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别用放大镜看问题
——浅谈新常态下职业学生的教育策略
摘要:针对职业学生的特点,提出“别用放大镜看问题”的观点,以教师,学生,家长三个角度来论述避免“放大镜”问题的策略,从三个方面说明同学们没有必要用放大镜观测自己的缺点,应建立自信;从五个方面建议教育工作者将传授学问和鼓舞人生相结合,从三个方面引导家庭教育,其目的就是教育好学生。
关键词:职业学校 放大镜 学生 策略
一、职业学生的基本现状
现在的职业类学生大都是经过中考的失败,进入职业学校的。他们普遍“坐不住冷板凳”,是一个个的矛盾体:
1、“弱”与“强”的矛盾。他们文化底子较弱,道德观念比较薄弱;同时,他们又积极武装自己,追随潮流,酷爱名牌,成为所谓的强者。
2、“差”与“优”的矛盾。他们的可塑性较差,行为多出差错,还差鼓起勇气的决心;但他们资历并不差,有些可以说很优秀。
造成他们现状的大都因为有一定的家庭背景,如:单亲家庭,有家庭暴力的家庭;或长期接触社会负面影响,如:经常和社会下流人士活动。
陶行知说过:“教育是立国之本”,针对这样一批职业学生,我们除了要求他们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之外,还要注意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现在学生的价值观决定了我们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我们应该把学生人格的养成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要从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来考虑怎么培养学生的人格,使得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的合格公民,这一点在今天强调树立正确道德观上显得尤为重要。
一、端正自身,传授学问、鼓舞人生——教师避免“放大镜”的策略
陶行知的名言“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职业类学生,长期以来受到的多是批评而不是表扬,社会和家庭看待他们的眼神也带有歧视的色彩,他们多看到了人间的冷色,偿还给社会的是“更多的冷”,“更透的冷”。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不能用放大镜看问题,要“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将传授学问和鼓舞人生相结合。
1、正面引导,说服教育。教师要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信任学生,关爱学生,“待学生如亲子弟”,对他们进行深入的引导和耐心的说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分清是非,爱憎分明。同时要制定相应的纪律加以约束,以达到“随风潜入”“润物无声”的效果。
2、针对实际,改进教学方法。职业学校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差,教师不能放大基础的作用,耳提面命地说:基础是关键!应该把内容讲浅些,对他们的要求放低些,并对他们取得的点滴进步给予充分的表扬和鼓舞,以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现在蓬勃发展的课程改革,就是从实际出发,来服务我们的学生,只有在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下将来新的教学方法才会更适合我们的学生。
3、树立自信心,明确奋斗目标。长期以来,社会、家庭对他们的轻视,造成了他们自卑感强,自信心不足。因此教师要在教育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正确分析自己,确定适当的前进目标,以减少无谓的心理挫折感;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成功教育”,如举行专题心理讲座,举办逆境成才的先进事迹报告会,开展入世后的人才需求形势教育等,帮助他们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帮助学生克服各种困难,培养学生的意志和毅力,增强耐挫力。通过各种方式,使他们明白,只要肯努力,不怕吃苦,大部分人成材的机会是等同的;鼓励他们努力学习,不断提高道德素质和知识水平,掌握专业技能,做一个具有良好思想文化素质和熟练技术的中等技术人材。
4、用爱心感化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不吝爱心,“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把全部的爱倾注在学生身上,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对某些行为怪异,顶撞老师,不接受教育的学生,不要采取简单、生硬、粗暴、训斥的方式,那样只会放大不良因素在师生中的影响。应该和风细雨,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们,了解他们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关心他们,经常询问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取得他们的信任,消除与他们的隔阂,去除逆反心理,建立师生间的友谊。此外,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那怕是微小的进步,都应给予充分的表扬,使他们感受到进步的快乐。
5、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教育活动。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教育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活动可以增加学校的凝聚力,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健全学生的人格。教师可以利用现有的资源,如:校刊、班报、学科黑板报和文娱体育、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的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和人格的全面发展。
生活中有很多事物,其实没有必要用放大镜来看。教师也没有必要用放大镜来看学生,差就是差了,教师要勇于承认,但不放大他们差的程度。教师应“为人尽其责”“为师尽其职”,倾注更多的爱心,更多地思考教育方法,让他们将学问和人生合一,有健康的思想动向、正确的价值趋向……成为合格的公民,高质量的人才。
三、帮助孩子,认清自己、树立自信——学生摆脱“放大镜”的策略
教师是学生的帮助者,应当帮助学生看清他们存在的问题,并用正确的态度来面对。让他们意识到路靠自己去走,没有任何理由怠慢自己,要对自己负责任,“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1、端正思想。社会上或多或少地对职业类学生有点歧视,适应事实并转化角色需要一个过程。的确,他们年纪尚小,一下子遇到挫折,感到压力和有点逆反心理也很正常。教师应对此表示理解并进行开解。已经进入职业学校,有些学生还是整天盯着普通高中看,以至后来有学生否定自己:我怎么笨得这么可怜?其实,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生来就是天才的。如果每个人都否认自己,甚至用放大镜看自己,恐怕每个人都要变的不自信。要知道,每个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一个有自己特点的人。陶行知说过:“失败是成功之母,奋斗是成功之父”,应该让他们端正思想看待自己,建立自信。
2、放宽胸襟。人与人相处,难免发生摩擦。不管是同学还是朋友,处得来就处,处不来就不要勉强,真的没有必要用放大镜看待某段感情的挫折,进而打打闹闹,用“野蛮”的方式诉说自己的不满,用异常的行为表示那份抗议。一个人的一生,朋友总是不固定的,没有必要纠缠不止。陶渊明的一句诗:“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要让学生将胸襟放宽,正确处理生活中的得失。
3、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家长和老师有时发两句牢骚,同学有时泼两句冷水,真的没有必要拿来放在心上,作为伤心的理由。学生年龄还小,经常把芝麻大的事情用放大镜放大成黄豆大来看,这也是一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心理的正常现象。教师在表示理解的同时,更应该教育学生能把所面对的事情分清主次,分清大小。要知道,以后的人生中,会经历很多比现在大的事,只有看开,才能融洽地和从容不迫地处理各种事物和应对生活。
人的胸襟应该像大海一样,海纳百川,永不枯竭;中国有句古话:将军额头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即使不能做到宽广,也不要用放大镜看得失。
四、协助家长,正确关爱、成功教育——家长远离“放大镜”的策略
孩子是家庭希望的种子,承载着许多家庭的未来和希望。每个家长都非常关爱自己的孩子,希望将来能够成才。现在孩子进入了职业学校了,没有理想的那么优秀,家长更应该从学生成长的角度去做更多的思考,不用放大镜看问题,正确使用关爱和惩罚。
1、主动和孩子交流心里想法。与孩子沟通,目的是要增进彼此的了解将自己的见解和要求向孩子说清楚让孩子明白父母的意思,便是沟通。其实仅仅如此是不够的,因为那只是单向性的,目的只是让孩子了解父母,要求孩子能做到父母所期望的。这些父母是否想过:你们要求孩子听话和了解你们的意思,但你们有没有了解过孩子的想法?沟通,要求父母主动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向孩子表达,同时多倾听孩子的心声,互相倾听,互相了解。这样,才能了解孩子心中的所思所想,而后“对症下药”给予适当的引导,使孩子健康成长。
2、做个拉拉队员。无论孩子成败与否,对孩子多说一句“加油,GOGO!”这就是“豆腐嘴,刀子心”的新方法。用周弘老师的话就是:“爱迪生就在你家,可惜你不像爱迪生他妈。”对孩子,要用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时的心态,永远做他们的拉拉队,为其呐喊,为其加油,允许出错,重要的是结果。其实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并不矛盾,应该做到精神上的赏识,身体上的磨砺。
3、配合学校工作。陶行知说过:学校“…要和学生家庭联络…把学校与家庭构成一体,彼此可以来往,教师不再孤立,学校也不再和社会隔膜,而能真正地通出教育的电流,碰出教育的火花,发出教育的力量”。在今天看来,我们学校需要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导,包括帮助家长转变教育思想;家长要认识到,不可能所有的孩子都能发展到同一水平,家长要做的是为孩子的发展提供及时的和尽可能的帮助。“欲速则不达”、“物极必反”,家庭教育如造成孩子的心理负担过重的话,不仅不利于孩子学业成绩提高和身心健康发展,甚至还会走向反面。
“假学习没有真出路,真学习才有大出路。”凡事都有双面性,要客观评判。不要用放大镜放大问题,把孩子看得千疮百孔。让孩子快乐地学习,不要像“狼追羊”那样教孩子学习,那样只会把孩子逼上绝路。还孩子快乐,让其像“捉蝴蝶”一样主动捕捉知识。
参考文献:1、《给女儿的一封信》扬子晚报,
2、《家庭教育要注意的六点》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