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师:为什么大家立时不出声了?(仅仅是因为被枪吓到了吗?)

生:因为大家都很崇敬船长,船长在大家心中有着很高的威望。

生:大家知道船长说到做到,如果人们还是这样混乱,船长真的会开枪。 [微信:hlshtx 06]

师:对!船长的命令可以保障大家有秩序的撤退,这份无情里有对六十个生命的珍惜与守候。

透过这个矛盾点,学生明白了船长此时的“无情”恰恰是他“有情”的体现。这个看似无情的命令可以保障大家有秩序的撤退,这份看似无情的命令里有对六十个生命的珍惜与守候,船长的镇定果断由此可见。

矛盾之二:“船毁人亡”与“安全脱险”

师:突然袭来的灾难,慌乱的人群,混乱的场面,我们可以预见到,这将会是怎样的结局?

生:船毁人亡的结局。

师:可是,这样惨烈的情况并没有出现,改变结局的人就是——

生:哈尔威船长。

师:在这样危急的时刻,他是怎样做到让人们安全脱险的呢?我们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微信:hlshtx 06]

预见的结果与实际结局之间看似矛盾的对比,激发了学生走进文本探究的兴趣,在对比中,凸显出哈尔威船长的伟大。

正因为哈尔威船长改变了这一切,所以雨果这样评价他——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    

矛盾之三: “六十人”与“六十一人”

“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

“实际上一共有六十一人……”

是船长在混乱之间说错了数字吗?是他没有数清楚等待被救援的人数吗?不是,都不是。那缺少的一个人恰恰是他自己,他把自己给忘了。

在这个看似矛盾的地方,设置悬念,更能让学生理解矛盾的背后,船长在生死之间表现出的忘我精神。                       

2.对话中,感悟人物

“洛克机械师在哪儿?”……“哪个男人胆敢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从简短有力的对话中,我们感受到当时情况的危急,这扑面而来的急迫感,有力地渲染了当时的气氛。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借助提示语,设身处地地想象一下他们对话时的心情,在对话朗读中体会人物情感。

3.动作中,理解人物

“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主宰着,领导者大家。”哈尔威船长的沉着镇定,使乱得不可开交的场面变得井然有序。

哈尔威船长的舍己为人使全船六十人得以全部生还。二十分钟到了,当“诺曼底”号上的乘客和船员平安地登上玛丽号,回首望去,他们看到这场灾难中最悲壮的一幕——“哈尔威船长,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惨惨的雾气,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这是文中对哈尔威船长的一段描写,也是全文中最高潮的一幕。怎样引导学生理解这部分内容,感受船长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呢?我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描写哈尔威船长动作的关键词“巍然屹立”和“一动不动”,让学生想象、品读、感悟并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感受船长在危急时刻的镇定自若,感受那悲壮的与船同沉的一幕,通过品读感悟,这一幕幕场景在学生的脑子里复活了,船长的伟大精神也烙印在学生心中。

此时,顺势而导,引导学生说思考:你想对哈尔威船长说些什么?学生就能结合文本,带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畅所欲言。

是的,作为船长,他清楚自己的职责,他坚守着一句古老、崇高的诺言:船在人在,船亡人亡。这就是哈尔威船长。此时,再让学生深情地诵读这段文字,船长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更加高大,学生对船长的敬佩之情深入内心,朗读时就能做到入情入境。

总之,不论是长课文还是短课文,都是师生进行语文训练、开展语文学习的载体,承担着培养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作用。面对不同的文章,面对不同的体裁,我们只有用心钻研教材,进行细致的文本解读,才能为每一篇文章进行精准定位。尤其是面对长课文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从单元整体的角度和课文内容的角度,对教材进行合理定位;结合单元语文要素,对教学目标进行精准定位;从文本入手,结合课后习题,运用有效方法,达成教学目标。由面到点,层层推进。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落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让学生每节课都能积累方法,提升素养,学有所得。[微信:hlshtx06]

参考文献:

《虞大明与快乐教育》 虞大明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2014.5

《长文短教 难文浅交——用好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几点思考》陈先云 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