洑东中学 吴佳怡 听课反思:
基于目前中考英语对于阅读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我市从本学期开始正式要求每个学校开展课外阅读课程,并且发布了初中英语阶段的必读书目。本学期初二英语的必读书目为黑布林系列阅读丛书Gulliver's Travels。宜兴市树人中学的孙海英老师以Gulliver's Travels为例,开设了一堂课外阅读课。孙老师的这堂课充分体现了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展开阅读教学活动以及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以下是我听课之后的收获和感想:
1、书本封面的解读
上课伊始,孙老师并没有急着导入文本教学,而是带领学生先浏览了书本封面及背面的信息,让学生学会结合整本书的文本特征,扩大信息源的获取范围。同时书本背面有关于本书的中文介绍,能够让学生对故事概况有一个基本了解。也提示学生可以扫描背面的二维码,获取更多音频材料辅助学习。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丰富着我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作为一名中学生,信息素养不可或缺。孙老师教会学生最大限度的利用手里的资源,让学生能够多角度多途径地投入课外阅读当中。
2、书本目录的使用
在利用书本前几页的内容介绍了作者和书本主题后,孙老师展示了书本的目录。因这本书是一本描述格列佛奇幻经历的游记类文章,主人公在故事中到达了多个地点,利用书本目录清晰的表明每个地点涵盖的章节,让学生对本书的结构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一目了然地知道这个故事有四个部分,分别发生在四个不同的地点。在课外阅读中,合理利用目录来对整本书的内容进行划分,可以快速让学生掌握内容结构,值得老师借鉴学习。
3、学习能力的训练
在课外阅读过程中,生词是学生无法回避的一道难关,许多学生不敢阅读,害怕阅读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此。孙老师以‘incredible’为例,带领学生根据上下文语境猜测词义;接着通过反复阅读,引导学生推测字里行间所隐含的深层含义。所谓词不离句,句不离段,便是如此。这一步骤不仅仅教会了学生如何处理阅读过程中出现的生词,更是有助于消除学生阅读的恐惧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持久阅读的兴趣,改进阅读能力。在下文的阅读分析中,孙老师也是多次利用了这个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熟练、巩固、直至掌握方法,日后阅读起来就得心应手了。
4、图片资源的利用
2017年版高中课标提出了‘看’能力及其具体要求,无锡市中考中对其项能力的考查要求也逐年提升。课外读本大多有精美的插画,通过阅读这些插图,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视觉体验,还能有效填补文字描述的空白,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孙老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找到描述图片的句子,让学生能够将图片与文字描述联系起来,为日后逐步培养学生的‘看’能力打下了基础。
5、共情能力的培养
根据主人公的经历,换位思考,推己及人,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孙老师的课堂除了关注语言知识能达成性目标外,还特别关注思维品质、语言能力和文化意识等能力的养成。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将文学作品中的情境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更好的处理人际关系、调整自我心态以及抗压释压等,这些优良品质都将使学生受益终身。
6、教学资源的复现与生成
开课伊始,孙老师利用电影截图排序的形式快速梳理了事情的先后顺序,并且在文字与图片之间建立有效关联。在后续对比Gulliver和little people的动作时,再次依托这份图片素材设计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这种教学资源的复现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记忆,同时教师通过表格式思维导图将从文字、图片中获取的信息进行二次加工后,生成新的结构化知识。
7、学科融合的体现
在新高考、新中考的背景下,学科融合是不可忽视的趋势之一,英语与语文的学科边界越来越模糊。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以探究人物性格为主线,通过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对话,将所有教学环节有机串联,较为整体的展现了主人公的性格特征,也从另一个侧面预示着主人公的命运。同时,无锡中考英语的阅读理解C篇,每年都会有1-2题,要求学生分析人物在某个环境下的感受,所以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人物感受及性格特征,也有利于提高阅读能力,体现考试反拨教学的功能。
8、价值观的培育
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是现代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在九年级的教科书中有一个单元专门讨论teenage problems。这节课从文本关键词‘different’展开描述与拓展,能够直观反应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孤独、自卑”等问题,这样的环节设置可以舒缓学生的心理压力,也让老师有机会能够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
总结:
孙老师这节课通过对语篇的主题、内容、文体结构、语言特点、作者观点、主人公性格特征等进行深入、透彻、恰切的解读,有效规约了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较为完美地阐释了what、why和how这三个核心问题,为课外阅读的开展指明了一个方向,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