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宜兴市实验中学初一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课题:《论语》十二章 课型:新授课 主备: 朱文艳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结合注释、分析字形、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意
2、通过结合事例、编讲故事把握各章所蕴含哲理
3、通过结合背景,历史事例感受孔子的精神力量。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实词
2、难点:理解《论语》中的价值观
三、学习方法
结构教学法
四、学习过程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了解有关《论语》和孔子的知识
2,、探究十二章表现了孔子所倡导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与处世方法各是什么。这些内容又是如何体现出“仁”的内涵。
(二)教材为例,探寻方法
1、指导自学
(1)配合音乐,读出古文韵味
结合注释,自学各章大意,圈出各章中需要重点理解的词语。
(2)给予方法指导
将文中经常出现的词语及自己无法理解的词语标注出来并提出。
(3)学生独立完成
(4)教师巡视复备
2、互帮探究(对组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小组合作探究解决)
(1)对组学习,解答疑难。
(2)小组合作,探究存疑。
3、展示交流
(1)班级展示(小组派代表展示)
(2)质疑探究(小组或老师相机提问,对自学问题的补充深化)
问题:概括每一章所讲的内容
答案:(翻译内容略)学到了很多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方面的知识。这十二章的语言都很简练,但却蕴含着非常深刻的道理
4、归纳小结(建构“结构”)
(1)学生评价
(2)教师小结
我们从《<论语>十二章》学到了很多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方面的知识。这十二章的语言都很简练,但却蕴含着非常深刻的道理,学习后,每个人都会受益匪浅。此外,《论语》是出成语最多的文化典籍,我们就更不能小视对这篇课文的挖掘。接下来,我们就继续学习它。
(三)变式训练,感悟验证(围绕“结构”,变式练习,理解“结构”)
1、自学自检
变式练习1
准确翻译句子。
(1)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变式练习2
检查课文的背诵情况。
2、互帮互学
3、展示交流
4、点评小结
课文共选取了十二章,又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这些是从《论语》中节选出的格言警句,每一章都表达了精深的道理,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文字也颇具特色,句式整齐,音调和谐,读起来相当流畅,富有感染力。
5、质疑探究(体现个性,鼓励创新)
通过本文的学习,你能就本篇课文的写作特点及对后世的影响,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吗?
写作特点:
(1) 语言简洁、含蓄隽永。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它就是记录孔子的只言片语,或是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的对话,都比较短小简约,还没有构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但意思的表达却不乏一定的深度,值得推敲斟酌学习。
(2) 《论语》的文学色彩在于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寥寥数语中,蕴含着一个为人师者的胸襟、风范,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一个师者的拳拳育人之心。
影响:
《论语》这种在对话中说理的形式,直接影响了先秦说理文的体制;言近旨远、词约义丰的说理,形象隽永的语言,使它成为先秦说理文主要的形态。
(四)当堂反馈,独立运用(运用“结构”解决问题)
1、当堂检测
检查课文的背诵和全文的翻译、注释等,要求做到掌握干净、牢固
2、独立完成
3、对组互帮
(五)知识链接,布置作业
1、知识连网(回归体系)
2、布置作业(分层精选)
(六)资料链接,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