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王国军机电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王国军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浩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章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刁亮琦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郭天立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华顺方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黄一展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碧亚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柯乐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李玉梅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伟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贤伟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栩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热点交流

《情绪由我》读书分享

作者:陈章  日期: 2023-07-12  点击:

1. 情绪有哪些来源?
2. 如何从思维和行为上改善情绪?
3. 怎样通过管理情绪实现自我成长?
你不是你的情绪,你可以学着观察它、感受它、接受它,并让它成为你强有力的生活向导。《情绪由我》就是一本帮你建立正向情绪反应模式的经典之作,掌握书中提到的情绪应对策略,你将一步一步学会掌控情绪的方法,获得积极的自我认同感,过上更快乐、更充实的生活。
作者蒂博·默里斯,法国高人气作家,著名心理自助网站创始人,擅长将哲学和心理学的深刻见解,转化为易读、易懂、实用的知识,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发挥潜力,达到更高的成就。

译者刘慧,毕业于瑞典隆德大学,获得心理学硕士学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从事心理学教学、研究以及心理咨询工作十余年,现居加拿大。
微淼拆书,帮1亿人快速成长!10分钟听完一本书,让读书不再难。

一提到“情绪”,我们往往会联想到这样的搭配:“有情绪了”,“情绪上头了”,“说话不要带情绪”。
仿佛人有了情绪,就失去了理性。
那负面情绪很重的人,没救了吗?情绪出问题了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要解读的这本《情绪由我:不讨好、不在乎、不客气》,可以解答这些疑问。
接下来,我将按照情绪从何而来、如何改善情绪,以及怎样利用负面情绪实现自我成长,这三个部分来为大家解读这本书。
我们先来看看第一点——情绪从何而来?
作者告诉我们,情绪是生存机制的结果。
在原始社会,人们要面临野兽袭击、自然灾害,如果一个人被群体排斥,他就很难生存下去。这种条件下进化出来的大脑,对危险有天然的警惕意识,会担心被同伴拒绝和孤立——这些情绪,看上去是负面的,但对人的生存来说是必要的。
因为大脑的任务,本来就不是让人快乐,而是确保人能活下去。从这个角度来看,负面情绪的作用类似疫苗,用轻微的痛苦,激发你的改变,进而让你免于更大的灾难。
既然负面情绪这么好,为什么人们还是对它深恶痛绝呢?这与情绪的作用原理有关。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强烈情绪=解读+认同+重复”。
所谓“解读”,就是我们对特定事件的理解,特定的解读会产生特定的情绪。比如,同样是洒了半杯水,有的人哭丧着说“只剩半杯水了”,有的人却很高兴地想“还剩半杯水”——这就是解读方式的不同,带来了不同情绪。
我们不能武断地认为,说“只剩半杯水”的人,一定是消极的。如果他在沙漠中洒了半杯水,这种反应就再正常不过了。但无论何种处境,一直这样消极,就是“认同”方式上出了问题,
一种情绪能够长期存在,一次性的解读是不够的,还要有“认同”,也就是选择相信自己的解读方式,并且持续使用这种方式来解读其他事情。
当想法在脑海中“反复”认同自己,大脑就会习惯于产生这种特定的情绪。比如说,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那个说“只剩半杯水”的人,都从消极的一面去看待,那么,他就是一个悲观主义者——这时候“强烈的情绪”就真正产生。
我们之所以讨厌负面情绪,其实就是因为自我认同出现了问题,反复采用错误的解读方式去叠加痛苦。
知道了情绪从哪里来,以及我们讨厌负面情绪的原因,再来看看:如何改善情绪?
想要更好地控制情绪,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什么是自我。自我是在整个生命过程中累积起来的自我认同。更直白地说,大多数发生在你身上都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是你对事情做出的反应赋予了他们不同的意义,这些意义是由你的大脑创造起来的,你自己选择了相信,并持续这样做。
自我认同会出现以下问题;
第1,自我喜欢不断比较,比别人好就骄傲自大,不如别人就羡慕嫉妒,很多情绪问题就是因为我们在与他人比较的过程中产生的;
第二,自我从不满足,永远都处在一种缺失感和遗憾当中,这种不满足如果被正确地利用,个体就会不断超越自我,但如果被过度放大,个体就会陷入焦虑、受挫、自卑等负面情绪;
第三,自我常常在别人眼中认识自己,所以情绪也很容易被外界评价牵着鼻子走,其实大多数时候,别人没有那么关注我们,但是自我的这种特性却让我们很容易多想,进而忽视自己内心的需求;
第四,自我需要获得优越感,很多人表现出来的虚张声势、偏执自卑,都是为了追求这种优越感;作者还举例说,有些人爱传八卦,正是因为希望自己站在点评者的立场,获得一种居高临下的优越感。
如果你拥有强大的内心,能够正视自我认同的问题,那么你即便遇到不顺心的事,也能很快走出来。但如果你内心不够强大,很容易被自我认同欺骗,那要怎么改善呢?有两个基本思路。
第一,调整思维模式,获得积极情绪。
畅销书《吃掉那只青蛙》的作者提到:“成功的关键,是使我们的意识专注于那些我们渴望的事情上,而不是我们担忧的事情上。”
成功的人总是关注他们想要的东西,拥抱有积极的希望,为自己的小小进步而感到开心;而失败的人,则更在意他们得不到的东西,忽视自己的成就,认为这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所以,想要改善情绪,就要改变思维模式,不断地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这一点说起来容易,但真正做到很难。那么你还可以尝试第二种方法。
第二,通过调整行为模式,来改善情绪。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情绪呢?
首先,睡眠。睡眠不足的时候,脾气会变得暴躁,很难处理负面情绪了。你可以让卧室灯光更暗一些、睡前避免使用电子设备、睡前两小时避免喝太多水等方式来调节睡眠。
其次,呼吸。不同的呼吸频率,会带来不同的效果。每分钟8个呼吸周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释放压力;每分钟4个呼吸周期,可以提高视力和身体的敏感性;每分钟1个呼吸周期的深呼吸,可以高效缓解焦虑、恐惧和担忧等负面情绪。
再次,与自己对话。当你缺乏信心时,会不自觉地说“我试试”“我希望”“但愿”,而这些说法反过来又会让你感到更加不自信,这时候不妨换个说法,比如“我一定可以……”“我确定”“毫无疑问”“没问题”。
使用正面肯定句的时候,要注意几点:尽量说现在如何,而不要说将来如何,比如“我可以从现在开始放下手机”而不是“我明天再开始好好学习”;尽量用肯定句加强信念,比如“我现在很放松,可以自如地应对这场面试”而不是“我不能紧张”;尽可能多重复几遍,比如很多集体项目的运动员在开始比赛前都会反复说“加油,加油,加油”。
当然,你还可以用日记的形式去记录情绪,觉察自己产生负面情绪的时候是什么想法,也可以练习正念冥想,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除了调整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还可以通过改变环境来改善情绪。这里所说的“环境”,是指影响着你的一切外部世界,可能是你的住所、你的朋友圈子、你的职场环境,或者你的家庭氛围。
当负面情绪来袭,你无法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短暂的行动也没有帮助的时候,你不妨收拾打扫一下自己的房间,避开负能量爆棚或者总来找你麻烦的亲朋好友,重新梳理一下自己的日程和人际关系等等,相信环境场的力量。
最后,我们来聊一聊,怎样通过管理情绪实现自我成长?
在这一部分,作者列举了防御、压力、怨恨、嫉妒、抑郁等等10种负面情绪,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重点介绍其中一种——如何利用自卑感,促进自我成长?
你是否时常觉得“我还不够好”“我干啥都不行““我一点儿都不完美”……在心理学上,这叫做自卑情节。有自卑倾向的人,总是被负面情绪困扰,很难大方地接受赞美,但自卑心理,往往是成功的底层动力。心理学家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就认为,人们的成就往往来自于对自卑的超越。如何利用自卑感实现超越呢?有四个步骤可以实现。
第一步,要明确产生自卑的原因。你可以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静下心来思考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让你产生“我还不够好”的感觉的具体情境是什么?第二个问题,你所认同的想法,或者你自己编造的故事是什么?比如,当我遇到白富美朋友的时候,我就会感到,自己处处不如她;我认同的想法是,我现在不如她好以后也不会超过她,我在与她的比较中没有任何闪光点。记住,觉察是改变的开始!
第二步,尝试反过来思考问题。比如,朋友只是在某些方面比我优秀,我可以在其他方面做到更好;再比如,认识到了自己不够好的一面,可以慢慢让它变好,总比盲目自信、让别人耻笑好得多。如果刚开始改变思维模式,感到很困难,也不要焦虑,可以先从改变行为或者改变环境开始,慢慢来。
超越自卑的第三步,是认识并记录自己取得的成就。最好专门准备一个笔记本,坚持每天写下5~10件让你有成就感的事,在畅销书《小狗钱钱》中也有类似的建议,写下这些成就日记,不仅能减少你当下的自卑,还在持续的暗示你,你每天都有进步。要相信重复的力量!
第四步,装满自尊罐,记录赞美之词。当你积累了一定的“小成就”,一定要开始接受他人的赞美,真诚地认可自己,并使用“谢谢+对方的名字”作为回应。比如,还是在白富美朋友面前感到自卑的人,可以多多挖掘别人言词中对自己的夸奖,哪怕是再微不足道的夸奖,都可能成为你发现个人特色的好机会。
《情绪由我》这本书我们就分享到这里。
我们来总结一下,首先情绪是生存机制的结果,强烈的情绪来自于我们认同并不断重复一种对事件的特定解读方式,当然睡眠、呼吸、语言、环境也会影响到我们的情绪;
其次,想要改善情绪,可以通过改变思维模式、改变行为方式和改变环境等方法来实现;
最后,利用自卑感实现超越,只需要四个步骤——找到自卑的原因、反过来思考问题、记录自己的成就、记录别人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