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背景下小学生家庭教育指导策略浅析
作者:苗书瑜 日期:
2023-03-14 点击:
次
新时期背景下小学生家庭教育指导策略浅析
宜兴市新庄小学 苗书瑜
摘要:小学时期是人一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家庭是小学生生活成长的重要场所,对孩子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具有最为直接、深厚且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教育行为方式在小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越来越多的家庭中出现了处境不利的小学生。他们的父母采取的教养方式不够科学,迫切需要得到指导。本文围绕处境不利小学生家庭教育指导策略展开研究,提出加强家庭教育,促进小学生成长的建议。
关键词:处境不利小学生;家庭教育;指导策略
21世纪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社会对人才提出的要求日益提高。小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应该从小就养成良好的个性,这样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成为社会合格的人才。但是从目前来看,小学生个性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处境不利小学生的发展问题迫切需要得到重视。家庭是小学生成长的重要阵地,本文围绕小学生家庭教育指导策略展开研究,提出加强家庭教育,促进小学生成长的建议。
一、小学生家庭教育指导难点
处境不利是指个体在经济状况、社会地位、权益保护、竞争能力等方面处于相对困难与不利境地的生存和发展状况。这些处境不利小学生的家庭教育存在问题,迫切需要得到科学指导。
1.忽视型教养方式的问题
采取忽视型教养方式的家长存在“树大自然直”的教育观念,在这种观念的引导下,小学生在与同伴、长辈以及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出现踢、打、骂人等行为时,家长便会不理睬,认为小学生长大以后就会改正。由于小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不高、是非观念不明确,他们的学习方式主要通过观察这一方式实现,当孩子再次出现打骂他人时,家长对此行为置之不理,在小学生的观察学习中认为这是一种被许可的做法。因此,在学校以及日常生活的交往中便认为打骂他人是正确的行为。诚然,年幼的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非常需要父母的陪伴和关注,但是家长忽视了儿童教育发展的敏感阶段。这导致儿童缺乏对安全,归属和爱的意识,这使儿童对父母的积怨越来越深,并导致发生暴力和侵犯他人等攻击性行为。
2.专制型教养方式的问题
这一类型的家长往往对自己的孩子表现出冷淡、否定的态度,忽视小学生的要求与自身能动性。他们会按照自己理解的方式要求孩子实施行动,如果孩子不能按照他们的要求去做,他们会表现出极大的不满,有的甚至对孩子实施严厉的惩罚。要求孩子必须绝对的服从是专制型父母的最大特点,在这些父母眼中,孩子们的自由必须始终处于他们的控制之中,他们认为只要孩子们能够按照他们设计的蓝图去做就会获得健康的成长,因此这类父母会对孩子们的一举一动加以干涉,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孩子们自我意识与主观能动意识的建立。长期处于这种生活环境的孩子们会表现出自卑、依赖、软弱服从的性格弱点,加之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孩子缺少来自父母心灵上的关爱,不具备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能力,久而久之就会对自己的父母产生一种复杂的排斥心理。
3.溺爱型教养方式的问题
溺爱型教育方式是一种完全不同于专制型教育方式的教育类型,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家长对孩子们的情感是非常积极的,但是这一教育方式也有自身的缺点,那就是对孩子缺乏相应的控制。家长往往表现为过分满足孩子提出的各种要求,不管这些要求合理不合理,也缺少与孩子们的沟通和交流。处于这种教育方式下的儿童通常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性格冷漠、叛逆、自我控制能力弱、独立性较差、带有攻击性的特点。在与其他人的互动中表现的比较自私,缺乏同情心和爱心。
三、小学生家庭教育指导策略
1.家长要多爱护小学生
小学生自出生之日起就生活在自己的家庭中,他们与自己父母相处的时间非常长,所以家长要承担起应有的教育责任,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养方式,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家长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多与孩子进行聊天,为孩子创造一个心灵港湾,保证小学生的安全,使小学生在家中感受到安全感和归属感。
第二,小学生家长要意识到孩子不是自己的私有财产,而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所以要做到严格与温柔相结合,要尊重小学生,信任小学生,使小学生能够挖掘自己的潜能。
第三,小学生家长要考虑到小学生的自尊。现在的小学生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中,他们的自我意识不断提升,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所以家长在与孩子交流时,一定要考虑到孩子的自尊心,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否则会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
2.注意以身作则,减少对小学生的负面影响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在孩子眼里,父母就是他们学习的榜样,孩子们会不由自主地模仿父母的行为。父母的言行举止在孩子的眼里都是正确的,对他们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在无形中引导孩子正确观念的形成。如果父母过分重视工作并忽略孩子的成长,没有给予小学生应有的家庭教育,这样导致小学生不重视学习并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进而影响孩子的成长。因此,父母必须为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榜样,父母言出必行,让孩子学会如何承担责任,增强他们的良好的道德意识与社会交往技能。
3.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构建良好的家庭环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理念。就小学生家长这一视角而言,他们也秉持着自己特有的教育方式、教育观点。一般来说,如果小学生家长能够拥有越高的受教育水平,他们的思想会更加开明,能够了解如何教育自己孩子的科学方式。因此,提高父母自身的素质是改变小学生产生不良行为的一个重要有效的方式,
首先,父母要提高自身素质,父母对小学生的教育方式为言传身教。因此,提高父母自身的素质是改变小学生反社会行为产生的一个重要有效的方式,并且父母可以通过加强自我学习,例如:利用互联网、电视和图书资料等方式了解进行家庭教育知识的学习。
4.家长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现在的家长的工作节奏确实越来越快。他们很少抽出专门的时间参与小学教育工作中,有时候,学校通过微信通知他们要参加学校的亲子活动,很多家长置之不理。这难以实现家校共育。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就要更新自己的观念,意识到培育小学生是关系孩子终身的问题,要与学校以及社区建立良好的关系。
总之,在小学生成长过程中,家长们要注重通过多种途径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坚持正确教育观,注重与小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平衡工作,注重小学生家庭教育,以促进小学生成长,为创建和谐的家庭氛围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熊金平,张文君.家庭教育的重要性[J].青年文学家,2011,24:294.
[2]于扬.试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J].商,2013,03: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