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马宇民工作室
成员名单

  • 马宇民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薛习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6-21

  • 陈菊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茜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崔志平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范芳芳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顾文婧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彬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艳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吕思敬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倪红艳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盛花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邱阳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志君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杨银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君兰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晨韵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庄春伟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立足时代 志存高远》教学设计

作者:范芳芳  日期: 2025-03-04  点击:

 

一、教学基本信息

授课标题

第一课   立足时代 志存高远

授课对象

美术2311

授课学时

2

授课地点

智慧教室

授课时间

80分钟

内容分析

第一课《立足时代 志存高远》共包括两框四目内容。第一框“时代为我搭舞台”。阐述社会发展与个人成长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新时代为个人成长成才提供的广阔舞台和无限机遇。第二框“做新时代追梦人”。阐述新时代对个人素养提出的新要求,引导学生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职业理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所处的社会发展大环境,将自身发展与新时代相结合,树立正确职业理想。

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

1.学生已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内涵、意义等相关内容。
2.经过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自身所学专业已有所了解,粗略掌握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对个人职业理想已有简单思考和规划。
认知能力:

1.该学段学生具有一定的社会调研能力,文字组织和汇报能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较强,辩证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对材料的分析能力和概括提炼能力有待提高。

2.能够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查找资料,能熟练运用多种学习软件。

学习特点:

1.有初步的职业理想但缺乏明晰的规划,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系统化的学习方法。
2.制定目标易随波逐流或好高骛远,脱离客观实际;喜欢新事物、敢于冒险,可塑性强。

专业特性:

美术专业学生具备一定的艺术审美和鉴赏能力,掌握美术绘画艺术的基本特点和基础理论,具有一定创作能力和表现能力,更适合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

参考教材

思想政治基础模块(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理解社会发展与个人成长和实现人生梦想之间的关系

2.理解新时代为个人实现人生梦想提供了良好的客观环境

3.明确新时代对个人素养提出的新要求

4.理解职业理想对人生的引导作用。

学科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

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受新时代为个人发展提供的广阔舞台。树立“把小我融入大我,把个人梦融入中国梦”的观念,将个人的职业理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结合起来,自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追梦人。

职业精神: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发展与个人成长的关系,自觉将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相统一。正确理解职业理想对国家和个人的积极作用,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职业理想。树立通过技能成才、技能报国实现人生出彩的信心。

健全人格:

在确立职业理想过程中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选择适合自身同时又能促进社会发展的职业道路,不断提高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能力。明确新时代对个人素养提出的新要求,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

公共参与:

在面临职业选择时,要把个人命运与人民命运联系起来、将个人追求同社会需要、人民利益相统一,提高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使命与责任感,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为社会进步发展作出贡献;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职业理想,自觉践行公共道德,乐于为人民服务;具有公共精神,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法治意识:

关注国家在新时代为青年职业发展提供的法制保障及各类平台自觉参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情感态度

观念目标

1.自觉将人生梦想与社会发展统一起来珍惜伟大时代,紧跟时代发展

2.树立通过技能成才、技能报国实现人生出彩的信心。

运用目标

1.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追梦人

2.树立符合新时代要求的职业理想

教学重点

领会新时代为个人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追梦人。

解决措施

通过讲授法、讨论法和活动体验法等,引导学生理解社会发展是实现人生梦想的客观环境深刻认识新时代、新机遇和新要求,自觉做新时代努力奋斗的追梦人。

教学难点

明确新时代对个人素养提出的新要求,理解职业理想对人生发展的引导作用,树立符合新时代要求的职业理想。

解决措施

通过案例法、 分组搜集材料和展示以及小组合作讨论法等,引导学生理解职业理想对人生发展的重要作用,从符合新时代的新要求、顺应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出发,树立符合新时代要求的职业理想,自觉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教学方法

教法 :议题突破法、案例分析法、问题探究法、小组研讨法

学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探究结合

教学资源

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学习强国资源库、思政教育资源库、

超星学习通平台、视频资料、案例资料等

教学策略

学生在本课教学要点的理解和接受上存在困难。部分学生较难从直观上理解新时代与自身的关系,容易误以为新时代提供的机遇与提出的要求离自己比较远,难以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因此,对此部分教学内容的理解存在一定困难。教师需要将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可视化,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理解并掌握。部分学生对该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不大,学习动机不足。部分学生可能更关注自我对国家的方针、政策等缺乏兴趣,不愿主动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借助多种教学资源说明新时代以及职业理想与学生自身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二、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环节

课前准备

设计意图

 

实践

体验

 

1.布置作业:通过互联网,自主学习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2.搜集资料:查找你心中的“新时代的追梦人”的相关资料(个人经历、具体事迹等)上传至学习通平台。

通过学生自己自主学习、搜集资料为课中突破意图做好准备

(二)课中实施

第一课时   时代为我搭舞台

总议题:为什么说新时代为我们搭建了新舞台?

环节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问题

导学

3分钟

导入新课

教师导语:

本课的题目是“立足时代 志存高远”,大家觉得“志”指的是什么?“时代”和“志向”有何关系?

学生以开火车的方式进行回答;思考“时代”与“理想”的关系。

从课题入手,揭示本课主题,引导学生探究新时代和我们成长的关系

 

议题

探学

5分钟

 

 

展示议题

展示本课议题:

分议题一:社会发展与实现个人梦想的关系

分议题二:我们成长在怎样的新时代

分议题三:新时代为实现人生梦想提供了怎样的广阔舞台

学生快速浏览每节小标题做好笔记

结合学情

创设议题

 

活动

研学

27分钟

 

分议题一:社会发展与实现个人梦想的关系?

1.社会发展与实现个人理想的关系

 

 

 

 

 

议题二:我们成长在怎样的新时代?

2.新时代的特点

 

 

 

 

 

 

分议题三:新时代为实现人生梦想提供了怎样的广阔舞台?

3.新时代为我们实现人生理想提供的机会

 

 

 

播放视频《中国百年前后对比视频》;
创设问题:

不同年代人们的理想有何不同?为什么?
你的理想对社会发展起着怎样的作用?
小结议题一:
社会发展所提供的客观环境是个人成长和实现人生理想的前提。个人劳动和创造也推动着社会进步与发展。


展示课件: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节选)
播放视频:《解读“新时代”》

解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步骤;

小结议题二:
我们成长在怎样的新时代?
我们成长在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新时代。

 

播放视频:《解读“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
课本p4“阅读与思考”,结合课前查阅相关资料,设问:新时代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发展机遇?我们要做哪些准备?
资料分享:十八大以来国家出台的鼓励就业创业的相关政策文件、优惠补贴方案、就业信息平台等
内容补充:国家出台的创业补贴政策、创新创业平台、创业服务等

教师解析:职业教育升学途径;“职教高考”与“普通高考”对比
小结议题三:
新时代为我们实现人生理想提供了怎样的舞台?
更多的就业机会
更好的创业条件
更宽的升学渠道

每位同学写下自己的理想并阐述原因;

 

 

 

 

 

 

 

 

 

完成任务清单:请用“这是一个________的新时代”描述你心中的新时代 

 

 

 

 

 

学生小组讨论,各小组成员结合自身所学美术专业以及行业发展的机会,交流分享新时代为自己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哪些舞台

 

 

 

创设活动

探究知识

运用

测学

5分

完成学生指导用书相关练习

学以致用

第二课时   做新时代的追梦人

总议题:为什么说新时代为我们搭建了新舞台?

环节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

导学

3分钟

 

导入新课

教师导语:

新时代是一个伟大的追梦时代,为我们提供了广阔舞台和无限机遇,如何才能不辜负新时代,做新时代的追梦人?

播放视频“大国工匠”洪家光

观看视频,结合书本阅读与思考中国选手在世界技能比赛上的夺金感言思考:新时代对我们提出了什么新要求?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职业理想?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主题

议题

探学

5分钟

展示议题

展示本课议题:

分议题一:新时代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分议题二:职业理想对职业生涯发展有哪些作用

分议题三: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职业理想

学生快速浏览本课每节小标题。

结合学情

创设议题

活动

研学

27分钟

分议题一:新时代提出了什么新要求?

1.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

 

 

     

 

 

 

分议题二:确立职业理想有何意义?

1. 职业内涵

2.职业理想内涵

3.确立职业理想的意义

 

 

 

 

 

 

 

 

 

 

 

 

 

 

 

 

分议题三:应该树立怎样的符合时代要求的职业理想?

3.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职业理想

 

组织小组互评并进行总结、师生共同提炼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
补充解析:《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相关内容。
小结议题一:
新时代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树立远大理想 

热爱伟大祖国
担当时代责任

勇于砥砺奋斗
练就过硬本领

锤炼品德修为

教师解析:“职业”内涵、作用展示投影:谈谈你对职业的认识

职业是从业人员为获取主要生活来源(获取物质报酬)所从事的社会工作类别,是不同行业和组织中存在的一种类似职位的集合。

教师解析:“职业理想”的内涵;

职业理想是人们对未来所从事职业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生理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示小故事:《三名工人》
结合本节课典型人物袁隆平的典型事例,引导学生总结职业理想的作用
(个人)激励我们持久而坚定地追求既定目标。
(社会)推动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小结议题二:
职业理想对职业生涯发展有哪些作用?

播放视频:《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卡尔·马克思
创设问题:通过观看视频以及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应树立怎样的职业理想?

展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篇的典论,激励学生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
小结议题三:
我们应树立怎样的职业理想?
我们要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坚定前进信心,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将个人的职业理想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结合起来,自觉将个人的发展融入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中,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职业理想。

小组活动:按照课前分组及课前准备,六个小组分别展示能够体现本组“新时代新要求”的人物事迹、典型事例

 

 

 

 

 

 

学生通过投影展示判断题,谈对职业的认知。

 

 

 

 

 

 

 

 

 

学生结合小故事谈体会。

学生小组讨论总结职业理想的作用;

 

 

 

 

小组讨论,结合自身专业和本课内容,交流分享应树立什么样的职业理想

创设活动

探究知识

运用

测学

5分钟

完成学生指导用书相关练习

学以致用

(三)课后拓展

环节

课后任务

设计意图

 

行为

养成

 

采访本校或本专业优秀毕业生,请他们分享学生时的职业理想,分析他们的职业理想对其从业后职业发展的作用。简要列出你认为符合时代发展和自身实际的职业理想,并阐述理由,填写在教材的表格中。

启思导行

三、教学评价及反思

教学评价

本课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采用线上线下评价相结合,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部分。

 

课前

课中

课后

评价内容

预习

作业

分享故事

 

讨论回答

 

小组合作

 

采访

活动

评价主体

教师

学生

教师

学生

教师

学生

教师

学生

教师

学生

权重

12%

8%

5%

15%

12%

8%

5%

15%

10%

10%

 

教学反思

优点:本课以议题式教学为主要教学方式,脉络清晰,教学目标达成度较高;教学活动组织有序,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热情较高,课堂教学效果较好。

缺点:学生对新时代对个人素质提出的新要求的理解仅停留在字面,能否对照新要求提出自己的努力方向以及能否树立符合新时代要求的职业理想需要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并付诸实际。

举措:创造条件加强实践课堂的开展,在实践中感悟,在行动中真正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