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王国军机电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王国军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浩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章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刁亮琦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郭天立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华顺方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黄一展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碧亚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柯乐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李玉梅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伟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贤伟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栩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热点交流

哈佛的六堂独立思考课

作者:陈章  日期: 2022-07-20  点击:

开会讨论时,无法顺利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提出好问题?小组报告时,无法充满自信地说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想要让自己的意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这都必须依靠缜密的“独立思考”才能做到。没有经过仔细思考的意见,既不会受到其他人的信赖,也不会有影响力,更无法达到任何效果。
本书根据哈佛大学提倡的自我意见建立法则和批判性思考,提出了“为意见找根据”、“区分事实和意见”、“推敲自己的想法”等建立属于自己意见的6个步骤,更有诸多的实践方法让你学会真正的“独立思考”。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只有锻炼“独立思考力”才能让你脱颖而出。
狩野未希,庆应义塾大学法律系毕业、庆应义塾大学研究所博士课程(英国文学)。目前为庆应义塾大学、圣心女子大学、商业突破大学讲师,并担任指导国际水平思考力、表达力、作文力的学校Wonderful Kids校长、儿童思考力教育推动委员会代表,在大学教授思考力与英语长达20年。
微淼拆书,帮1亿人快速成长!10分钟听完一本书,让读书不再难。
你好,这期音频为你解读的是《哈佛的6堂独立思考课》。我会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为你讲述书中的精髓:像精英一样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力”,从而在人群中脱颖而出。
有些人总是不能顺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他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以为这是不自信导致的,于是一味的在提升自信上下功夫,但是反响却很一般。这是因为他们找错了症结,真正的原因在于他们缺乏“独立思考力”。一个人要有严密的思维才能顺畅地讲述,哪场演讲是仅凭演讲者足够自信来吸引听众的呢?优秀的演讲背后一定有其思维逻辑作为支撑。
基于此,作者将美国哈佛大学提倡的“思考要诀”的具体方法结合东西方国家在教育模式和思维方式上的差异,以20年实际教学经验作为基底,手把手教人们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力”,接下来,我们就从六堂独立思考课出发,带大家详细了解作者具体讲了些什么。
第一部分,六堂独立思考课。
作者采用了一些哈佛的独立思考理念,融入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形成了“六堂独立思考课”,下面我们逐一看看每堂课的具体内容。
第一堂课,面对状况、问题时如何形成自己的意见。
哈佛大学提倡的“自我意见建立法”包含三个步骤:第一步,确认理解程度;第二步,解决不理解的部分;第三步,形成自己的意见。
确认理解程度并不难,明确自己哪些能理解,哪些不能理解就好了,随后重点解决不理解的部分,确认能从何处得到解答,最后将你的疑惑或者观点表达给能解答疑惑的人。
在这个过程中,要重点锻炼寻找根据的思考方式,比如对“内部或者外部风险”不理解,那么就去思考这两种风险分别有什么根据?哪些根据有事实或数据做依据?排除掉没有依据的,剩下更为科学的部分,就可以作为我们的选择。面对不理解时,要养成寻找“根据”的习惯,多问为什么,尽可能找到具有说服力的依据,这会加深我们的理解,也更利于我们思考与表达。
第二堂课,深入理解。
在这堂课中,作者讲述了检验自己理解度的7种方法。
1.5岁孩子法。如果你觉得自己已经理解了,那就把你理解的内容讲给5岁的小朋友听,如果他能听懂,那么就说明你理解得很好。
2.深思术语。同一个词语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彻底地理解,避免对任何一个词汇的模糊理解影响整体的判断和思考。
3.译成英文,然后再对英文进行翻译,如果仍是原意那么你理解的就没有问题。
4.理解程度检查表。列出一个“已理解和不理解”的表格,分别按实际情况填好,以此来检查自己的理解度。
5.5H1W反驳法。用Who、What、When、Where、Why、How,也就是谁、什么事、何时、在哪、因为什么、怎么了来问问自己是否都能答得上来。
6.用红黄绿三种颜色的笔做记号。绿色代表理解,黄色代表大概理解,红色代表不理解,分别对应着理解、不理解但可以尝试调查以及不理解必须停下来三种含义。
7.被临时征求意见时,以12项“好问题”原则进行发言或者反驳。
这些原则分别是何时、何地、谁、做了什么、怎么做;为了什么目的,为什么这么有把握;对信息提问;探究数据是否正确;探究其必要性;检验模糊用词;引用含义相似但不同的例子;确认事物的两面性;询问契机及起因;探究为什么是“现在”;询问长期性发展;以采访者的姿态追问背景。
第三堂课,多角度思考问题。
面对问题或选择时,选A还是选B呢?遇到此类问题时要使用发散思维,从对立面等角度去思考利弊。
可以选择与这个问题或选择有关系的人的角度进行思考,想象一下如果是他会怎么选,他的根据是什么,从中发掘他想法中的合理依据,来帮助自己判断;还可以从评论家的角度思考,从学者的角度做宏观思考等等。
作者提出了“一人辩证法”,即一个人大脑中出现黑、白两个小天使进行辩论。两位天使各有各的观点、各有各的依据,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内容来辅助判断。
第四堂课,向前看决定现在怎么办。
预测未来有四步:
第一步:对你的计划有一个预测;
第二步:明确计划的目的以及是否存在其他方案;
第三步:用“完全根据清单”来理清思路;
第四步:审视所有根据。
这个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列出所有可能,然后挑选其中有事实和数据依据的可能,将其作为对未来的设想。
第五堂课,交换意见。
同行评审就是对朋友发表的内容发表批评,从而交换意见。
在评审时要通过以下五种方法说出自己的意见:
1.大胆地说;
2.用对方听得懂的语言说;
3.有自己的说话“地图”;
4.将关键内容用不同方式重复3遍;
5.语气适当,给予对方尊重。
说话的地图是指用“首先、其次、再次”等关联词将句子串起来,用“因为所以”、“接下来”等词汇让你说话的内容逻辑清晰,只有这样听众才能听得明白。
即使说完之后被反驳了,也要端正态度,要明白对事不对人,对方反驳的只是你的观点,而不是你这个人。
面对反驳,可以从以下六点进行回应:
1.对反驳内容中不懂的地方提问;
2.用“我赞成,但是……”来进行表述,不要全盘否定对方的反驳;
3.不要被对方“牵着鼻子”走;
4.问清楚反驳的根据;
5.不要不懂装懂;
6.可以进行反对,但要提出替代的方案。
第六堂课,直面真实的自己。
这堂课告诉我们“好奇心不会害死猫”,反而意味着独立思考的开始。当你隐约觉着不对劲时,这或许就是问题的起点,不要放任它溜走,而要直视你的疑问,正视它并思考它的根源,将它弄清楚。
读到这里,这本书的内容我们已经了解得差不多了,下面我来为大家总结一下。
不能流畅表达不光是缺乏自信导致的,还很有可能是“独立思考力”出了问题,运用书中作者提到的六堂课的内容,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这件事也告诉我们看待问题不能片面,不要从你以为的症结入手,而是要抽丝剥茧,找到真正的矛盾,通过求证、询问、交换意见等方式将其化解,从而获得实际意义上的胜利。
以上就是《哈佛的6堂独立思考课》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了,希望大家通过我们的解读,了解到该如何提升“独立思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