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马宇民工作室
成员名单

  • 马宇民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薛习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6-21

  • 陈菊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茜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崔志平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范芳芳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顾文婧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彬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艳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吕思敬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倪红艳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盛花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邱阳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志君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杨银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君兰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晨韵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庄春伟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时代精神的精华》教学设计

作者:陈茜  日期: 2024-09-19  点击:

1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1.教材分析

本课地位:第一课作为本学期教学的开端,起着引领与导入的关键作用,期望通过本课学习,拉进“哲学”这一学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学习《哲学与人生》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设计上,一方面拉长了教学时长,另一方面对内容进行了拓展。

本课内容:第一课概括回答了两个主要问题,即“什么是哲学”(第一框),阐明哲学的起源和内涵;“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框),从而引导学生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哲学。

2.学生分析

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懵懂期,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对世界的本质问题也有一定的思考和探究。但知识基础薄弱,哲学的核心素养尚未养成,对思政课存在一定的忽视和抵触心理,因此进行系统化的思政教学存在相当的难度。

3.教学目标

本课主要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版)》基础模块“哲学与人生”1.1的内容要求及教学提示编写。

1. 知识目标:了解哲学的起源、基本内涵,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组成、主要内容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和品质。

2.能力目标:领会哲学与人生的关系,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生发展的指导意义。掌握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仰,增强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自觉性,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4.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哲学的概念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涵和历史使命;

难点: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与时俱进的品质;增强中职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具体问题的自觉性。

5.教法、学法

教法: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问题探究教学法。

学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探究结合。

6教学工具

多媒体教学

7.教学课时

3课时

8.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教师可以提问两个问题:

1. 同学们知道今天要上《哲学与人生》有什么感受?

2. 咱们班有没有哪位同学名字里带“哲”这个字?(如果班里没有,也可以询问从小到大认识的人里是否有名字中带“哲”字的)。

【设计意图】:一方面引入“哲学”这个概念,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互动拉进与学生的距离。

新课讲授

PART/1

师:同学们是否思考过如上这些问题?

生:回答;

师:这些问题可能或多或少都曾出现在你的脑海中,其实,你已经和哲学家在思考同样的问题了。

引出——人生处处有哲学。

教师展示课件并讲解:成语典故中的哲学(课件P8-P10)& 生活中的哲学(课件P11-P16)

教师总结: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人自身以及人与世界的相互关系问题,这些思考都具有哲学的性质。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总是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人生处处有哲学。

教师介绍“哲学”的古希腊语渊源和“哲”字的古汉语释义,引导学生把握哲学的内涵——哲学是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

PART/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四组,每组一个议题,结合课本3-4页,讨论交流关于哲学的4个议题:

1.哲学智慧是生来就有的吗?

2.哲学是一成不变的吗?

3.为什么说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结语:第1框介绍了哲学的起源、发展、基本内涵、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等,学生对哲学已经有了一个基本认识。第二框 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引人生路将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情况。

PART/3

介绍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在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引出马克思主义哲学。

这里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课时调整,可以播放《不朽的马克思》视频,也可以通过课件简单介绍马克思。

设计意图:在讲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概念之前,我会先询问学生对于马克思本人的了解,(例如马克思的全名是什么?马克思是哪一年出生的?他出生于哪个国家?你都知道他的哪些著作?等)。中职学生对于马克思还是不太了解的,因此我觉得有必要先带领学生学习了解马克思,有助于学生更好理解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和特征。

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整体内容后,请同学们翻到目录,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与我们本学期课程内容相匹配。

分别讲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具有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里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请同学们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品质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具体的实际的身边发生的事例,来论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四个品质。

PART/4

1.教师提问:你是否思考过“什么是人生?”邀请学生回答。

2.探讨“哲学”与“人生”的关系。教师归纳本节课内容,强调哲学对人生的指导意义,讲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作用(课本P7)。

3.帮助学生掌握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仰,增强学生自觉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自觉性(课本P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