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马宇民工作室
成员名单

  • 马宇民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薛习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6-21

  • 陈菊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茜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崔志平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范芳芳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顾文婧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彬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艳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吕思敬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倪红艳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盛花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邱阳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志君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杨银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君兰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晨韵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庄春伟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别了,“不列颠尼亚”

作者:崔志平  日期: 2023-11-02  点击:

别了,“不列颠尼亚”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特写新闻的特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 .能力目标:   理解标题及关键句含义

              分析文章现实场景与历史背景相融合的表达效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国家主权和领土的意识,激发民族自

尊心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新闻主体的梳理)

 

三.教学难点  标题及重点句的含义

    

四. 教学方法   速度  品读  讨论  点拨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激趣

    同学们对香港了解多少?

     …………………………(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现状)

     1840年爆发中英鸦片战争,1841年英国侵占中国香港岛,1842年强迫清政府签到《南京条约》,其中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

     1860,中英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强迫清政府签到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

      18986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262个岛屿,租期99,条约月底生效

     

思考:中国政府为什么是在199771日收复香港,而不是之前也不是之后?

        明确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有能力收复

           ②中国政府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决心坚定

           99年租期满,1997630日结束必须收回,

国家主权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2.复习新闻知识

     定义:也称消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特点:真实性   实效性   客观性

    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结构:标题  (正标、副标)

导语 (新闻第一段或者开头第一二句话,一般称为导语)是用简洁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

主体:新闻的主干,紧接导语,是对导语作全面的阐释

          背景: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其它方面联系

结语:新闻的结束语

 

 

 3.筛选信息

   按照新闻的结构筛选本文信息

 标题:  别了,不列颠尼亚

导语:(第1段)末任港督离港

主体:2——11

背景:港督府的变迁

结语: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4.主体分析

  211节是本文的主体,这是一篇特写香港回归的新闻,请同学们试着按照地点顺序或者活动安排划分一下层次。

第一层(24):港督府告别仪式       (第一次降旗)

第二层(57):添马舰告别仪式       (第二次降旗)

第三层(89):中英交接仪式         (第三次降旗)

第四层(1011):“不列颠利亚”号离港(五星红旗升起)

 

5.能力提升

    1.文章三次写到降旗、一次升旗,各有什么意义?

①第一次降旗,是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号角中降下,标志着英国

对香港的治理权结束,香港今后再也不会有港督。

②第二次降旗,标志150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结束

③第三次降旗,标志英国对香港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

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标志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2.为什么说英国的告别仪式叫“日落仪式”?

讨论:…… …… ……

明确:英国自称为“日不落帝国”,香港是英国在东方的最后一块殖民的。此刻,香港回归,英国殖民统治的太阳落了。作者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暗含其中。

    3.结语是新闻的结束语,这篇新闻的结语是

     ——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咋一看觉得这句话没什么特别的,细细一品,还真寓意深刻。大家试着品一品?

    明确:①这是对香港被殖民历史和回归现状的客观描述

          ②表达了中国人民对香港结束了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重新回归到祖国怀抱的欣喜!

          (庄重又含蓄)

6.合作探究

(思考):文章的标题往往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中心,新闻标题更是如此。思考这篇新闻标题的用意何在?

①“别了,不列颠利亚”是个主谓倒装,提前“别了”,双层含义:字面上看,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离港;另一方面,“不列颠尼亚”的离去,象征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一语双关)

②化用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这篇文章的题目,借以表达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束,香港独立自治的开始。

③不仅揭示了事件的主题,而且新颖别致,寓意深刻。

这是一篇报道香港回归的新闻,描述现实场景的同时,又兼顾历史的回顾,在文中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现实场景描述是纲,贯穿文章的主线;历史回顾是穿插让现实场景更有历史厚重感,让人更加体会到仪式本生的内涵。

 

7.课外延生

 交接仪式结束后,彭定康即将离去。世界各大媒体的记者都把镜头对准了港督府,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全过程,世人也都把目光聚焦在这里,等待着彭定康最后的离去,但是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镜头中末代港督神色黯然,降落的米字旗叠放在他的膝头,带有皇家标记的“劳斯莱斯”并未驶离,而是缓缓地围着港督府绕起了圈子……

假如你是当时的记者,你正在向全世界现场直播,你将如何解说?                   

(学生思考、回答)

中央电视台记者白岩松的现场解说词是:“彭定康的车轮原地转起了圈子,但历史的车轮是不会在原地转圈的。”

凤凰卫视的解说词是“按惯例,历任港督离港前都要坐车绕总督府两圈,彭定康也不例外,只是不同的是,彭定康没有继任了。”

 

8.课堂小结

    这是一篇报道香港回归的特写新闻,所谓“特写新闻”,也称速写新闻、新闻素描,要求用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来反应事实。香港回归是一次盛典,场面宏大,但作者集中特写了“三次降旗一次升旗”,既客观再现了香港回归的客观事实,作者作为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寓于其中,写得庄重又含蓄!

板书设计

导语:(第1段)末任港督离港

主体:第一层(24):港督府告别仪式 (第一次降旗)

第二层(57):添马舰告别仪式       (第二次降旗)

第三层(89):中英交接仪式         (第三次降旗)

第四层(1011):“不列颠利亚”号离港(五星红旗升起)

背景:港督府的变迁

结语: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