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马伟平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马伟平

    实验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芳

    实验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戴香颖

    树人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函

    实验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惠琴

    桃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冰洁

    丁蜀实验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谈蕴

    实验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姚鑫

    实验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莉

    实验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志丹

    桃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文艳

    实验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晔

    太华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邹鹏

    屺亭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张莉:《多收了三五斗》教案

作者:马伟平  日期: 2025-04-16  点击:

宜兴市实验中学语文初三第一学期教案

课题:多收了三五斗         课型:新授课           使用日期:

主备姓名:张莉             复备姓名: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运用对话描写展示社会背景,表现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深刻主题的写法;

2、品味、感悟、欣赏小说的重点语段,感悟“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体会旧中国农民的辛酸和不断增长的反抗意识。

二、重点、难点

1、整体梳理小说情节,了解作品的主题。

2、运用对话描写展示社会背景,表现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深刻主题的写法。

三、教学方法

“整体建构和谐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

四、教学过程

第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二、自学指导、整体感知

 

 

 

 

 

 

 

 

 

 

 

 

 

 

 

 

 

 

 

 

 

 

 

三、讨论交流、解决疑难

 

 

 

 

 

 

 

 

 

 

 

 

 

 

 

 

 

 

 

 

 

 

 

 

 

 

 

 

 

 

 

 

 

 

 

四、检查反馈、评价矫正

 

 

 

 

 

 

 

 

 

 

 

 

五、课堂小结、回归系统

提问:如何阅读一篇小说?

教师归纳:

1)了解时代背景;

2)读懂故事情节;

3)掌握人物形象;

4)探讨主题思想。

3、揭示目标:

1)了解运用对话描写展示社会背景,表现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深刻主题的写法;

2)品味、感悟、欣赏小说的重点语段。

 

1、首先查作者的生平、查生字词。

 

2、浏览默读。

思考:小说主要叙述了旧社会江南吴地农民在“丰收”以后的什么故事(丰收给农民带来了什么)?请概括成三个画面。

知识线:

旧毡帽朋友:米行粜米----街头购物----船头发泄

 

4、作者展开故事情节时运用最“多”的描写方法是什么?这种写法与我们读过的哪些小说类似?

运用对话描写是本文的显著特点,随着对话的逐步展开,小说的故事情节也一步步地推向高潮,旧毡帽的心理或行为也随之发生着变化。

         

1、小说往往是一个时代或一个时期的缩影,本文所摄制的“缩影”里给人鲜明印象的是一个极不和谐的“多”字,比如农民粮食产量的多与所承受的税收的多矛盾,众多矛盾的多,为我们揭示了“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请摘读你能有所发现的段落,再提炼出矛盾的“多”。(注意不能遗漏结尾的故事之“多”)

2、通过合作角色朗读悟“多”,感受丰收以后的民情。要求在读的过程中思考旧毡帽的心理或行为变化过程,分别用两个字概括。提醒模拟读好“探究练习”题二中的对话。

失望多-----哀求多-------愤恨多。

3 归纳:我们发现并赏析了这么多的“多”字,你能用几句话概括小说的主题吗?

4你能用形象的事物来比喻这些伤农的众多因素吗?请以大胆的发人深省的比喻升华自己对作品的感悟。

充分赏识学生的各种比喻。 教师可作补充深化,如:国民党当局似永州之毒蛇,帝国主义似吸血之贪虫,封建势力和投机商人似狼狈。

 [创设情景] 先播放现今粮食交易的图片新闻,后完成说写训练:今天,如果你有机会去甪直古镇,面对眼前的万圣米行,请根据你的现实经历(见闻)描述你所见到的景象,注意仍以《多收了三五斗》为题,而且努力在“多”字上做文章,如米行变化多,农民变化多(收入多、喜悦多、感激多、回报国家多),并且融入自己对农民的感情。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作业布置:1、完善学案;

2、完成练习册

学生议论交流,回顾自己平常学习小说的经历。

 

 

学生将四个步骤做好笔记,强行记忆。

 

 

 

 

 

 

 

 

 

相互交流一下自己的学习发现,相互纠正补充。

 

 

 

 

 

学生按要求默读,并思考概括画面。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圈点勾画,摘读有所发现的段落,讨论并交流。(租债多、剥削多、压迫多、洋货多、失望多、节支多、发泄多、悲剧多……)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思考

旧毡帽的心理或行为变化过程,分别用两个字概括。

 

 

 

 

 

 

学生自由摘读讨论“多”字,探究造成伤农的根本原因。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10分钟 写作(不少于200字)、交流、评价。

 

 

 

 

 

 

 

 

 

 

 

学生可能从课文内容和小说阅读方面交流。

找到兴趣点,

激发学习课文的热情。

 

 

运用结构化知识记忆阅读小说的常规方法。

 

 

 

 

 

 

 

要求学生积累词汇,了解作者,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自主学习:默读课文,感受文本。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更好地把握下一步的教学,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合作探究学习:通过思考,整体把握全文的内容、结构、情感,力求学生理解和表达上思维的严密性。

 

 

 

 

 

 

本文理解起来难度不大,初读课文,学生容易产生“好理解”的错觉。教学中适时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提出问题,深入学习。

 

 

 

通过一个思考题,力求牵一发而动全身,统摄全篇,加大思考的力度,整体把握全文的内容。

  

 

 

 

 

 

 

 

运用“众多”的比喻,深化感悟主题。

 

 

 

 

 

 

 

 

 

 

 

 

 

通过对比,学生对现在的生活会有更深的体验。

 

 

必使学生学会总结,一课一得。 

五、课后反思:

 

 

 

 

 

 

 

 

 

 

 

 

 

 

 

 

 

 

 

 

 

 

宜兴市实验中学语文初三第一学期学案

课题:多收了三五斗         课型:新授课           使用日期:

主备姓名:张莉          班级                   姓名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运用对话描写展示社会背景,表现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深刻主题的写法;

2、品味、感悟、欣赏小说的重点语段,感悟“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体会旧中国农民的辛酸和不断增长的反抗意识。

、预习导航(走进去,眼前一道亮丽的风景)

1、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吗?

                                                                    

                                                                   

 

2、这些字词你掌握了么?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头(      )旧帽(       )占      )松      )作      米(             )着短      啰嗦         子(      间(     )一钞票(       )鄙夷不       褡裢       )小帽(       )茶壶      踌躇            )零      不过(      意(      了一口酒(      )理直气壮                

三、合作探究(师生互动,共同探讨)

探究一:小说主要叙述了旧社会江南吴地农民在“丰收”以后的什么故事(丰收给农民带来了什么)?请概括成三个画面。

 

 

 

 

 

 

探究二:小说往往是一个时代或一个时期的缩影,本文所摄制的“缩影”里给人鲜明印象的是一个极不和谐的“多”字,比如农民粮食产量的多与所承受的税收的多矛盾,众多矛盾的多,为我们揭示了“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请摘读你能有所发现的段落,再提炼出矛盾的“多”。

 

 

 

 

★探究三: 你能用形象的事物来比喻这些伤农的众多因素吗?请以大胆的发人深省的比喻升华自己对作品的感悟。

 

 

 

 

 

 

 

 

 

 

当堂训练:

                                

一天,一个贫穷的小男孩为了攒够学费正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劳累了一整天的他此时感到十分饥饿,但摸遍全身,却只有一角线。怎么办呢?他决定向下一户人家讨口饭吃。当一位美丽的女子打开房门的时候,这个小男孩却有点不知所措了,他没有要饭,只乞求给他一口水喝。这位女子看到他很饥饿的样子,就拿了一大杯牛奶给他。男孩慢慢地喝完牛奶,问道:“我应该付多少钱?”年轻女子回答道:“一分钱也不用付。妈妈教导我们,施以爱心,不图回报。”男孩说:“那么,就请接受我由衷的感谢吧!”说完男孩离开了这户人家。这时,他不仅感到自己浑身是劲儿,而且还看到上帝正朝他点头微笑,那种男子汉的豪气像山洪一样迸发了出来。

其实,男孩本来是打算退学的。

数年之后,那位女子得了一种罕见的重病,当地的医生对此束手无策。最后,她被转到大城市医治,由专家会诊治疗。当年的那个小男孩如今已是大名鼎鼎的霍华德•凯利医生了,他也参与了医治方案的制定。当他看到病历上所写的病人的来历时,一个奇怪的念头霎时间闪过他的脑际。他马上起身直奔病房。

来到病房,凯利医生一眼就认出了床上躺着的病人就是那位曾帮助过他的恩人。他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决心一定要竭尽所能来治好恩人的病。从那天起,他就特别地关照这位病人。经过艰辛努力,手术成功了。凯利医生要求把医药费通知单送到他那里,在通知单的旁边,他签了字。

当医药费通知单送到这位特殊病人手中时,她不敢看。因为她确信,治病的费用将会花去她的全部家当。最后,她还是鼓起勇气,翻开了医药费通知单,旁边的那行小字引起了她的注意,她不禁轻声读了出来:

“医药费—— 一满杯牛奶

霍华德•凯利医生”

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杯牛奶》的内容(不超过20个字)。



 

2.“一杯牛奶”在男孩身上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巨大的作用?



 

3.结尾处“一杯牛奶”为什么能等同于昂贵的医药费?

 

 

4.有人认为以“一杯牛奶”作为文章的标题不太合适,而用“爱心无价”作标题能较好地点明文章的主旨。你怎么看?

 

 

 

 

 

 

 

 

答案:

1.凯利医生救助曾用一杯牛奶帮助过他的女子。(概括恰当即可。)

2.使男孩“不仅感到自己浑身是劲儿,而且还看到上帝正朝他点头微笑,那种男子汉的豪气像山洪一样迸发出来;”因为一杯牛奶缓解了男孩的饥渴,年轻女子的爱心让他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3.年轻女子以一杯牛奶帮助男孩时的爱心与作为医生的凯利为当年帮助过他的女子支付昂贵医药的爱心同样可贵。(意思对即可。)

4.一杯牛奶既是文章叙述的线索,又有象征关爱、希望、爱心无价的意义,并且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而爱心无价显得太直白,没有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