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李银芬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李银芬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文涵

    扶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董昕

    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贵香

    元上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李玥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柯烨

    桃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马晓奕

    徐舍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毛旭芝

    和桥二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苗书瑜

    新庄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史旦萍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唐瑛

    万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琦

    丁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永美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烨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宇桥

    万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越

    范道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许静逸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应学萍

    丁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轲

    万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文蕴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研动态

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毛旭芝  日期: 2023-02-13  点击: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工具,具有显著的思维优化、知识整合作用,将其应用于写作活动中,可帮助学生规范写作思路,实现素材重组,更易于确定作文的核心思想,使得小学生积极整合写作技巧。本文将根据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特点,探索思维导图在写作活动中的应用,且将在素材积累与选择、构思设计与优化、写作实践与点评三个教学环节阐述做法、案例内容,希望可让各位教师了解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应然举措。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思维导图应用策略

写作一直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引导小学生参与到写作实践中十分重要,关乎小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的发展,但是小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常见的问题有素材短缺、内容空洞,表达方式单一、词汇量不足,立意过高、虚构材料等,而低效的写作活动导致小学生失去了写作自信,而这种负面情绪产生的影响是长远的,很多学生都产生了应付写作、拼凑字数的惰性思维,使得写作活动的效率日益低下。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视化思维工具,虽然并不能帮助小学生解决写作活动中的全部问题,但是在理清写作思路、分析文本结构以及判断语言材料的有效性等方面都具有突出作用,便于优化学生的写作思维,而这也可为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做准备。具体而言,教师可通过如下方式使用思维导图开展写作实践活动:

一、素材积累与选择环节:使用思维导图实现资源重组

写作往往是对现实生活的反应,同样也是小学生展现个人语料库的基本方式。从现实角度来看,小学生的素材积累与选择情况往往会决定着整篇作文的质量高低,所以在写作准备环节,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积累素材,也应锻炼学生整合、选择与重组素材的判断能力。在此环节,教师可通过如下方式发挥思维导图的辅导价值:

1.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预设,整合相关素材

语言材料丰富异常,小学生在写作准备阶段能接触不同主题、不同体裁的语言材料,但是根据写作主题的特点,学生则应去整合主题式的素材块,并非盲目选择。对此,教师则可围绕写作主题制作思维导图当然也可鼓励学生自制思维导图围绕思维导图去显化写作任务,促使学生自主整合有效材料。

如在“习作:即景”一课教学中,学生便要按照一定的观察、写作顺序去描写自然景观,且自主判断是否要使用静态描写或者动态描写手法,由此展现景物的变化过程,那么如何才能引导小学生自主整理有效素材呢?我则在此阶段制作了一个思维导图围绕“描写景物的写作手法”这一主题构建了二级标题,介绍了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的特点,以及静态描写、动态描写这两种写作手法的不同之处。具体的思维导图内容如下:

 

根据这一思维导图,小学生就能自主确定景物描写对象,而且能根据个人想象去选择同主题的语言材料,阅读、借鉴其他人的写作方式。

在这个环节,我是制作思维导图的负责人,因为在写作活动开始之前,教师的宏观指导有利于规范学生的写作行为,便于学生自主分析写作手法,有针对性地去输入语言材料,且可引导学生自主观察生活中的自然景观,可使其顺利积累语言材料。

2.基于写作主题重组素材,关联思维导图

前期的素材积累只是写作活动的一个起步,且学生所阅读的材料内容并不一定有效,所以待学生积累了语言素材之后,教师还要帮助学生重新组合相关材料,保留有迁移价值的关键内容,以便保证学生作文的语言精确性、完整性与层次性。因此,待学生整理完语言素材之后,则可对照思维导图的具体内容,对语言材料进行重组、删减。

“即景”写作的前期准备中,很多学生在搜集语言材料时,只是大致选择了写景类作文,并未根据自己的写作主题进行细化选择,这就导致学生即便实现了写前阅读,但是却依然难以产生写作灵感。对此,我则让学生将各类材料的共同点写下来,关联思维导图,重点分析范文的写作顺序、写作方式。学生能在此阶段迁移阅读经验,判断范文的景物描写顺序、描写手法,在思维导图的启示下重组语言信息,使得学生的写作思路变得清晰、明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到这时,小学生则可观察生活中的自然景观,在脑海中构思作文结构、写作方式,确定最终的景物描写顺序、描写方式,对照思维导图设计文本内容。

二、构思设计与优化环节:通过思维导图调整排篇布局

构思在写作中十分重要,是小学生进行语言创作的关键环节,同时也决定着作文质量。在构思环节,思维导图的启发价值更为突出,而教师应鼓励学生亲自制作思维导图,促使学生自主排篇布局,对各类语言材料进行再创造。

1.学生独立构思,制作思维导图

说到底,写作活动是一种个性化的语言创作行为,每个学生都应保持独立自主的思想状态。对此,学生应独立构思,自制思维导图,以思维导图展现个人写作思维、独特创意。

“我的‘漫画老师’”写作教学为例,本次习作活动的主要任务是要学会选择能够突出人物特点的典型案例去塑造人物形象,而描写对象是教师。每一个教师的授课风格、与学生相处的方式不同,学生对教师的看法也各有特点,所以学生往往能对教师做出不同的评价,这也将成为学生作文的特殊点。因此,小学生应围绕“漫画老师”这个主题,从众多教师中选择令自己印象深刻、特征最突出的教师进行观察,制作思维导图,简要写出人物描写方法、所选取的典型事例,实现独立构思。

在这时,我并不会干预学生的构思过程,因为每个小学生都应保持独立的思考状态,我不能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影响学生,而为了保护学生的写作热情,我还告诉学生他们可以描写教师的优点与高尚形象,同样也能通过典型事例去突出教师的不足与缺点,学生要做到真实写作,不必虚构情节,同样也不必片面地拔高作文立意。

2.展现思维导图,实现多位构思

客观来讲,写作活动往往与口语表达活动相关联。当学生缺少写作灵感时,其他人无意间的一句话有可能会使其找准作文切入点;当学生陷入固定思维时,其他人对同问题的不同看法也可使其形成多元思考,使得学生的思维呈现出辩证性、批判性特点。因此,待学生独立构思作文内容后,教师则应创设生生讨论环节,支持学生展现思维导图的具体内容,解释作文创意,促使生生相互借鉴,从他人表述中获取更多的写作灵感。

“我的‘漫画老师’”写作课上,学生经过构思与反应,基本上都按照自己的想法制作了思维导图,而接下来,我则使用投影设备展现了学生个人制作的思维导图,学生自主解释写作思路、文本结构,通过口语表达的方式说明自己选择的事例资源,便于其他同伴帮助自己判断事例是否能够展现出教师的个人特色。其中,有一部分学生所选择的事例难以展现出教师的人物性格,由此陷入创作瓶颈,而学生也由此变得沮丧。但是,很快,其他同学便纷纷分享了某位教师上课时发生的事情,在大量的事例中选择相应的典型实例,帮助同伴调整了思维导图,而这就有利于唤起学生的生活回忆,能使其自主构思、调控事例资源。

在这个环节,还发生了一件趣事,即有几个学生不仅选择了同一位教师,还选择了相同的典型事例。对此,我则鼓励学生“大显神通”,学生依然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写作文,不必调换典型事例。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其产生了更加高涨的写作热情,切实端正了学生的写作态度。

三、写作实践与点评环节:利用思维导图优化表达方式

前期的素材积累、整合,构思设计与讨论环节能够切实发散学生的写作思维,但是在具体的书面表达过程中,小学生依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学生能准确按照所思所想写作文,有的学生却感到词不达意,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应过度干预,以免使得小学生开始模仿教师的写作思路,难以形成个性化的表达风格。但是,如果放任不管,小学生将难以总结写作技巧,无法积累有效的写作经验。对此,教师依然可利用思维导图开展作文实践与点评活动,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写作实践时对照思维导图,既要规范学生的表达方式,也要放飞学生的想象。在构思环节,小学生能通过思维导图确定写作思路、作文框架,那么在写作时便可按照思维导图的内容填充语言材料,这就能切实降低写作难度。同时,在语言积累与重组环节,教师所设计的“写作技巧类”思维导图也有利于引导学生规范语言表达方式,这将促使促使学生实现自主创作。如在“记一次游戏”一课,小学生就按照自己制作的思维导图,遵循时间顺序记录了自己玩游戏的过程,而且还对照了我所设计的“记叙文写作技巧分析”思维导图观察了作文内容,确定了记叙人称、记叙顺序、记叙方式等写作要求,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写作任务,并未产生思路受阻、灵感匮乏等问题。

第二,利用思维导图组织作文评改活动。思维导图就像是一个写作模板、评价依据,学生可将作文成品与思维导图中的作文框架、写作要点一一对应起来,自主评改作文。在这个环节,教师可通过学生自评自改、小组共改、教师点评的方式完善作文评改结构,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写作要点,使其在思维导图的提示下调整书面表达方式。值得一提的是,培养小学生的作文评改能力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不可操之过急,而思维导图能够加快培养学生作文评改能力的教学效率,更易于促使学生实现写作进步。因此,在每一轮的写作活动中,我都会组织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参加作文评改活动,审视个人作文的框架结构是否完整、是否符合逻辑关系,所写内容是否足够典型、是否能准确表达作文主题等等。

总体来说,上述几个论点与案例都能证明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写作活动中的应用价值,但是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还应根据小学生的写作问题设计相应的写作指导策略,且除了思维导图之外,也应继续使用其他的导学工具,以便引导小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实现自我发展,切实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文哲.运用思维导图提升小学语文高年级作文教学有效性[J].智力,2021(20):67-68.

[2]宋祥贵.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21(07):71-72.

[3]张娜.“思维导图+微课视角下小学语文写作课堂构建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学术刊),2021(06):67-68.

[4]张清梅.借助思维导图优化小学语文高年级写作教学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41):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