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马伟平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马伟平

    实验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芳

    实验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戴香颖

    树人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函

    实验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惠琴

    桃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冰洁

    丁蜀实验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谈蕴

    实验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姚鑫

    实验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莉

    实验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志丹

    桃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文艳

    实验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晔

    太华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邹鹏

    屺亭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张莉:《皇帝的新装  》导学案

作者:马伟平  日期: 2025-04-16  点击:

宜兴市实验中学初一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详案)

课题:    皇帝的新装              课型:     新授           日期:             

主备:    张莉                    审核:     卢冰萌                             

一、学习目标(围绕概念事实类知识、方法程序类知识的识记、理解、应用;渗透学科思想)

1、  学习抓住线索梳理情节的方法,感知故事的内容。                                 

2、  能说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的意义。                                                

3初步体会童话中对比夸张的艺术表现特色,能把握作品的创作意图。                                                                    

二、学习重点(核心知识、学习难点等):

1、一线串文的情节梳理及人物的形象意义分析。                                                                                

2能理解童话中对比与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法的作用。                                  

三、学习方法:

结构教学法

四、学习过程

(一)预习反馈, 明确目标(结合学情分析、预习反馈,采用合理形式呈现和认同目标)

1、童话学生并不陌生,但是学生的认知毕竟肤浅,本课的重点是要引导学生如何将对内容乃至人物的感知清晰化。本课中的对比与夸张,可以给学生以全面的认识,从其表现形式,到其对于文章主题的表达作用,这是由明显的表现到隐性的表达,都可以以系统的知识块状给学生提供学习的蓝本。                                                                              

2、出示目标(投影),学生阅读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教材为例,探寻方法(以下步骤可灵活使用)

1、指导自学

1)出示自学问题

A 解题:①题目在文中的作用主要有如下几种?A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B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C作者感情的出发点。D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试根据你对文章的感知,判断一下本文的题目作用是什么?

B 梳理情节,要求小标题串情节并划分相应起讫。

C 我们在读故事的时候,如果按照情节的性质,可将其分为?A 喜剧B悲剧C 闹剧(具有讽刺或幽默倾向的一种轻松的戏剧作品)D正剧(以表现严肃的冲突为内容,剧中矛盾复杂,但有时得到某种程度的解决)请依据你对本童话故事的了解,判断一下本文应该属于什么?那本文的讽刺对象是谁?

D 当你看到一个本应该威风八面、尊贵无比的皇帝在大街上赤身裸体地游行时,你对他所作出的评价是(      A可怜的人  B好威风啊咎由自取D 真是愚蠢。试结合课文内容,对你以上的观感,作出合理的解释。

2)给予方法指导

    明确本文的标题起线索作用后,先找出随线索出现的人物,再概括他们分别与线索产生关联的行为。皇帝爱新装(1 引子)——骗子做新装(24开端)——君臣看新装 522发展)——游行展新装(2332高潮)——小孩揭穿假新装(3336结局)。明确本文属于闹剧后,确定故事的讽刺幽默的对象:一群以皇帝为首的大人们。接着速读课文,找出相应的语句,简单作注。

3)学生独立完成

4)教师巡视复备

2、互帮探究(对组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小组合作探究解决)

1)对组学习,解答疑难。

2)小组合作,探究存疑。

3、展示交流

1)班级展示(小组派代表展示)

2)质疑探究(小组或老师相机提问,对自学问题的补充深化)

 问题   当你看到骗子成功地将皇帝与大臣们忽悠上大街游行,而没有人对他们的骗局提出质疑时,你认为骗子骗术得逞的关键点在哪儿?当你看到大臣们明明看不到新装,却要一个劲儿地夸耀新装;市民们根本看不见新装,却要对他的邻人赞美新装时,你明白他们这样做的真正目的吗?然后你听到那一片阿谀奉承、自欺欺人的赞美声中传来小孩子天真无邪的否定声,接着民众的舆论倾向逐渐扭转时,你明白作者的意图吗?                                                                                           

 答案  三个问题针对了这场闹剧的策划者、推波助澜者、终结者。讽刺大人不如小孩聪明;告诉大人应该向小孩子学习;讽刺了大人有从众心理;启示人们要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4、归纳小结(围绕“两类结构”)

1)学生评价

2)教师小结(两类结构、学科思想等)

    本文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虽然不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存在的,却是在现实生活基础上提炼概括、集中创造出来的。历史上穷奢极欲、昏庸暴虐、不理朝政的皇帝,做出逾乎常理、骇人听闻的事情,是屡见不鲜的。高官巨宦一味阿谀逢迎皇帝,只求保住官位,更是非常普通的现象。正因为这样,骗子手段高明,善于设骗;皇帝贪婪虚荣,甘心受骗;官员阿谀奉承,乐于互骗,形成了这篇童话巧妙的布局。既有现实生活的充分依据,又表达了对这样的皇帝和大臣的强烈憎恶之情。文中描写皇帝、大臣甘愿受骗、并且骗人,直到皇帝在游行中听到老百姓都道出了他在裸体游行的真相以后,还硬撑着把那丑剧扮演下去,都是人物特点的逻辑发展。                                         

(三)变式训练,感悟验证(围绕“两类结构”核心知识,进行正例或反例变式练习)

1、自学自检

变式练习1

学生齐读第1节,思考:我们在读到皇帝爱新装的同时,有没有读到相反的情绪?把“不

爱”的部分找出来,你发现了什么?( ◆不爱钱财——经济:有经世济民的含义,是一个国

家正常运营的保证。◆不关心他的军队——军事力量:是国家政权的主要成分,是执行政治任

务的武装集团,是对外抵抗或实施侵略、对内巩固政权的主要暴力工具。◆不喜欢去看戏——

文化艺术生活:是国民生活质量的体现。◆也不喜欢去游公园——休闲:体现对生活高大尚的

追求。)

变式练习2

什么是夸张?(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欣赏第1节,提取关键词并判断:这是针对哪方面的夸张?有何作用?

2、互帮互学

3、展示交流

4、点评小结(知识的共性与个性)

 这么多的“不爱”与“独爱”新装形成的鲜明的对比,突出皇帝穷奢极欲,昏庸荒唐的特点。

 这些夸张,淋漓尽致地揭示了这场闹剧之荒唐,可笑,使人们的虚伪与愚蠢充表露无遗。  

(四)当堂反馈,独立运用

1、当堂检测

1)自行寻找一组呈现对比关系的现象,并说一说此组对比之下,突出了什么?这样写有何表达效果? 

【备案参考】皇帝认为他的老大臣很“诚实”;骗子向皇帝要来许多的金丝,称用以织布;另一位诚实的官员看不见织布机上的“面料”

2)举一反三:寻找那些与现实表现有出入的句子,说说其夸张的表现及作用。

【备案参考】行为的夸张——骗子深夜织布、游行时侍卫的表现;语言的夸张——君臣对“新装”竭尽所能的夸赞;场面的夸张——皇帝的赤身裸体、全城市民的围观。

2、独立完成

3、对组互帮

(五)知识连网,布置作业

1、知识连网(回归体系)

 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丰富想象、大胆夸张。这也正是童话这种文学样式的艺术特点。童话,正是在现实生活基础上,驰骋想象,大胆夸张,来叙述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形象,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意见态度、思想感情。童话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虽非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存在的,却更有代表性地反映现实生活,产生独特的艺术魅力。童话不但可以想象、夸张地叙写人间的故事,刻画人物的形象,还可以拟人化地描写动植物或没有生命的东西,赋予它们以人的生活经验和性格特点,通过描写他们的思想行为,曲折地反映现实生活,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意见态度、思想感情。

2、布置作业(分层精选)

 一星题:阅读大练《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完成题目。以巩固童话的相关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二星题:小练笔:续写“游行结束后……”                                                                             

(六)资料链接,教后反思(中考链接,反思整理)

     “最奇异的童话是从真实的生活里产生出来的。”我们在这篇童话里看到的皇帝、官吏,不正是当年丹麦封建统治者的真实写照么?安徒生把自己不敢明白说出的一切,隐藏在夸张、诙谐的故事里,引起读者深思。夸张和对比中包含着合理性,是《皇帝的新装》的情节特点,也是安徒生童话的情节特点。课后阅读《安徒生童话》,试着在小组里说说每篇童话的情节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