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马伟平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马伟平

    实验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芳

    实验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戴香颖

    树人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函

    实验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惠琴

    桃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冰洁

    丁蜀实验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谈蕴

    实验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姚鑫

    实验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莉

    实验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志丹

    桃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文艳

    实验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晔

    太华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邹鹏

    屺亭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聚焦结构建构 品读游记之美

作者:马伟平  日期: 2023-04-24  点击:

语文教材中的游记散文往往是文质兼美的精品,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以结构建构为目标,开展游记文本阅读的教学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加深文本印象;同时通过品读文本语言,能够使学生收获文字的积累和情感的体验。在《壶口瀑布》一文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方位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分析作者的情感与思考,引导学生建立“借景抒情”“托物寓意”的知识结构。

《壶口瀑布》一文运用典雅凝练的语言,分别写了雨季和枯水季的两次游历。从不同的维度入手状写所见景象,由水到个人,由个人到民族,抒写了游历“壶口”的独特感受,如同柔水中蕴育着力量,写实中蕴含着思想的奔流。根据文本特点,本节课设定了三个任务,分别从把握瀑布特点、探究瀑布成因和解读黄河精神三个层面开展教学活动。

环节设计了一个诗歌填空,一方面是帮助学生迅速地感知文本内容,另一方面通过四字短语的写能让学生敏锐地感知作者的语言特色。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对文本的解读来完成对瀑布特点的概括,再通过朗读的形式进一步加强审美体验。

 任务二:壶口寻因

     任务二环节设计了一个“壶口寻因”的活动,让学生在观看视频之后在文本中找出对应的文字;即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种方式让学生的直接感官帮助他们加强对文本的阅读感受,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务三:壶口之魂

       小小的壶口瀑布透视出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也让人联想到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坚韧刚强的精神。任务三以黄河“伟大的性格”为切入口,让学生在文本中划出相对应的语句。教学时要让学生对这些语句深入品读引导他们把握作者写景不同角度,即“声”、“形”、“态”、“势”“色”“石(侧面)”这几个方面。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对某些重点字词的处理方式就是教学的突破口。通过以上语句的品读和引导,感受作者丰富的笔法从而明确:游记散文不仅仅要描绘景物之姿,更要借此来表达作者的某些情感或思考。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势、色)(挟而不服,压而不弯)

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

③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态)(不平则呼,遇强则抗)

④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声、形)

⑤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形)(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⑥看罢水,我再细观察脚下的石。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石(侧面))(柔中带刚)

   梁衡先生认为:大凡看景只看人为的热闹,是初级;抛开人的热闹看自然之美,是中级;又能抛开浮在自然景物上的迷眼繁华而看出个性和理来,这才是高级。从自然之景中看出“味道”和“哲理”,这正是审美能力的完美体现。希望本次教学中的活动任务和知识建构,能够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壶口瀑布》这篇课文的“形美“神美,同时在品读中收获美的体验,产生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