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周丽萍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周丽萍

    外国语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韩月姣

    新芳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蓉蓉

    屺亭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李叶婷

    东坡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潘嘉琦

    范道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园

    树人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孙敏燕

    官林二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梦雅

    大浦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佳怡

    伏东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徐卓

    太华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郑明英

    外国语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研动态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英语课堂提问艺术探微

作者:徐卓  日期: 2023-11-30  点击: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英语课堂提问艺术探微

徐卓 江苏省宜兴市太华中学 214200

作者简介:徐卓,1996.07,女, 汉族,江苏宜兴,本科, 二级教师, 从事初中英语教学与研究。

摘要:核心素养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而课堂提问是教师推进教学进程,实施教学策略的主要教学方式。将核心素养教育目标融入课堂提问教学活动中,能有效提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基于此,本文以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为目标,结合译林版初中英语教学案例,从课堂提问角度出发,探究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旨在启发一线教育者。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英语;课堂提问

英语学科是一门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语言类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的落实程度是检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标准之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将初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归纳为“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课堂提问在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目标、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起到积极促进作用。课堂提问是牵引学生学习思路,调整学生思考方向的重要推手。教师课堂提问水平高,则课堂教学更具效益、更有效率。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重视课堂提问活动的设计,把握课堂提问的艺术,以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带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课堂提问在核心素养教育中的作用

(一)推进课堂教学进程

课堂提问是初中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在初中英语核心素养教育中能起到调节课堂节奏、推进课堂教学进程的作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干预课堂教学环节的进度,把控课堂教学节奏,促使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能按照预设的核心素养教育目标和教学设计得以逐步落实,提升核心素养教育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指明正确学习方向

    课堂提问能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的作用。在教学设计环节,教师可以按照核心素养教学目标预设提问内容,借助课堂提问将话题牵引至英语核心素养方面,促使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引导,把握正确的课堂学习方向,向着核心素养教育目标展开精准化探究。如此,能切实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目标,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三)引领学生有效思考

学生通过教师提问展开对新知的思考,在思考过程中锻炼核心素养,获得学习启示。因此,课堂提问能有效牵引学生学习思路,聚焦学生学习思维,促使学生向指定探究目标展开高效、有益的思考。学生课堂思考水平有所提升,核心素养教育自然得以深度落实。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课堂提问教学的应用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

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教育目标的初中英语课堂提问需遵循目的性原则。这一原则主要表现为:课堂提问的设计要有目的性,提问的时机要有前瞻性,提问内容具备明显的教学导向,能引导学生学习思路向预设的方向前进。如此,能精准化落实课堂学习目标,强化核心素养教育效果。

(二)启发性原则

    课堂问题的提出应具备一定启发性,教师不仅要通过提问启迪学生对知识的思考,促使学生向课堂知识目标前进,还需在问题中隐含初中英语学科学习方法、语言技能、学习渠道等方面的启示。具备启发性的课堂提问能向学生渗透本课知识外的学习启示。学生能在此类课堂提问中收获更多学科认知与思考,进而关注自身学科能力成长幅度,自觉提升反思意识。

三、核心素养视域下课堂提问教学的有效策略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语言能力是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文化意识体现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思维品质反映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学习能力是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要素。”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共分为四个教学层面。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不同核心素养教育目标的教学特征展开分层式提问设计,以此凸显课堂提问的目的性、指向性特征[1]

(一)结合情境信息设问,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语言能力”指学生在特定语境、语言活动中展现出来的语言建构与应用能力。在核心素养培养活动中,语言能力是学生发展英语核心素养,展开知识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培养学生语言能力,能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促进学生文化、思维、学习核心素养的成长。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设计环节,可以将发展学生语言能力作为首要、独立的设问目标,针对学生语言能力培养展开设问,提升学生英语掌控能力。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关键在于生活化语言要素的积累和语言应用经验的累积。教师在设问环节需充分考虑两个教育目标,一方面创设教学情境,结合情境中的信息提出认知类课堂问题,主要围绕“是什么?”展开话题讨论。认知类设问能借助语境信息为学生深化语言要素印象,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建构经验,搭建个人语言资源库,促进学生语言知识内化;另一方面,教师还需借助课堂教学情境、主题学习情境中的信息进行设问,向学生提出任务类问题,促使学生在情境中获得实践应用、创造对话的机会。学生能在丰富的语言应用过程中积累语言应用经验,将所学新知化为己用,促使学生语言能力获得质的提升[2]

例如,在译林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Welcome to our school!》教学活动中,本课语言教学重点包括Art、History等与学习科目有关的词汇、hall、classroom等校园内场景词汇以及“Who is good at……”“My favorite subject is……”等短语、句式。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作为核心素养的主要培养目标,创设校园交流情境并结合语言能力培养目标设计课堂问题如下所示:

(1)结合校园类场景图片向学生询问课堂新知词汇的含义,如:What means “Art”?

(2)结合情境图片中的课程表向学生提出生活化问题。如:“学校包含哪些科目?”“你最喜欢的科目是什么?”“你能用所学新词句和同桌讨论‘喜爱的科目’相关话题吗?”

第一类问题着重考核学生对本课新知的理解程度,促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到教材、图片信息中寻找答案,锻炼学生独立探索新知的能力。以情境类图片予以学生翻译提示,能帮助学生建立深刻的图文印象,促使学生深度掌握本课语言新知,扩充个人语言资源库;第二类课堂提问为任务类提问,旨在拉近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在提问的同时为学生布置自主探究任务,促使学生在掌握新知的基础上尝试进行生活化造句,生成生活化答案,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课堂问答中,促进学生知识内化。结合课堂教学情境进行设问,能有效落实语言能力核心素养教育目标,切实发挥课堂提问的教育价值。

(二)结合文化差异设问,培养学生文化意识

“文化意识”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对中外文化具有基础理解与鉴赏能力,能产生文化探索兴趣,主动参与文化生活,分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尊重、包容、开放的态度面对外来文化,在文化教育中提升对本国文化的自信心与责任感。文化意识的培养可以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得到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单元教学主题提炼文化教学要素,并结合文化主题拓展中西方文化常识,借助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进行设问,促使学生对多元文化产生对比性思考。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出任务类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展开教材学习,自主查阅资料,提炼英语文化,并结合我国国内相关文化发展情况,引领学生展开合作交流。学生能在一问一答中自然归纳相关文化现象在国内的发展情况,继而对中西方文化差异、产生差异的原因产生清晰的认知。

例如,在展开中西方社交礼仪文化教学时,教师可以引领学生深度阅读与英语国家见面礼仪相关的英语阅读材料,借助阅读材料拓展文化常识并向学生提出课堂问题:“在你的生活中,初次见面可以遵守哪些礼仪?”学生能自然联想到鞠躬礼、握手礼等常见中式社交礼仪。教师还可以结合文化差异进行进一步设问:“结合阅读资料可知,西方英语国家见面礼仪包括哪些?和国内存在哪些差异?”学生能结合生活经验和阅读内容进行对比分析,想到拥抱礼、吻手礼、贴面礼等与国内差异较大地见面礼仪。教师可以进一步提出课堂问题:“为什么会存在此类差异?试分析原因。”在课堂问答过程中,学生能结合教师提问中的教学导向逐步探究文化类问题,树立开放、包容的文化意识,促使课堂文化意识核心素养得以深度落实。

(三)结合难度阶梯设问,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核心素养主要围绕学生在英语学科学习中所应用到的思维模式展开教学。常用于英语学习的思维模式包括理解思维、分析思维、比较思维、评价思维等。具备较好思维品质的学生能在阅读、表达、交流过程中产生更佳表现,更易理解文本、他人的表达意图,能正确、简练地组织英语语言表达个人感受。因此,思维品质核心素养是英语课堂的重点培养项目。初中生因其前期学习基础、学龄发展阶段等学情的不同,思维能力存在差异性。对此,教师可以在设问环节深度把握学生学情,结合学生现阶段思维发展水平创设难度适中的课堂问题。教师可以将问题拆分为多个细化问题,构建问题与问题之间的链接,以思考难度为问题的排序依据,设计难度逐级提升的阶梯式课堂问题。教师还可以结合个别思维模式培养目标设计课堂提问。如:本课思维品质教学目标定位在理解思维、比较思维、评价思维三个维度,教师则可以分层设计课堂提问,以多个问题精准定位核心素养中思维品质培养目标,使学生思维品质得到持续性培养[4]

例如,在译林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7 International charities》教学活动中,本单元人文主题围绕“慈善”展开,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与“International charities”有关的词汇,通过阅读课文Reading部分了解国际知名的慈善机构援助失明人士的事迹。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评价思维、创造思维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创设与学生学情相符合的课堂问题集。具体提问内容如下所示:

1)课文内容主要讲述了什么事件?请结合Reading部分给出的具体数据展开阅读分析,归纳本文重点内容。

2)你如何评价安比斯医生从事的慈善行为?慈善机构的存在对社会弱势群体带来哪些益处?

3)请结合文本最后一段“Mary of”一句进行仿写,用“be afraid of”展开造句。

上述课堂提问主要围绕学生英语思维模式中的分析思维、评价思维、创造思维展开设计,旨在分层锻炼学生英语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品质”核心素养目标的落实。在难度递进式课堂提问教学作用下,学生思维素养得以有效发展。

(四)结合学习策略设问,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指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应用的学习方法、学习渠道,乃至对学科学习的看法和见解,自觉提升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学习能力是作用于学习过程,助力学生在英语学科道路上行走得更为深远的核心素养目标,学生学习能力水平的强弱与其学习效率、学习效果存在密切关联。因此,教师可以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培养目标,在课堂问题活动中融入对学生学习策略、学习习惯、学习渠道的提问,促使学生通过问题回顾个人学习过程,立足宏观视域建立客观学习认知,在反思求索中形成适合个人发展的个性化英语学科学习路径,切实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带动学生其他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可以在课堂提问中融入启示性教学,引领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同时获得学习方面的启示或思考,促使学生正视个人学习问题,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优化个人学习节奏,认识到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   性。教师还可以适当提出反思类问题,指导学生对个人课堂表现、学习情况展开综合评价。学生能在前后评价对比过程中发现自身学习问题,进而进行积极的调整。在课堂提问的作用下,学生能从问题中把握自我调整契机,向高效学习能力靠拢,自觉提升英语学科学习能力,关注个人学习能力的成长[5]

结束语:综上所述,教师把握课堂提问艺术落实初中英语核心素养教育目标,可以结合素养目标培养特征选择适合的设问角度。教师可以结合教学情境中的信息展开设问,以语境为导引锻炼学生英语语言能力;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中的文化要素展开中西方文化差异设问,以此培养学生文化意识;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当前英语思维发展阶段灵活调整提问难度,循序渐进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教师可以将英语学习策略融入课堂提问中,促进学生学科学习能力发展。如此,能深度落实课堂核心素养教育目标,切实提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杜雪菲.初中英语课堂师生提问的行动探究[J].新课程,2021(37):195.

[2]朱丽娟.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课堂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D].聊城大学,2021.

[3]陈芳芳. 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提问策略的应用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21.

[4]吴晴. 初中英语课堂提问对课堂互动影响的调查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21.

[5]李明远,赵倩.聚焦思维品质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提问[J].教学与管理,2020(31):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