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里的“钱”
作者:周晨韵 日期:
2025-03-06 点击:
次
祝福里的“钱”
鲁迅在《祝福》里,用大量的语言对钱进行了描写,这是文学中的偶然现象吗?还是一种暗示?它到底暗示了什么?文章中七次提到了钱,每一次都蕴含着什么意思呢?让我们一一把它解开。
第一次“福兴楼的清炖鱼翅,一元一大盘,价廉物美”这是文学巨匠鲁迅第一次在文中仅仅“一元”用两个字来描写钱,“一元一大盘,价廉物美”。用一大盘来和一元做比较,后面还解释到价廉物美,烘托出一元是那么的小,别忘了文中还交代了只有进城去福兴楼才能吃到,清炖鱼翅,多么奢侈的生活。在这里作者不小心暴漏了自己的经济地位,(是不小心的吗?请思考?)也为身处社会底层的祥林嫂埋下了伏笔。
第二次“简直抵得过一个男人,所以第三天就定局,每月工钱五百文”每月工钱五百文,为什么不是半元钱?或者半贯钱?却用了钱的最小单位“文”呢?这与开头的一元钱形成视觉反差,让人产生错觉,鲁四叔可是给了足够多的工资,是五百文!可是作者又两次夹击了这个钱。“简直抵得过一个男人,所以第三天就定局”,“到年底……全是一人担当,竟没有添短工”这两处的描写对鲁四叔进行了无情的讽刺。简直抵得过一个男人,却给了女工的钱,没有添短工,这是两个人的工作却还是五百文。痛斥了鲁四叔对劳动人民的压榨和作者对祥林嫂的同情。反应出祥林嫂代表的这个阶级地位低下。
第三次“于是算清了工钱,一共一千七百五十文,她全存在主人家,一文也没有用”一千七百五十文,用这么长的一串数字赤裸裸的描写了婆婆对钱的掠夺。又一次挖苦鲁四叔开的工资是那么“多”,后面还写到一文也还没用,全存在主人家。五百文的工资不是按月发吗?为什么不给发?这里再次榨出鲁四叔的小、心中的自私和丑恶。在这次交易中,祥林嫂自己拿不到自己的工钱,丧失了人权。
第四次“不嫁了她,那里有一注钱来做聘礼?”一注钱,文中解释为一笔钱。不解释我倒忘了,原来这笔钱是买卖祥林嫂得来的。“注”更让我想到的是赌博里的“下注”,祥林嫂就是被这个社会愚弄的赌注,没有人身自由。描写出旧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以及作者对买卖人口的深恶痛绝。
第五次“所以他就到手了八十千,现在第二个儿子的媳妇也娶进了,财礼只花了五十,出去办喜事的费用,还剩十多千。“八十千”作者为什么用千做为货币的单位,为什么不写成八万文?前两次提到的钱不都是文做单位吗?作者这里用乘法的形式把钱无限放大。血淋淋的痛斥婆婆的贪婪,对社会的不满,他是在怒吼。“财礼只花了五十”,这里的“千”那里去了,难道是漏掉了?还有那个“只”字,谁家结婚用钱会说“只花了……”这些都刻画出祥林嫂婆婆的吝啬,后面写到“还剩十多千”。再一次用减法的形式对祥林嫂悲剧的命运进行切割。
第六次“庙祝起初执意不允许,直到她急得流泪,才勉强答应了,价目是大钱十二千。”这是作者对封建神权的批判,难道神是有价格的?“起初不允许,后才勉强答应”难道神就不讲原则,见钱眼开吗?而且,为什么要用“大钱”。起初我认为是用大钱二字来衬托祥林嫂的朴实勤劳,但又麻木自卑。十二千是两年的工钱,才能勉强换来神对你这个莫须有罪名的救赎。这件事是否十二大千就能办成。庙祝已经交代的很清楚了。“执意不允许”,后面的勉强是庙祝自己的行为,见钱眼开,以神敛财。后经多方考证,原来这里的大钱是民国时代发行的铜板,铜板上写的当十文或者是当二十文,但是在当时当十文的铜板可以换十二个一文铜钱,或个别地方政府改为换十四个一文铜钱。这是作者再次揭露庙祝对祥林嫂的敲诈,当时政府对劳苦人民的盘剥。对神权的否定,我们现在可以再给祥林嫂加一条:愚昧无知。
第七次“快够一年,她才从四婶手里支取了历来积存的工钱,换算了十二元鹰洋,请假到镇的西头去。”民国时期市面流行钱币比较混乱,有各种银元,银毫、铜板、铜钱、金元券、纸质法币等。为什么这里要用鹰洋,不用袁大头,大钱十二千呢?
鹰洋:注解很清楚①时间:鸦片战争后②人物:墨西哥(宗主国:西班牙)③事件:大量流通。这是外国列强利用银元对我国进行贸易掠夺。我们下面一一进行分析为什么不用袁大头?当时已经进入民国,市面上流通最大的是袁大头、孙小头、龙洋和鹰洋。袁大头、孙小头、龙洋含银量是90%。各地军阀割据,自然货币也就无法统一。各地出的银元也就出现含银量不统一。而鹰洋作为本洋含银量高达90%以上,深受老百姓喜爱。为什么不用大钱十二千呢?当时的货币是银本位。一个银元等于七钱二分。但是银价和铜价兑换是随时变化的。一个银元可以兑换1,000~1500文,到后来可能换的更多。祥林嫂为了给自己赎罪自然是要表示诚意。这里作者用鹰洋是有用意的,他是在揭露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贸易掠夺。当时流入中国的银元不光是墨西哥的鹰洋、还有法国的坐洋、日本的龙洋、英国的站洋等等,而鹰洋最多,高达4亿枚。如果40枚鹰洋可以买走一个祥林嫂,那墨西哥可以买走1000万个祥林嫂。鲁迅用字严谨,在当时的社会无法正面痛斥帝国主义对我国的贸易掠夺,只能用“鹰洋”二字来为大家揭示这个谜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