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马伟平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马伟平

    实验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芳

    实验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戴香颖

    树人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函

    实验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惠琴

    桃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冰洁

    丁蜀实验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谈蕴

    实验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姚鑫

    实验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莉

    实验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志丹

    桃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文艳

    实验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晔

    太华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邹鹏

    屺亭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朱文艳:《春》教学设计

作者:马伟平  日期: 2025-04-16  点击:

宜兴市实验中学初一年级(上)语文学科“导学案”

课题:《春》            课型:新授课                主备:朱文艳                          

 一、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理清行文思路。

2、品味优美语句,揣摩关键词句,积累语言;深入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

3、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之情。

 

二、学习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本文思路。

2.把握春草、春花、春雨、春风等景物的特征。

 

三、学习方法:

结构教学法

 

四、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同学们,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生机,春天如诗情如画意。可记得孟浩然的《春晓》(放音乐,看投影,生背诗文);可记得杜甫的《春夜喜雨》(接着听音乐,看投影,生背诗文)。多少作家的笔下曾这样深情地描绘过春天,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现代散文大师朱自清先生的《春》,看他是如何通过自己的眼睛,用他的语言描绘春天、歌颂春天的。

 

(二)教材为例,探寻方法

1、检查预习

1)学生交流所查的字词,教师抽默重点字词,学生交换批改。

2)走近作者,学生交流所查资料。

 

2、指导自学(一)

1)出示自学问题

  a、课文主要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你能划分出文章的结构层次吗?

b、细读第三至七自然段,交流讨论:作者具体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如果将这些景物看成一幅幅的春景图,你能不能分别给它们拟一个恰当的三个字的小标题?

c、你认为作者笔下哪幅画面最美?美在哪里?你能为你最喜欢的画面配上一句古诗吗?

2)给予方法指导

声情并茂,随课文思想内容与作者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抓文中的关键语句,体会作者的行文思路。

3)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

4)教师巡视复备

 

3、展示交流

1)班级展示

2)质疑探究

 

4、学生评价,教师小结

a、明确:全文围绕一个字,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个部分。作者运用总分总的结构,第一至二自然段盼春,第三至七自然段绘春,第八至十自然段赞春。

b、明确:作者分别从草、花、风、雨、人五个方面具体描绘春天,这五幅画面分别为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

c、明确:示例一:春草图——这是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令人见之则精神振奋。可配浅草才能没马蹄”这句古诗。

示例二:春花图——这是一幅百花争艳的画面,色彩明丽。可配“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或“乱花渐欲迷人眼”。

 

5、指导自学(二)

1)比较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的特点,小组合作,完成下面的表格。

图画名称,景物特征,描写角度(或顺序)

春草图,嫩、绿、多、软,由景到人

春花图,多、艳、甜,由高到低(树上花下遍地)

春风图,和煦、芳香与悦耳,触觉、嗅觉、听觉、视觉

春雨图,细密、轻盈,由物到人、由近到远

迎春图,春到人欢,由景及人

2)作者为什么把迎春图放在最后面写?

明确:作者细致绘春,前面的草报春、花争春、风唱春、雨润春为人迎春做铺垫,用春的美好提醒人们“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计划要早早做好安排,告诉人们抓住人生的大好春光,奋发向上。

3)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四幅图画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明确:示例一:不能调换,作者大体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写的,春天到来,最先长出的是小草,其次才是百花开放;按照生活常识,先有风,然后才有雨。有了以上四幅图的层层铺垫,春到人欢才水到渠成。

示例二:可以调换,应当先写春风,再写春雨,有了风的爱抚和雨的滋润,草才能长势喜人,花儿才能更加繁茂,人们也才能更加喜爱这生机勃发的春天。(无固定答案,学生各抒己见)

 

(三)变式训练,感悟验证

1、自学自检,变式练习

继续精读其它小节,从修辞、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用词等角度品析文章语言的美。

2、互帮互学

3、展示交流

1)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你能各举一例并说说它的作用吗?

明确:a反复。如盼望着,盼望着叠用盼望着,生动地表达出作者盼望春天到来的急切心情。

b拟人。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同时,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c比喻。如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用“眼睛”“星星”作比,写出了野花的细小而明艳,点出春天的特点。

d排比。如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多而细密、亮而闪烁、柔而绵长的特点。

 

(2)除了修辞手法的运用,本文还有不少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这些词语的使用使作者笔下的春更加鲜明生动了。品读课文,圈画出文章中你认为富有表现力的字词,与同桌交流,尝试鉴赏。

a朗润起来了,水起来了,太阳的脸起来了。

赏析:用朗润写春山光泽;用写春水涣涣;用写春日暖人。

b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赏析:字,不仅有声响,还呈现出一派喧嚣沸腾的热闹景象,境界全出。

c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你的眼。

赏析:一个字,写出了在春雨的滋润下,小草特别的青。

 

(3)结尾的三个自然段运用了三个比喻,这三个比喻句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明确:不能调换。结尾的三个比喻句有先后顺序。作者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因为它是新生的;把春天比作花枝招展小姑娘,因为它娇美;把春天比作健壮的青年,因为它有无穷的活力。这三个句子的顺序,从娃娃小姑娘再到青年,形象地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过程。

 

(4)第三自然段共四个句子,各是从什么角度描绘春草的?

明确:第一句是从上描绘;第二句是从上描绘;第三句写孩子们的游戏,侧面写春草带给人的欢乐;第四句以风衬草,从感受的角度表现春草的可爱。(由点到面,由近及远,从正面到侧面)

 

(5)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写树上的花的?

明确: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仿佛一词由实及虚,由春花联想到果实,表现花儿甜香得引人遐想,令人心醉。

 

(6)春风是无形的,看不到、摸不着,作者是从哪几个感官角度把春风写得有形、有味、有声的?

明确:从触觉、嗅觉、听觉三个角度来写春风。首先从触觉方面,作者引用诗句,又打一比方,让人感觉到春风是温暖的。然后写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从嗅觉的角度写春风,仿佛让人闻到春风的芳香。接下来从听觉的角度来写,鸟鸣的清脆、宛转,风声和水声的轻盈,笛声的嘹亮,仿佛让人听到春风的柔和。

 

7)作者绘春雨图时,写景的层次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这段在写景的层次上由物及人,由近到远,由静到动,描绘出一幅充满诗情的江南春雨图,流露出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4、点评小结

本文是一篇春意盎然的写景美文,怎样描写景物,本文第四自然段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既有实写,又有虚写,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请你仿照课文,自选景物,采用虚实结合的方法,写一段描写景物的文字,300字左右。

示例:几天前的一个清晨,早早起床的我推开窗户,忽然间闻到清新的空气中飘溢着一股沁人心脾的幽香。哦,牵牛花开了!这些小花啊,一个个就像张扬的小喇叭,朝着天空,毫无顾忌地高喊着自己的豪言壮语;又像是满盛着琼浆玉液的高脚杯,等待着凯旋的将士们一同开怀痛饮。它们的形体虽然很小,但我此刻却分明感受到它们从来就没有过自贱和自卑,它们有的只是乐观向上和积极进取。要不然,这么细小的牵牛花茎藤上怎么能不时地伸出一根更细的长芽儿呢!看这些长芽儿,像一只只柔嫩却韧性十足的小手,牢牢抓住旁边的花架,茎头则勇敢而坚决地向着花架的最高处攀登!数不清的小喇叭齐声喊出“努力拼搏,再微小的生命也能结出累累硕果”的震撼人心的生命最强音!

 

(四)当堂反馈,独立运用

1、当堂检测

完成《学习与评价》中本课的课内阅读。

2、独立完成

3、对组互帮

 

(五)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