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马宇民工作室
成员名单

  • 马宇民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薛习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6-21

  • 陈菊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茜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崔志平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范芳芳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顾文婧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彬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艳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吕思敬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倪红艳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盛花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邱阳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志君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杨银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君兰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晨韵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庄春伟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设计

作者:范芳芳  日期: 2025-02-17  点击:

 

 

 

《思想政治-哲学与人生》

第二单元  辩证看问题  走好人生路

6.1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一、教学基本信息

授课

第六课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第一框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第一目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授课对象

服饰2351

授课学时

1学时

授课地点

学校录播室

授课时间

2024.9

内容分析

本课是《哲学与人生》“辩证看问题,走好人生路”模块第6课“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的教学内容,共有两框内容,两框的逻辑关系是:第一框侧重于讲清楚基本原理,第二框侧重于方法论。第一框“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包括“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两目,共2学时;第二框“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矛盾”包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坚持内因与外因相结合”“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三目,共2学时。

本学时是第一框的第一目内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阐明矛盾是什么以及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侧重于讲清楚基本原理,在认知层面帮助学生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学生具有一定的政治素养,经过前几课的学习,对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识,具备了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为学习运用矛盾分析法奠定了基础。

2.认知能力学生有着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对生活现象的思考,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但缺乏对世界、对人生系统科学的观念和看法,思维的抽象性、深刻性还处在成长中,面对比较系统、有深度的学习内容时,容易产生畏难情绪、逃避心理。

3.学习特点学生养成了线上线下一体化学习习惯,能较好地开展课前和课后的学习;喜欢贴近生活的案例,喜欢视频展示、讨论交流等学习方式。

4.专业特性授课对象是服饰专业二年级学生,具备了初步的专业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有一定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较积极面对人生遇到的矛盾,但结合现实生活看待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及其意义有待加强。

教学参考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版、《哲学与人生教师教学用书

教学目标

1. 政治认同:理解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正确领会社会矛盾变化及其意义。正确认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精彩人生。

2.职业精神:理解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正确面对人生发展中的矛盾,感悟矛盾发展对自身成才的作用,促进自身在解决矛盾过程中的成长进步;正确认识国家社会发展条件和职业素质对个人职业成长的重要意义,正确处理人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养成良好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3.法治意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通过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解决社会矛盾和纠纷,确保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不断适应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学会从法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社会,养成依法行使权利、履行法定义务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增强法治意识,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4.健全人格:初步掌握矛盾分析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矛盾,培养乐观进取、不怕挫折、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不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正确处理在生活、成长、学习和求职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5.公共参与:通过议学活动的开展,掌握矛盾分析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确认识和处理公共参与中的矛盾问题,在解决矛盾过程中提高公共参与能力。在有序参与公共事务中,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高对话协商、沟通合作等解决矛盾的能力。

教学重

学会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人生发展中的矛盾

解决措施

重难点突破

解决方法

活动任务

解决过程

预期目标

情境创设

案例分析《论语·先进》

通过因材施教的典故帮助学生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要求和意义

提升运用矛盾分析法解决公共参与过程中解决矛盾的能力

拓展活动

我为家乡代言

通过自身的参与发现深刻体会到政府从乡村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着力打造一村一风貌、一村一特色的新农村形象。

 

教学方法

教法:任务驱动法、议题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情境体验法

教学资源

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学习强国资源库、思政教育资源库、

超星学习通平台陶小匠综合育人平台

教学策略

本课围绕议题式教学展开设计,为了让学生能够做到乐于思考、善于思考,注重各教学环节的情境创设,情景的设置善于从学生的实际、专业、环境等方面出发。让学生在展示、分析中发现,在发现中总结,在总结中提炼,从而最大程度上达到既定的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

总议题:如何正确处理人生矛盾?

(一)课前导学

环节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实践

体验

 

1.预习课本第6课第二框内容,了解本节课知识要点。

2.陶小匠服装设计

大赛获奖的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阐述成绩取得的原因。

3.按小组搜集家乡的素材,邀请一位

同学为自己的家

乡代言。

发布课前任务,

检查完成情况。

1.完成本课预习内容。

2.准备好作品展示。

3.搜集家乡素材,做好代言准备。

 

 

 

为课堂的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通过课前的预习和活动,激发学生对新课

探究的兴趣。

(二)课中实施

谋求发展  内外结合

议题坚持内因与外因相结合

环节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

导学

 

 

 

 

 

 

 

 

 

 

 

 

 

 

 

 

 

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

陶小匠服装设计大赛

颁奖仪式

参与颁奖活动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议题

探学

 

提出问题:他们的作品为

什么会获奖?

思考回答

初步感受成功背后的不

同原因。

活动

研学

 

【教师解析】

获奖作品的完成,有很多因素。有同学自己刻苦学习、乐于思考;有其他同学的帮助;有老师的精心指导;有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等。从哲学上看,这些

因素可以分为内因与外因。

【教师总结】

事物发展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事物的变化发展主要是由内因引起的。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但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1. 作品的设计理念以及成为获奖作品的具体原因两个方面进行

获奖作品的介绍和展示。

2.思考:作品能获奖有哪些方面的原因?

 

通过结合学生作品介绍展示,帮助学

生理解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运用

测学

【教师解析】

职业教育在党和国家的政策支持下,前景广阔、大有可为,这为我们个人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只有良好的外部条件还不够,个人还要不断努力,才能获得成长。同时,还需要家长的支持、老师的指导、同学的帮助等。

【教师总结】

人生发展要坚持内因与

外因相结合,正确处理好自身努力与外部条件的关系。个人的成长首先要依靠自己的努力,无论从事何种职业,提高自身能力是关键因素。同时,要积极争取和创造有利于自己进步的外部条件。

1.阅读教材第51页的两个“相关链接”,了解国家出台政策助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情况和技术工人裴先峰的成长故事。

2.举例说明,作为一名中职生,我们要走好技能成长之路,需要依靠哪些因素

 

通过介绍职业教育有关政策和先进模范人物裴先峰的经历,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发展中的内

因和外因。

乡村振兴 具体分析

议题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情境

导学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播放视频

《中央一号文件专家谈》

赏析视频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议题

探学

提出问题:说说乡村振兴

的新变化?

思考回答

通过思考,了解国家乡村振兴战略。

活动

研学

 

【教师解析】

徐舍的稻米、美栖村的玫瑰、潼渚村的环境、白塔村的大型铁花实景演出,镇府从乡村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一村一风貌、一村一特色的新农村形象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此理念,从哲学上说,都是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师总结】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1)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2)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我为家乡言》

1. 四个小组,每组派一名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家乡,主要介绍家乡的特色和发展情况,为自己的

家乡代言。

2.思考:一村一风貌、一村一特色的乡村振兴建设真正做到了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你能说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义吗?

通过我为家乡代言的活动掌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

问题的能力。

运用

测学

【教师解析】

这是《论语·先进》中“闻斯行诸”的经典故事,体 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由于子路和冉有的性格不同,虽然他们提出了相同的问题,孔子给他们以不同的建 议。从哲学上说,孔子看到了事物矛盾的特殊性,做到

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理依据:矛盾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如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1. 阅读教材第53页“相关链接”

2.思考:针对子路和冉有相同的提问,为什么孔子给予了完全 相反的指导?

通过孔子因材施教的典

故帮助学生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要求和意

义。

(三)课后拓展

环节

课后任务

设计意图

启思导行

从本班的专业、同学的特点等实际情况出发设计一份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设方案。

进一步提升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