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巧用“绊脚石”,让班级乘“机”而行
——加强手机管理实效性管理育人案例
一、案例背景
对于中职学生而言, 手机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越来越多的学生沉迷于刷手机, 对学生自身的学习与成长存在很大的负面影响,手机管理已成为很多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绊脚石”。学生经常出现滥用手机、用机过长、用机过频等强迫性手机使用行为。在手机使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会呈现出不良心理状态和生理行为。面对手机问题,如何巧用、巧管,是建班育人工作中需重并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问题描述
班级设置了手机保管箱,按照班规,每位同学都必须于在校期间将手机安置在手机保管箱内。建班之初同学们严格遵守规定,箱内每一个格子都放置了对应的手机,可是好景不长,一学期过后,陆续有同学借以各种理由自行保管手机或直接要求不放置手机,于课间甚至是上课时使用手机。经调查,他们有的用来玩手机游戏,有的用来刷社交媒体、视频网站,有的甚至沉迷手机直播,用父母给的零用钱给主播进行“打赏”,并且这些沉迷手机的行为越来越严重。
三、原因分析
(一)手机管理只“控”不“用”
管控措施过于“强制性”,会导致学校之外的家庭、宿舍或其他任何一个不被监管的空间和实践都沦为“重灾区”。在如此管控下,学生会产生抗拒心理,造成“越控越用”局面。
(二)手机依赖只“戒”不“导”
对于过分迷恋手机的学生,疏导、干预方式过于单一,缺乏细致的思想工作、耐心的说服教育与足够的拯救力度,这导致学生手机依赖症越来越严重。
(三)手机功能只“禁”不“创”
我们往往只对于学习、生活有利的手机功能进行单方面宣扬并使用,反之,没有帮助的手机功能,我们的态度从来都是不鼓励不支持,对于手机游戏,我们更是嗤之以鼻,明令禁止。应该对一些手机功能进行适当开发、创新,以推进班级建设进程,帮助班级良性发展。
四、解决策略与过程
(一)物尽其用,解锁手机新功能
一方面我挖掘手机移动学习等功能,鼓励学生利用手机搜索学习资源、强化课堂效果,利用超星学习通等移动学习平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优质课、精品课,将手机变成学习机、将被动的“手机管理”转变为主动的“手机利用”。
另一方面,我班是现代学徒制定向培养班,参与对接企业的直播项目,包括带货、赋能、技能指导等环节,将“学生喜欢老师反感”的直播,变成“学生擅长企业需要”的正能量活动。
(二)建章立制,约束与关怀并行
我重新修订了班规中手机管理的部分,提出“有限带入校园、禁止带入课堂”的要求,规定学生手机禁用和可用的时间、地点、用途等;制作班级手机使用云记录本,记录学生使用手机的内容与时间,使学生认识到班级并非全面禁止手机使用,而是约束手机过度使用行为;利用班会课向学生讲明违反手机管理制度会面临的处理方式,使之从心理上敬畏学校手机管理制度;升级班级手机保管箱的配置,从普通手机箱升级为壁挂式、可充电手机箱,提升便利程度。
(三)齐抓共管,合家校之力协作
在班级家长群发放倡议书,要求家长以身作则,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互动,一起放下手机,参与户外运动;引导家长严格控制学生资金使用,帮助其建立健康、科学的手机消费观与行为习惯。
在班级学生群中发布每周打卡,记录全家一起放下手机户外运动健康生活瞬间,构建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同时,减少了学生手机使用频率。
开设《放下手机、拥抱生活》主题班会,《手机的妙用》头脑风暴会等引导学生改变不良的手机使用行为,同时组织辩论赛、经典诵读、情景演绎及诗词大会等课外活动,使学生逐步放下手机,在多元活动中一展所长,释放其青春活力,感受人际交往之乐。
(四)正确引导,要做手机的主人
一方面,我利用心理健康中心这一平台,对班内学生开展必要的心理辅导:既针对学生整体情况制定预防措施,又密切关注学生中的“手机依赖症”群体,进行专题心理讲座,为其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心理调适和行为矫正措施,针对情况较严重者,我通过家访形式与家长面对面沟通,建议专业心理医生进行治疗。
另一方面,我建设班级抖音、班级微博、班级微信公众号等手机社交媒体,将学生分小组进行班级自媒体建设,使之在过程中完善自我,做到不盲目依赖手机,提升对手机的驾驭能力,能够利用手机参与专业课程、素质拓展、人文讲座、创新创业等项目的学习和讨论中来,享受手机所带来的学习便利。
五、案例反思
(一)手机管理效果显著
升级过后的手机管理箱“一户一机”,大家每天入校都自觉将手机放入管理箱,并在合适的时间领用。
(一)手机使用频率降低
分析手机使用云记录本的数据,发现手机领用频率逐步降低,使用内容关键词由单一的娱乐、休闲转向各类创新、学习、制作、使用、开发等多种词汇。
(三)手机创新成果频出
通过班级微博等自媒体的宣传、现代学徒制手机直播项目在区域你获得一定知名度,让班级真正乘“机”而行。
(四)班级氛围蒸蒸日上
学生放下手机加强锻炼,勤于学习、乐于创新,身体素质提高、学习成绩进不、灵感火花迸发。手机从令人反感的“绊脚石”,演变为学生成才的“垫脚石”。
本案例共2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