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布鲁纳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的学习包括三种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即新知识的获得、旧知识的改造、检查知识是否恰当。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强调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是发现学习。
主要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三种。
行为主义认为知识积累的关键因素是刺激、反应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学习就是通过强化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认知主义认为把学习过程看作信息加工的过程。强调在教学设计中必须了解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然后设计出相应的教学。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行动导向教学是以“行动导向驱动”为主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务”着手,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行动导向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大任务分解成小任务。教师要分层次地给学生下达行动导向。
1.通过对教材与学生的分析,确定单元或单课的具体的教学目标;
2.对教学目标中的学习结果进行分类;根据对不同类型的学习的条件分析,揭示实现教学目标所需要的先行条件,即使能目标及其顺序关系以及其他支持性条件;
3.确定与教学目标有关的学生的起点状态。
学习环境是影响学习者学习的外部环境,是促进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意义和促进能力生成的外部条件。主要包括:
1.物理学习环境;
2.资源学习环境;
3.技术学习环境;
4.情感学习环境。
智慧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智慧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包括资源、工具、学习社群、教学社群、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六个组成部分。
1.职业活动导向;
2.突出能力目标;
3.项目载体;
4.能力实训;
5.学生主体;
6.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1.概念不同: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2.特征不同: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教案是教材意图和教师意图的体现,强调教师主导地位,忽略学生主体地位,教案具有科学性、差异性、艺术性、可操作性。
3.内容不同:教学设计包括课程目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环境、教学过程、学生评价和教学反思等要素。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4.层次不同:教学设计可以是单元教学设计、课时设计,一个教学设计可以用几课时来完成,也可以是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教案原则上是一课时一个教案。
1.搭建平台环境:借助学校网络课程平台,建设在线教学课程;
2.丰富资源环境:丰富章节知识、章节检测、题库、音视频资料等教学资源;
3.建立沟通环境:建立师生教与学的畅通渠道,如超星学习通、QQ群、微信群等,加强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
4.构建教学环境:如腾讯课堂、钉钉、超星学习通等软件,通过摄像头+教学课件进行直播教学,采取教师教授+师生互动讨论等方式开展线上教学;
5.优化学习环境:教师可以录播课堂教学,发布给学生随时观看学习;借助各种app,发布学习资料、实行签到、预习通知、考试、作业(作品)布置和提交等。
1.要对线上教学的内容要有选择和调整,针对学生特点和网络环境设计网络课程内容;
2.要变“主播”为“主导”,引导学生掌握网络学习方法,成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者、促进者;
3.要有基于学生立场进行教学改变:(1)教师需要更明显的情感投入把学生吸引到线上学习中来;(2)适当变换,有教师讲解、学生讨论、学生展示的教学方式的变,也可以有声音、图片、影像的呈现材料形式的变;(3)要收集学生意见进而改进,使线上学习更有实效;(4)安排活动,适当放慢教学节奏。
4.要把握好教学的多与少、进与退的度。
1.要注重对学生素质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的设定和达成度分析;
2.考核组织要通过对评分标准、分数限制、高分限制等设置,实现考核效果的公平合理。
3.成绩设置要通过线上学习、线上翻转讨论,最终测试得出线上成绩、期末成绩和平时成绩。
4.采取客观题闯关式练习,主观题学生互评的方式,强化过程性考核.
5.最后通过考核结果合理分析学生的成绩分布、试卷的难度、信度效度及区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