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马伟平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马伟平

    实验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芳

    实验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戴香颖

    树人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函

    实验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惠琴

    桃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冰洁

    丁蜀实验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谈蕴

    实验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姚鑫

    实验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莉

    实验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志丹

    桃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文艳

    实验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晔

    太华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邹鹏

    屺亭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张莉:《重塑生命的人》教案

作者:马伟平  日期: 2025-04-16  点击:

宜兴市实验中学初一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详案)

2017.8(讨论稿)

课题:  《再塑生命的人》      课型:       新授              日期:             

主备:     张莉                    审核:      卢冰萌                            

一、学习目标(围绕概念事实类知识、方法程序类知识的识记、理解、应用;渗透学科思想)

1、能读、写和理解“不求甚解、混为一谈、花团锦簇、美不胜收”等词语,并正确使用。

2、能理性地思考、体会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3、默读课文,能从标题切入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

4、能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学习海伦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二、学习重点(核心知识、学习难点等):

1、深人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2、学会从标题切入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

三、学习方法:

结构教学法

四、学习过程

(一)预习反馈, 明确目标(结合学情分析、预习反馈,采用合理形式呈现和认同目标)

1、《再塑生命的人》是一篇记叙文,在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已经接触过不少这样的文章,有了一定学习基础,而且对于海伦·凯勒的故事,他们已经在小学六年级学过《永远记住您,老师》。

2、出示目标(投影),学生阅读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教材为例,探寻方法(以下步骤可灵活使用)

1、指导自学

1)出示自学问题

a.“再塑生命”从字面意思看是什么意思?是谁再塑了谁的生命?                                

b.海伦·凯勒原来的生活、生命是什么状态?文中是怎样描述的?                             

c.莎莉文老师是何时来到海伦的世界里?她做了哪些事情?                                

2)给予方法指导

  从题目入手,指导学生从题目中获得信息,带着思考进入文本。学生快速浏览默读课文,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从而看出莎莉文老师耐心、讲究“教育方法”。                       

3)学生独立完成

4)教师巡视复备

2、互帮探究(对组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小组合作探究解决)

1)对组学习,解答疑难。

2)小组合作,探究存疑。

3、展示交流

1)班级展示(小组派代表展示)

2)质疑探究(小组或老师相机提问,对自学问题的补充深化)

 问题 :通过这些事,你能看出来莎莉文老师把什么带到了海伦的世界?

 答案 :爱心,耐心、包容等。 可见莎莉文老师是一个热爱自己的学生、讲究教育方法、循循善诱、善良和蔼,善于抓住教育时机和耐心的出色的老师。 (插入海伦凯勒的生平经历介绍)                                                                                 

4、归纳小结(围绕“两类结构”)

1)学生评价

2)教师小结(两类结构、学科思想等)

    阅读文章,要关注标题,本文题为《再塑生命的人》,为什么生命要再塑呢?谁来再塑生命?如何做到的?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文,你就会注意到一些与标题照应的句子,从而清楚地把握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                                                                                

(三)变式训练,感悟验证(围绕“两类结构”核心知识,进行正例或反例变式练习)

1、自学自检

变式练习

    文中有不少描写“我”学有收获后动作行为或心理活动的语句,画出这些语句,体味“我”学习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                                                        

2、互帮互学

3、展示交流

4、点评小结(知识的共性与个性)

   本题意在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描写,并深入理解“我”的心情和感受。文中这样的语句很多,例如:“当我最后能正确地拼写这个词时,我自豪极了,高兴得脸都涨红了,立即跑下楼去,找到母亲,拼写给她看。”这一句有心理活动,有动作行为,把“我”获得新知的喜悦、激动以及急于与人分享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作者用大量的笔墨写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写自己的种种感受,写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变化等等,都是为了从侧面写老师对自己的巨大影响,写老师的可敬可爱。)                                                                     

(四)当堂反馈,独立运用

1、当堂检测

阅读大练P57-58的《何老师》,完成第9-12题。                                                                               

2、独立完成

3、对组互帮

(五)知识连网,布置作业

1、知识连网(回归体系)

   本文将“我”的活动贯穿全文,以“我”的感受来刻画人物,展开描写,侧面写出莎莉文老师给“我”带来的巨大影响以及她高超的教育艺术。她再塑了“我”的生命,表达了“我”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                                                                            

2、布置作业(分层精选)

    一星题:抄词语,课后的“读读写写”。                                            

    二星题:以“我心目中的海伦”或“我心目中的莎莉文老师”为写作对象,写一段话,不少于200字。                                                                               

    三星题:课外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六)资料链接,教后反思(中考链接,反思整理)

   海伦是世界有名的残疾成功人士。培根论说人生时曾意味深长地称颂残疾人“总是和上帝扯平了的”。你还知道那些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古今中外都可以,收集一下和大家一起共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