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课堂实录
作者:杨银 日期:
2023-10-20 点击:
次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在“潇潇暮雨”的情景中,品读了宋朝词人柳永这首充满了漂泊江湖愁思和仕途失意悲慨的《八声甘州》,这首词,也是沿用了柳永开创的新的词调——慢词长调,所以上节课在诵读的时候,加入了音乐中慢板的音律,曲韵应和着词韵款款诵读,道不尽作者的思乡之苦和怀人之情。回顾整首词,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情感聚集点,也就是本诗的诗眼,那就是——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写明了作者仕途不顺,怀才不遇的人生感悟。
上节课还布置了一个视频作业,请同学们课后想象自己就是那位怀才不遇的词人,在体会中诵读,并拍摄小视频上传学习平台,大家交流。所有的同学都完成了,非常好。我挑选了六位同学的视频作了剪辑。(放ppt)同学们说一说,这六位同学作业完成的怎么样?(学生品评)同学们观察的非常仔细。最后一句话,老师特意把他们剪辑在一起,他们朗诵的速度是有些不一样。我想,这正是每个同学在诵读的时候,都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同学们的认真态度,老师一定要给予一个大大的赞!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作者柳永是在一种“被迫”的情绪中离开汴京城的,他为什么要离开汴京?他离开汴京又要去哪里呢?接下来,又回到了 “命题课堂剧”的环节了,请同学们还是以小组为单位,以“离京路上”ppt为题做一个课堂剧,想一想在这段路上,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学生讨论并作课堂剧)。今天,哪一个小组要来表演?第二小组。
(课堂剧结束后,)谢谢,两位同学都非常投入,此处一定要有掌声。请“柳永”来谈一谈她们的创作思路(我们是想象着柳永他离开汴京城,其实心中并不甘愿,因为他是觉得自己满腹经纶,做的诗也是坊间传唱,但是就是考功名考了二十年不取,他觉得很丢脸,所以在汴京呆不下去了。但是又没脸回家,所以离开京城却不知何处取,我们就是按着这个思路才做了这个课堂剧)。同学们点评(表情自然,但是有些语言还是没有完全组织好)。首先,我要表扬的是这次的课堂剧比上节课更进步了,表情自然,人物代入感更强。两位同学设计用简单的对话,就道出了柳永对家乡既想念又“情怯”的游子之心。而且,还能想到用音律来营造一种离愁的气氛,考虑很周到。我想问一问两位演员,在做这个剧的时候,你们是怎样去带动情绪的?(我们在设计的时候还没有什么大的感觉,但是真正开始演的时候,突然间觉得自己仿佛就是那个离乡背井的柳永,真的能体会到上节课分析的柳永的那种羁旅行役之苦。觉得自己有点难过)。在表演中思考,在思考中体会,这是很大的进步。同时也请同学们课后继续完善剧本,这次咱们就用一个原创课本剧来参加送文化下乡的活动。从这个短剧中,大家说说看,柳永是个怎样的人?(背过柳永 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多悲伤啊,再说了,他又是背井离乡,又是羁旅行役,写的诗充满了愁思和失意,所以他是个很悲观的人。)这两首词,都体会到了柳永那种极度落寞的惆怅,为什么?归根到底还是仕途未成呀,所以,有人还称柳永诗歌“悲观诗人”。可是,他真的是个悲观的人么?
ppt老师要请同学们品一品柳永的另外一首词《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请同学们根据我们上节课学习的鉴赏方法,结合ipid资料来品评。
(老师,我觉得这首词,写的很开心的样子。你看,这里写到桐花烂漫、艳杏浇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这个景色太美了,而且,大家都“倾城去寻胜”了,就像我们平时春天出城踏青,心情都是很愉快的。)观察的非常仔细,ppt正是桐花烂漫的季节,那是春天,梧桐树回春了,骤雕鞍绀幰出郊坰,风暖繁弦脆管,春风中吹来阵阵乐声,正是千家万户竞相奏出的美妙音乐。这整首词表现出一种怎样的情绪?(轻松愉快,有一种踏春的兴奋感觉。)假如给这首词配上音律,同学们选择一下,哪一首更加适合?(ppt播放两首音乐)非常好,那么请同学们跟着这样轻松的小快板节奏音律,我们来诵读品味一下词人笔下春暖花开,斗草踏青的喜悦之情。特别要注意几个生字。(配乐下,学生诵读)。为什么世人眼中常写“离人泪”的柳永,在这首词中却奏出了一曲诗情画意的春之声?请同学们找一找答案:提醒大家,注意诗作的年代。(老师,我想,柳永一开始的时候是因为多年考功名不成,所以,写词的风格就会很悲凉,比如:八声甘州,充满了愁思。而我们查阅到,这首《木兰花慢》是柳永功名及第后写的,因为心情好了,所以他写的诗歌也就阳光了。)ppt所以啊,人生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两个不一样的柳永。镜内的他,多年追求仕途不成,失意中,他的文章就充满了羁旅漂泊的落寞;镜外的他,一朝及第,心情愉悦, 得意中,文章就充满了诗情画意的风流洒脱,合二为一,才能照得出真正的柳永。这也是我们哲学中讲到的“物质的两面性”。
ppt在这首词中,柳永写到了一个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今天,老师想要和大家来聊一聊清明节。知道清明节的来历么?(学生随口说),ppt,有同学说到了寒食节就是清明节,其实呀,原来的寒食节和清明节原本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学生找寻答案),在我国古代,文人墨客写清明节的诗不计其数,游戏(寻找清明节的诗句)为什么这两首诗也是写清明节的呢?怎么一会儿“野田。。。”那么哀伤一会儿又是“游子寻春。。。”如此快乐呢?古人为什么要设置这样一个清明节到底要怎样过呢?
我们常说,清明节是个“慎终追远”的节日。清明节是祭祀的日子。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明代的高启这首七言绝句《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同学们自己说)(学生读诗),(加上音律再次读诗),在音律中读来真让人肝肠寸断。清明节,我们祭祀先辈,我一想起如今与我阴阳相隔的父亲一辈子的辛苦,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感觉总是让我哀伤满怀。(老师,每年的清明节我们还去烈士陵园扫墓)我们更不能忘记先烈,想到先烈们为了他们的革命理想,不惜以生命为代价,才换来我们如今的生活,更不免深感悲痛。所以,清明这一天,我们寄托哀思,追寻来处。但是古人设置清明节,难道就是让我们只是沉浸在哀伤的情绪中,这是先辈们,先烈们想要的么?ppt(梅岭三章)先辈们舍生奋斗,是为了创造一个“遍种自由花的人间”,他们希望后人能过上自由安定快乐的生活。这是一段跨越时空的对话。ppt播放视频。在视频中,我们看到了现代人和一位革命小战士进行了跨越时空的对话,视频最后定格在小战士的笑脸上,看着到新中国山河无恙而露出了欣慰的笑脸,看着这张年轻的脸庞,你最想对他说什么?(老师,我想对小战士说:这盛世,是你所建,如你所愿)。同学们,对战争中牺牲的这些千千万万革命者们,我们会说什么(这盛世,如你所愿),对为了建立新中国,建设新中国而付出生命的所有的烈士们,我们会说(这盛世,如你所愿)。是呀,他们看到后人在这盛世中快乐的生活,他们也感到很快乐,因为这正是他们的奋斗目标。所以,清明这一天,我们要寄托哀思,我们也要快乐生活,我们要告诉先辈们:是你们,给了我们安定幸福,所以我们很快乐。
我们前面可以“镜合为一”看柳永,而清明节,在祭奠先辈,沉湎于“死”的哀伤同时,我们还要体悟“生”的快乐;哀以乐感,乐以哀感,。。。。,这才是“慎重追远”的真正含义把。中国人的老祖宗设置清明节,着实体现了体现了大智慧和深深的哲理。
同学们,如今,先辈们把盛世交到我们手里,他们的任务已经完成,我们接过了这个接力棒,该如何守住这盛世?我们该做出怎样的努力?如何为这个盛世增添新的内涵?我们又将以怎样的盛世传给我们的下一代?这着实需要同学们好好的思考。老师要在这里布置一个作业:。。。这是老师创作的一幅画。。。。。。大家不妨讨论一下,从哪一个方面入手?